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太妃哪里还敢有别的念头,一边哭一边应了。
隔日,端太妃就告了病。
宫中共有四位太妃,不是这个告病,就是那个身子不适。一年中总有半年在养病,也不稀奇。
安王昨晚进宫之事,谢明曦自然知晓。今儿个端太妃就“生了病”,可见安王是个难得的明白人。
安王知情识趣,谢明曦也乐得做个面子人情,当日便去端太妃的寝宫探病了。
端太妃被安王一席话吓得一夜没睡好,此时面色苍白颓然,颇有几分病态。看来,这病也不全是装出来的。
谢明曦一脸关切地询问:“端太妃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今日就病了”
端太妃咳嗽一声,以帕子掩了掩口鼻:“人老了,夜里总睡不踏实,怕是受了些凉气。”
谢明曦目光掠过端太妃略有些心虚的脸孔,一语双关地说道:“如今端太妃孙子孙女双全,不知多少人羡慕端太妃的福气。端太妃何必操劳烦心”
端太妃:“”
端太妃现在是真后悔了
儿子说的没错。谢明曦精明难缠,她昨日作态明显,谢明曦焉能看不出来现在这是成心敲打她来了
端太妃眼皮子直跳,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皇后说的是。我这个人,就是爱胡乱操心。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都过得好的很。哪里需要我烦心。以后啊,我就在宫里好生颐养天年。”
谢明曦微微一笑:“端太妃是个明白人。”
谢明曦走后,“明白人”端太妃出了一身的冷汗。
过了片刻,安王妃进宫来伺疾。
安王妃只身前来,并未带上一双孩子。显然是怕端太妃逼着她带孩子去椒房殿“请安”。端太妃现在害怕还来不及,哪里还有这等心思。
端太妃打发宫女下去,拉着安王妃的手说道:“安王昨晚进宫说的话,我都听进心里了。都是我的不是,心思不正,净给你们夫妻添乱。”
“你放心,以后我再不会动雲哥儿的心思了。”
听到这话,辗转一夜难眠的安王妃总算彻底放了心,红着眼眶道:“母妃能想通就最好了。”
能想不通吗
敢想不通吗
端太妃怔忪片刻,长叹一声:“是啊,我早该认命了。”
经过此事后,后宫总算消停了。
至少,表面风平浪静。
时间匆匆,转眼即逝,很快又是新的一年。
建业十年,天子盛鸿年已三旬,后宫依然只有谢皇后一人,膝下依然只有爱女盛萝。
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御史台的所有御史,联名上了奏折,奏请天子选纳宫妃。这一次,林御史也在其中。
“子嗣传承,关乎江山社稷。国无储君,人心不宁,国朝不安。恳请皇上,广开后宫,选纳宫妃,传承子嗣。”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拖延
御史台联名上的奏折,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便是天子,也不能视而不见。
而且,张口附议的朝臣占了大半。就连尚书阁老中,亦不乏出言之人。
面对如此声势浩荡的群臣启奏,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面色有些复杂,张口道:“众爱卿启奏之事,朕会斟酌考虑。”
虽未应下,态度总算有所松动。
御史们各自快慰欣喜,附议的官员们也暗暗松了口气。
皇上这老大不小的,一直没有皇子怎么行。往日皇上被皇后迷昏了头,现在总算是警醒了。
散朝后,众臣回府,少不得私下叮嘱家眷几句:“从家里挑一个最水灵最出众的,好生调教着,留待日后天子大选宫妃。”
在众臣想来,天子既是斟酌考虑,此事也就不远了。
宫里的梅太妃也是这般以为。
听闻这个消息后,梅太妃高兴的不得了,立刻命御膳房准备晚膳,又命人去移清殿送信,请天子来寒香宫一同用晚膳。
片刻后,琴瑟回来了,轻声禀报道:“皇上早已去了椒房殿,今晚怕是要在椒房殿里用膳了。”
梅太妃:“”
梅太妃被浇了盆冷水,有些悻悻。转念一想,要广开后宫选纳宫妃,这事理当由中宫皇后操持。盛鸿去哄一哄谢明曦,也是难免。
这么想着,梅太妃又舒展了眉头。
过去这一年多,婆媳两个屡有争执不快,彼此都有心结隔阂。不过,只要谢明曦肯退让这一步,梅太妃这心气也就平了。
第二日,谢明曦来寒香宫请安,心情颇佳的梅太妃,格外和颜悦色:“朝臣们上了奏折,听闻皇上已经松了口,要斟酌考虑。”
“其实,纳选宫妃之事,在后宫实属平常。皇后和皇上是结发夫妻,便是后宫中有了嫔妃,也无人能越过皇后。皇后只管放宽心。”
谢明曦看了眉飞色舞的梅太妃一眼,淡淡笑道:“母妃说的是。便如父皇当年,嫔妃众多,皆因子嗣之故。眼里心里,唯有俞太后一人而已。”
梅太妃:“”
听到这等刻薄话,梅太妃能笑得出来才是怪事。
不过,梅太妃硬是忍下了吐血的冲动,继续和颜悦色地问道:“不知皇后心里可有章程了”
谢明曦有问必答,态度良好:“只要皇上张口吩咐,儿媳定将此事操办得妥妥当当。”
梅太妃眉开眼笑,连连说好。
然后,梅太妃便怀着美好的心情等待了。
这一等,从和煦的春日,等到了炎热的夏日,进而等到了初秋。
一等就是大半年。
梅太妃等的心急如焚,每次盛鸿来了寒香宫,定要催促一回。盛鸿也不恼,只道:“母妃别急,此等大事,我要好好斟酌考虑。”
梅太妃压着火气,又催促谢明曦:“皇后,这纳选宫妃之事,也该操办起来了吧”
谢明曦微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