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TXT全集下载_129(1 / 2)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11709 字 2020-05-21

是啊,两边爆发过战事,土著死了人很多,但既然挑起战事的是高山部族,那么承受失败的痛苦也是理所当然。

就算是两边继续敌对,也没有办法叫死去的战士们复生,既然如此,还是要多替活人考虑吧?魏人得胜之后,并没有继续扫荡山中,连烧荒也停止了,可能是因为再烧荒就要到丘陵地带了吧,所以魏人并没有继续下去。

两边还开始贸易,友好的氛围逐渐出现,再抓着过去的仇怨就毫无必要了。

关键之处还在于,摩那是真的害怕了。

这一次的长途行军,在蚊虫瘴气和灌木从中穿行,从始至终只有十来人忍受不住自行离队,但也并没有被苛责,所有人的态度都很友好,南安侯甚至抚其肩背来安抚,但逐出军去也是毫无犹豫,绝不宽贷,三军将士也是深以为然。

能留下来的,都是在十几天的高温之下,背负几十斤的负重,每天吃着干粮,饮生水,长途跋涉,脸色黝黑,身形削瘦,而始终坚忍不拔,并无退缩,畏惧,军心始终没有动摇过。

这些人乐观,爱笑,并不喜欢叫苦,晚上扎营时用针挑去血泡时也不过哎哟几声,接着就是饮清水,嚼吃麦饼和肉干,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他们持续的行军,在行军中不准说话,每个人都沉默着,不管是普通的士兵还是军官们都是一样,包括南安侯徐子先在内,开辟道路,持续行走,每天早晨有一刻钟的时间吃饭,饭后即行,到了午正时再休息,吃饭,饭毕可以休息三刻钟时间,然后继续行走。

至下午天将傍晚时择地宿营,吃晚饭,泡脚,挑去水泡,然后立刻入睡。

每天都是如此,只有在晚饭时,人们会谈天,说笑,缓解一天紧张的情绪。

隔几天会演练一次,行军途中,突然鼓声敲响,然后军人们立刻在旗帜招展之下列阵,长矟居中,刀牌居前,弓、弩在侧后,圆阵在顷刻间结成,然后将士高喝口号,长矟向前突刺,刀牌拍开,弓手上弦虚张,如此假作迎敌。

开始时匆忙列阵还很慌乱,很多将士找不到本部军官和军旗,数次之后,渐渐熟谙,几乎是顷刻之间,圆阵或方圆阵,或是横阵便会立刻列阵而成,令人眼花缭乱的阵列变化,对这些军士和军官来说,已经相当的简单明了,不需要大费周章了。

这也是摩那最为心服之事,魏军的铠甲,兵器,兜鍪固然令人眼红,那些强弓,劲弩令人畏惧,但只有这些阵列而战的本事,土著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到的。

强弩硬弓可以仿造,铠甲兵器也能设法谋取,但这阵而后战的本事,需要千锤百炼的积累和锻炼,哪一家部族可以做的到呢?

至发放犒赏的时候,摩那已经心服口气,不复有为敌之念了。

“这是摩那……”宣布发赏之后,摩那和另外十余土著一起到南安侯身边叩赏,跪拜是部族最高的礼节,魏人其实就是长揖就行了。

摩那趴伏于地,看到的是南安侯的靴尖,他心中惴惴不安,有些按不住的惶恐之情。

“哦,就是我们袭击过的部族?”摩那懂魏人语言,其余的人也多半听的懂,听到这句话时,摩那也是不禁有一些羞恼。

“起身,男儿丈夫,除了跪拜祭祀祖先外,不要向任何人低头屈膝。”摩那听到南安侯的话语,接着感觉到南安侯的臂膀搀扶自己,他顺势站了起来。

南安侯很高大,摩那在部族中也算是大个头了,相较南安侯还是矮了不少。

肩膀很宽很厚,腰间很细,一看就是典型的武人身形,两腿长而粗壮,犹如撑天木柱。

摩那知道,南安侯每天都拉弓练力,勤练不缀,而且每天练习重劈,刀术简单明了,变化不多,但劈斩之时,能躲避和招架的人,百中无一。

这是大魏的将门武道高手,发力,蓄力,招式,俱是为了一招毙敌,南安侯的刀法,暴烈直接,令人旁观就很心惊,摩那自忖是勇士,可是知道自己断不是南安侯一刀之敌,若当面对阵,怕是一刀就能叫自己毙命。

