第五百四十六章 竹亭(2 / 2)

铁血残明 柯山梦 2541 字 6天前

张溥哈哈一笑,转身看着钱谦益道,“勺园就在前方不远,虞山先生一路奔波,先作歇息再商议不迟。”

钱谦益严肃的道,“商议自然也不必急于一时,是非当有公论,了却前尘旧事,我们才好谈其他。”

庞雨听完偷眼去看张溥,钱谦益之前接触中脾气都比较温和,庞雨觉得方才是故意拿高姿态,以便在后面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联盟中获得更好的条件。

说起来庞雨虽然是钱谦益的弟子,但只是名义上的,当初只是因为钱谦益缺钱,庞雨要找他给银庄题词剪彩,钱谦益又想沾点边才,这样才拜师的,庞雨实际并不了解这个老师。但从暗哨司和阮大铖提供的分析,钱谦益也是想复起做官。

当初皇帝认定他参与了科考舞弊,对他的印象大坏,所以这么多年无法复起,但是比起身处逆案的阮大铖来,钱谦益的希望又大得多,如果这个联盟推举周延儒复出成功,那必定是就任首辅,钱谦益的机会就很大了,他就更希望在联盟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对周延儒和张溥而言,东林虽然在内阁不济,但在朝中仍是第一大势力,拉拢钱谦益就获得了东林的支持,以后周延儒这个首辅在朝中施政就会顺利许多,朝政也少了内耗。

张溥没有丝毫局促迟疑,他立刻点头道,“一切依虞山先生的意思,在下也觉得理应如此,日后互相不存芥蒂,才能共襄盛举,先生请。”

……

嘉兴城南鸳湖畔,鸳湖周边林木葱郁,亭台楼榭隐约其间。

湖岸的西北角一小块陆地深入湖中,形状就如同一只勺子。庞雨正在勺子的东部边缘的回廊行走,回廊两侧遍种翠竹,湖水在竹林间时隐时现,嘉兴气候闷热,但湖上清风穿过竹林而来,发出阵阵沙沙轻响。

引路的人在一处竹林掩映的地方停下,这里蝉鸣起伏竹林繁盛,枝叶几乎遮挡了日光,林间一个石桌,周围四个石凳,桌凳造型古朴意境悠远,有些缝隙处长着青苔。

庞雨径自在石凳上坐下,顿时感受到一丝林间传来的凉意,游目四顾间,发现从竹林间能看到外面的湖水,还有不知何处隐约传来的丝竹声。

这里就是吴昌时的园林勺园,又名竹亭,地处鸳湖西北湖岸,由园林大师张南垣设计建造,也是这次联盟各方约定见面的地方。

今天已是到达的第三天,这勺园颇有规模,几人是分别居住,庞雨知道周延儒已经在园中,但还没有露面,昨天张溥在钱谦益的院落奔走往来,充当两人谈判的中介。

今日估计张溥已经探出眉目,终于腾出时间来见庞雨,约定的就是此处深入湖中的半岛上,勺园的勺字就是因此而来。

张溥选在这里大概是因为这里景色最佳,而且林木繁盛要凉快一些,岸上的几处院落都有些闷热了,谈事情有点让人烦躁。

庞雨见多了谈判,他原本以为张溥要利用主场优势,让自已等半个时辰,失了气势之后才来,结果只坐了片刻,张溥就匆匆赶到,倒让庞雨有点意外。

两人简单见礼后隔着石桌落座,张溥微笑着对庞雨道,“勺园便因此处得名,取‘勺水可容沧海’之意。”

庞雨哦了一声,做出一个夸张的恍然大悟神态,张溥伸手指指西面,“那边是听萧阁所在,集之正在那里指点竹亭戏班唱戏,就是他自家创的春灯谜。”

庞雨哈哈大笑,他在这个《春灯谜》中还唱过生角,听到就觉得亲切,看起来张溥十分周到,先见了庞雨,又特意安排了阮大铖做他有兴趣的事,以免觉得受到冷落。

张溥几句话,两人的关系就亲近了不少,再说笑几句后,张溥便说道,“累将军久等,今早醒来时,在下细细回想,某是早在八年时因安庆民乱,已听闻将军之名,后来吴应箕特意从南京赶来见面,说及将军愿襄助钱粮开办时报,张某立知此乃教化万民造福万代之事大善,如今看来大体还是如此的,苏松一带但凡读书识字的,都盼着时报到来那几日,一份时报知天下事,明天下理,已是士子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

张溥一番话,把时报的功劳大半揽在自已头上,庞雨顺着他的话回道,“此事若无天如先生促成,绝无时报今日之盛,时报今日广发数省,无论好事坏事,只要登载上去影响都非同小可。”

庞雨说到此处便停下,他没有直接说公揭的事,但公揭是复社士子发起,将时报牵涉进去,他需要了解张溥的立场。

张溥作出思索状,片刻之后他抬头道,“如将军所言,报社已成舆论重器,沿江沿河不论,之前吴昌时来信,专门说及京中情形,说京中街巷流传的时报为数不少,甚至去年的旧刊还有人争相阅看,京官之中流传的也不在少数,影响可见一斑。如此某以为,时报要温厚持重,若是惹起过多争执,便不免多了生分,反倒让其他人乘隙而入,于社事不利,于时报也不利。”

庞雨听出张溥的意思,就是同意换人主持时报,但暗示目前敏感时期,希望庞雨不要采用激烈手段对付刘秀才和吴应箕,在联盟成立的关键时刻,庞雨并不打算在次要问题上跟张溥对抗,当下点点头道,“果然还是天如先生高屋建瓴,在下感佩,时报确实应当更持重些。”

张溥见庞雨没有争执,神态更放松了一些,这次他直接进入主题道,“此番盛举由来已久,庞将军知道前因,正是朝中小人当道,正人不容于朝,而致朝政糜烂天下动荡。是以我等非是结党,而是共谋为天下人寻一条活路,将军也是志同道合,对日后朝政有何提议,大可直言不讳。”

庞雨打起精神,张溥就是要探庞雨的条件了,这个联盟中每一方都有自已的作用,庞雨是武力支持,这在以前是不需要的,但现在时局动荡,朝廷面临流寇和东虏的威胁,武人地位急速提升。

这里每一方都有自已的作用,自然也有自已的条件,周延儒需要评估,张溥是这个联盟的实际发起人,他跟周延儒的关系相对最亲近,由他先探个口风。

想了片刻后,庞雨开口道,“天下动荡,内则流寇外则东虏,我等共襄盛举,是要让正人临朝,但若是兵事不利,正人的位置坐不平稳,匡扶天下便无从说起。晚生的浅见,东虏入边大致两年一次,可以后论,平寇则以英霍山区为要,此地三省交界,绵延数百里,其中千沟万渠,晚生在安庆沿山各县编练乡兵,但限于信地,只能防御沿山数十里,深入则于朝廷规制不符,若是打胜了还好,一旦损兵折将,地方推诿塞责之际不免拉扯出来,闹到朝廷上,武官擅入信地就是大罪。在下于湖广方军门曾会剿一次,仍因协同艰难而无功而返。如此一来,各地营头明哲保身,流寇盘踞山区出入数省,三省之地兵马互不统属,必定顾此失彼。”

张溥微微点头,庞雨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只听张溥说道,“那庞将军的提议如何?”

“在下的提议,是沿英霍山区周边,三省交界之地设立安庆镇。”

张溥思索着道,“这安庆镇的信地可有想定?”

庞雨看着张溥,“西起麻城,北至固始,南至大江,东至庐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