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问题只在于,人力的投入能不能收到良好的利润,如果人均产值达不到要求,那么即便是市场广阔,国内又适合种植,依旧不具备大规模种植的条件,只能扔给那些人均产值低下的国家,让他们完成这种劳动生产。
因为夏钧手上有兑换平台,里面的农业系统是很强悍的。提高经济作物的个人产值问题,主要以提高产量为主,或者以减少管理为主。
就如同发展生丝业的时候所选用的桑蚕,这种改良的桑蚕可以放养,粗放生产能力强,人力投入大大减少,个人产值也就上去了。
今年农业部的目标是彻底垄断棉花、蔗糖、生丝,同时向麻类进军,扩大中国传统苎麻的种植面积,引进剑麻等叶类麻进行种植。另外确保大豆油的垄断地位,增加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的垄断。
另外加大茶叶的发展,并向南洋地区种植咖啡树和可可,力求垄断世界三大饮料作物生产。
农业部今年确定下的目标,多是工业上的所需,在消费上的还有所欠缺一些。
夏钧也不急着搞农业,不过农业也不能拉下,农业部证实的这些有种植价值的作物,夏钧开始选择建设培育基地。
苎麻是中国的传统麻类,其质地有丝一样的光泽,比较透气、散热,纺织品用来制造夏装很不错。苎麻叶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加上苎麻的保水效果很好,同样可以保护环境。
苎麻一年可以收割三次,属于茎型麻类,南到海南,北到陕西都有种植的历史,在古代没有棉花的年代,人们一般都是穿麻衣和丝绸。
像农作物的培育基地,分四级,但又有诸多品种,例如苎麻则有两种。
一级高产苎麻,产量比土种高出一倍,质量一般。
一级优质苎麻,产量比土种高出一半,质量较好。
一种是走产量路线,一种是走质量路线,如果是二级品种,则可两者皆兼顾一些,夏钧现在手上有积分,可以选择二级作物了。
例如二级高产苎麻,产量比途中高出一半,质量良良好。
二级的作物属性就能够满足夏钧的要求,像苎麻这样消费量可能不是太高的作物,夏钧主要选择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再考虑产量。质量提高上去,市场自然也就大了,价格同样也就上去了,个人产值不就高了。
而对于茶叶,夏钧主要考虑的也是品质问题。
茶叶这种东西产量比较高,要垄断只能靠质量,同时靠文化宣传,所以还得发展茶文化,再配合国家扩张机器,这样才能推广出去。
需要提高的作物品种实在太多了,夏钧觉得必须得有个总体的规划,不能临时抱佛脚,因此夏钧决定每个月向农业投入一亿点积分,以求在五年内对主要作物进行基本的垄断。
当欧洲人打完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的农业格局将彻底颠覆他们的认知。
大章
第一卷第一百四十五章:无奈的协约国
第一百四十五章:无奈的协约国
华东自治政府一连窜动作中,也仅有自主建造军舰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当日本知道华东自治政府要自主建造战列舰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大声哂笑,然后谈论间竭尽讽刺之能事。
这难道不可笑吗
还有比这个更可笑的事情吗
一个创建海军不过三年的政体,竟然幻想着自己制造战列舰,不可否认,他们的造船能力使用了各种极端的手段将规模扩大到了惊人的地步,但战列舰和制造商船是完全不一样的。
世界各国海军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也许中国人将造处出一堆靶舰。”
除了德国政府没有怀疑之外,没有谁相信中国能自主建造战列舰。德国政府虽然不怀疑华东自治政府制造出战列舰的决心和经济实力,更不质疑技术上的问题,不过他们也觉得,华东自治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战列舰。
不过各国不知道的是,华东自治政府在确定下设计图纸和制造计划后,很快就对第一批战列舰进行了制造,而且是快速的制造。
华东自治政府将传统的造船模式改变为将零件放在内陆工厂制造,然后再运到船坞里进行组装。
这种方式让造船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东沿海各省的造船业因此能够以最快速度将船只制造出来。
像这样专门为船舶制造提供零件制造的工厂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因为当前船舶零件供不应求,利润丰厚。
造船厂会向这些工厂下许多订单,只要你有工厂和工人,刚建起来就能开工生产,绝对不愁利润问题。
军舰的许多零件同样放到了内陆工厂生产,这些零件制造好之后,将运往造船厂进行组装。
海军计划书里的舰只分三批建造,第一批建造的就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很快进入了一九一五年一月,夏钧一月的积分收入依旧保持在十亿到十一亿之间,刚拿到积分,夏钧就将积分投入到了军舰制造技术以及农业作物培育方面,这方面每个月要支出六个亿。
不过夏钧手上还有四亿多的积分,可以兑换大量的设备,不过夏钧目前不再怎么兑换设备了。
因为工业已经开始向重工业转型,重工业设备很贵,而且就算是规模弄得再大,没有技术工人也是一样的不可能开工。
技校可谓是开了一所又一所,大量的小学生毕业后直接进了技校,这些小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五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