站起之后,摩那听到南安侯道:“过往之事是战阵之时,无法可施,不能避免。往我们抛开仇怨,自此不再相攻。”

摩那道:“小人和部族中人已经服从于君侯,我们重信诺,不会再有反复。”

他听到南安侯道:“如此甚好,这一次行军辛苦,所以给诸位丰厚的犒劳,回军之后,将士们也有钱财,牛酒赏赐,大家到时候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吧。”

摩那抱拳道:“是,多谢君侯。”

前方的景色逐渐熟悉清楚,大军在渡过虎跳溪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第三百五十五章长途

长途拉练是徐子先早就有的计划,这一次终于是付诸实施了。

最近数月,徐子先只是隔几天去军营中与新武卒一起训练一次,和新兵中的优秀者一同进餐,这个习惯也是坚持了下来。

总体上,新兵们也是按训练大纲来训练,葛大的营里加了投枪训练,徐子先感觉不错,也是在各营普及开来。

到目前为止,新兵入营最短的也有三个月了,水营六营现在全部驻于澎湖,负责澎湖的防御。

十二个营六千多人的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负责东藩的防御。

沿海地带修了很多箭楼和防守用的军堡,总数在百个之上,这一笔开销也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每天都有人在海堤和码头港口巡逻,以免被海盗偷袭。

在秦东阳,金抱一,葛大葛二,李星五等人询问徐子先的大练兵计划时,徐子先的打算就是先来一场大型的拉练。

南安府军还是南安团练时,也曾经去野外拉练。

长途负重携武器拉练,算是近乎于实战的一种训练科目。

全副武装,负重而行,还要有辎重负担,是对将领统一调度,后勤支应,军队士气,体能,队列,军官约束士兵能力的一种全方面的考验。

南安拉练时,最多是在野外行军四十里,很少在外过夜。

主要还是四周强敌环伺,徐子先也不想弄的整个福建路都为之瞩目。

现在在东藩岛上,大拉练的空间足够,也不必担心惊动其余势力,一场考验军官和士兵的大拉练可以完成预期目标,并且还能震慑沿途的土人。

总之不管别人怎么说或怎么想,徐子先在登州一役后一直在考虑把拉练正常化的事情。

在大魏这会子,拉练的作用比后世更大,后世其实更注重的是对人的精神的锤炼,可是在这个时空,到处是响马,处处有烽烟,道路条件,卫生防疫,宿营吃饭,从安全到卫生到食宿,没有哪一件事是省心的。

大魏将领带兵出征,平均一天十五里到二十里,走三十里就是高速,超过这个速度就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就算是纯马队,速度也快不起来,原因也简单,马是走的快,但长途行军掉膘厉害,所以必须要人照顾,还得带大量的精料跟随,否则一路吃草,十天半月就瘦的脱形,当不得战马用了。

女真人契丹人和蒙古人打仗,彼此在草原上长途万里的挑逗对方,一仗打了大半年时间,并不是需要走这么久,是因为打打停停,要歇息马力,要想办法喂马料补肉,否则不等人家来打,自己就先跨了。

如此种种,行军,宿营,紧急集合备战等后世军队很轻松的事,在这个时代反而是极为难得的最强的军人素养。

既然如此,那就往死里操练罢!

现在南安府军是有十八个营,六个水师营,十一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

可能还会有单独编制弩炮营,这也是徐子先近期关注的另一件大事之一。

甲坚兵利,方能无往不胜,士兵的精气神和体能,性格意志的坚韧性,还有战场经验,可以通过训练和实战来解决。

而厚重的铠甲和精锐的兵器,更多的强弩重弩和火炮,这是徐子先要以金钱和技术来解决。

军衔制度,则是府兵制度下的革新和改进。

战场上,如果出现混乱,本部的军官战死,士兵可能会惊慌失措,失去指挥,这是最危险的情形。

徐子先用优抚制度来确定老兵的作用,也是想叫老兵起安定战场的作用。

但军官还是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三个军,十八个营,以最低级的都头和副都头来算,军官的数量已经十分庞大。

况且还会有后备军计划,新的营伍招募计划,军工部门,军情部门,参谋部门,后勤部门,军法部门,军械保管部门,另外还会有军令指挥体系,负责招募新兵和安抚退役,受伤战死老兵的军政部门,还会有专门的军训部门。

徐子先的考虑便是日后最少在十年之内,他可能会有能力介入大陆,甚至就是三年五年,也可能会遭遇很多突发情况,掌握地图,才能掌握一切,纸上谈兵,最少得有这一张纸。

……

“距离外围警备线尚有里许。”一个军侯小跑返回,十来天的拉练下来,这个原本就长时间在野外的侦察兵显得更加黑瘦了许多。

徐子先很沉稳的点了点头,对身边的秦东阳,葛存忠等人道:“令将士们检束行装,准备返回营区吧。”

“是,君侯。”

大将们分别向自己的部下发布军令,所有各营参与拉练的将士们都是动作起来。

“所有人立正!”

“检查背包带是否扎捆结实!”

“检查插袋,步弓,神臂弓,携带情况。”

“检视箭囊,轻箭,重箭,弩箭,是否都悬挂完毕!”

“检查水壶,饭盒,针线包,医药急救包!”

“检查军装,靴子。”

正午的阳光还算好,晒在人身上叫人感觉闷热,但海风吹过来了,人们感觉到了一阵凉爽,不象钻在灌木从里那么闷热,蚊子也似乎少了很多。

高时来站在队头,一声声的发布命令,随着他的军令,三个都以下的队官督促部下进行检查,每个士兵都面对面的帮助对方检查装具,检查完毕后报告,然后三个都头分别向高时来报告,最后高时来向营官张虎臣报道,汇报整装完毕后,所属各都就开始行动。

临时编组的四个营的将士开始分批次出发,每三人一排形成了长长的纵队,经过长时间的拉练,所有人的体能都下降的很厉害,但即将返营进入居民区,每个将士都尽可能的使自己的神态变的轻松一些。

骑兵这一次也是弃马步行,大拉练不光是对步兵,对骑兵也是一样。

魏晋之时的骑兵都是重甲,除了骑士打仗时所骑的主马之外,还有副马,副骑,一个重骑兵配两到三匹马,一个或两个从骑是很正常的事。

而此时南安府兵的拉练重视的是精神和意志,对骑兵们显然也是一致。

就算现在骑兵的具装现在也是最好的,每人都穿着有棉甲,每人都有骑枪,投枪,弓箭,还有刀牌,骨朵,短斧,飞刀,因为人少,都是挑选的最佳的好手,他们每日也在不停的练习马上厮杀和哨探的技巧,墙式冲击是大杀器,但徐子先还是希望骑兵们也能掌握更高深的马战技巧。

纵队是按旗队展开,每个旗队长身边都有一个旗手打着队旗,每个旗队间都有一定的间距展开。

有一些手持盾牌的战兵小队走在队伍两侧,他们具装刀牌警备,提防不应该出现的偷袭。

走在队伍正中的是长矟手,弓手和弩手们在前方和阵后。

每个人都满怀疲惫,但精神状态却是十分的亢奋。

火兵们走在最后,他们有五六十人,很多人都背负着大铁锅,铁锅沉重,他们需要轮流背负,但不得放弃。

相对于战兵们的长矟和横刀,还有弩箭,火兵们的铁锅就是他们的兵器。

魏军的辎重后勤,一般是由厢军来负责,大规模的运送物资和粮草则是征调民间的马车和壮丁来进行。

太祖年间流传下来最好的东西就是四轮大车,这使得大魏的工商业异常发达,除了海运发达外,也得大车之力很多。

南安府军现在的大车不多,主要是还没有后勤压力,但这一次长途拉练,后勤压力就显露出来了。

将士们携带的行粮其实撑不到一次战事的结束,只够穿插奔袭用,如果是真的打仗,就得分兵去打粮抢粮,后勤不可能这么全无准备,军心士气会截然不同。

火兵们则只能携带铁锅,带着一些佐料和引火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辎重车队支持,大军在百里范围内强行军,突袭,都可以办的到,超过二百里范围,就要小心后勤不继。

……

灌木,从林,丘陵,高山,在陈佐才和客人们的眼中,走了几十里地几乎都是类似的风景。

这座大岛,从华夏在三国吴时发觉,到目前为止已经近千年,但始终未得完全的开发。

在花溪和南安溪等核心地带时,工厂仓房不断,道路纵横畅通,农田阡陌相连,水车高耸入云,农家院落紧密相连,加上辉煌大气不失、精巧的别院,还有衙署建筑群,加上兵营,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大吃一惊,很多人完全没有想到在短短时间内东藩会发展到如此的地步。

待走出几十里地之后,人们才逐渐发觉,四野寂寂,野兽踪迹隐约可见,由此方知,开辟出来的毕竟还是一隅之地,距离东藩全岛的开发,为时尚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