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1(1 / 2)

唯一战胜国 菜鸟如林 7687 字 2019-05-03

以为中国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南洋的原材料是比较丰富的,加上南洋华人有钱,对当地又熟悉,因此投资比较简单。

而在澳大利亚的华东矿业公司在十二月对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进行了挖掘,这处矿床蕴藏的主要矿产是铜3200万吨,铀120万吨,金120o吨,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矿床,本来这处矿床是五十年代才发现的,但却被华东矿业公司抢了先,而且外部还以为这里是一处小矿床。

在华东矿业公司的工地上,只见一台台巨大的挖掘机直接从上到下,把这个矿床挖出一个大圆坑,采取露天式的挖掘方式。

一铲子下去,就是上百立方米的东西被挖起来,然后倒在卡车上,卡车沿着圆坑内一圈圈的道路上下运输着。

上面就是一个选矿厂,矿物被精选出来之后,马上由火车运往沿海港口,然后一箱箱的集装箱装上集装箱货轮,货轮装满之后便启程返回中国。

这是一种无比高效的采矿方式,然而其他国家却无法复制,因为他们没有挖掘机,他们造不出挖掘机,更别说如此巨大的挖掘机。

这些挖掘机从不出口,只供应给中国国内的建筑行业、采矿行业使用,在国外也仅有华东矿业公司这些少数公司才能使用,因为华东自治政府也造不出这些大型机械,全是靠夏钧从兑换平台上购买。

在澳大利亚中南部的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地点偏僻,周围上百里甚至没有一个城镇,华东矿业公司把周围的土地都购买了下来,然后开始在这里进行疯狂的挖掘。

大量的铜矿、铀矿,以及金子被挖了出来,金矿并不是太多,由于是伴生,冶炼比较麻烦。

不过铜矿和铀矿却是十分容易开采的。

这个年代人们对铀矿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不知道这东西是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的。

澳大利亚政府对于华东矿业公司的行为并未引起太大的警惕,反而对他们疯狂挖掘矿产感到高兴。

因为华东矿业公司每出口一吨矿石,他们就能收取一美元的出口税,华东矿业公司已经成了纳税大户,今年所创造的出口税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三百万美元,这个年代的澳大利亚各方面都很落后,工业只是刚刚起步,华东矿业公司自然成了财神爷。

相对于越来越多涌入澳大利亚的华人,澳大利亚政府同样还没反应过来,因为这些华人主要是在华东矿业公司这样的中国企业任职,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频率不是太高,因此澳大利亚的白人们都没有感觉到华人有增加太多,只是当澳大利亚政府拿出移民数据时才会吓一跳,原来移民到澳大利亚的华人已经达到五十万人

目前华东矿业公司在澳大利亚的矿产挖掘已经开始收缩,这让很多人看不明白,为什么澳大利亚那么多矿不挖,要向美洲转移

这是因为夏钧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看准了澳大利亚,未来澳洲将成为中国的领土,因此他不再在澳洲扩张采矿规模,而是开始大肆购买存在矿产的地皮,把采矿目标放到那些他没有什么领土期望的地区。

南美洲和美国成了首选之地,其中美国是挖掘的重点地区,至于在南美洲,夏钧更倾向于商业控制,对于美国,夏钧则开始尝试消耗他们的资源。

因此华东自治政府的商业中心开始从南洋、澳大利亚向北美、南北地区转移,夏钧还缺少北美的资源图,下个月再买。

反正现在手上有钱,就算开采不了,先把地买下来再说。反正若是双方打起来,地被没收掉之后,打赢了还是中国的。

三年,仅仅是三年,原本的华东自治三省此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公路覆盖了每一个县城。

大量的工厂开始在三省各地开设起来,其中以浙江的工厂最多,福建、江西两省紧随其后。

随着联通各省的铁路陆续开通,以及华东自治政府对铁路线土匪的彻底肃清,各省劳工开始涌入华东各省,其中以原华东自治三省所吸纳的劳动力最多。

各省百姓听说华东三省日子好过,最初有少数人首先来到了华东自治三省,还没几年,就带动了许多老乡前来华东三省谋生。

随着华东自治政府的扩张,一连吞下四个省,三省了七省,就业岗位变得更多了,到处都是在开工的工程,到处都是不断开设的工厂,让华东自治七省内部的劳工都有些不够用。

今年更是达到了一个工潮的高峰期,大量的百姓拖家带口,全家来到华东自治七省谋生。

对于人口向沿海转移,这是一正常规律,毕竟中国作为只有一边有海的国家来说,想要两边均衡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沿海人口多到一定程度就会畸形了,1915年即将到来,各部门开始将经济向内陆引导。

首先将经济引向湖南、湖北、四川三省转移,主要的措施首先就是农业的转移,农垦公司开始向这三省发展。

接着就是工业上的转移,以开发可再生利用资源为主的工业,鼓励他们向内陆发展。

在经济布局上,冶金业主要布置在沿海,因为华东自治政府不怎么在内部挖矿,走的是进口矿石的路线,因此布置在沿海。

这些重工业主要布置在福建、江西、江苏,同时近期山东也成了发展重工业的省份之一,重工业将主要布置在福建、江西、江苏、山东四个省份,意在形成一个密集的重工业区,以方面污水治理。

其他那些不会造成污染的企业,则鼓励这些企业向内陆发展,而且内陆的最低工资要低,有人口红利。

内陆地区消费没那么高,就食品方面的生活水平来说,在这些企业就职的工人未必比沿海来得低。

政策的调整,让那些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纷纷往内陆派遣人员考察,准备在内陆开设分厂。

各农垦公司更是在世界上四处考察,准备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作物都引进到中国来进行种植。

湖南、湖北、四川三省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加上地貌是以平原为主,因此非常适合发展机耕农业,农业部开始计划把这三省的平原地带划定为玉米种植区,主要用来种植玉米和一些国外的经济作物。

农业部正准备在加大粮食机耕面积的同时,把全世界的经济作物一网打尽,今年全年,农业部引进了世界各地近六十个经济作物品种在中国气候可能适宜的地区试种,热带的则种到南洋的华人种植园里面去。

不管是工业用的农作物,还是水果什么的,农业部都在积极的引进。如果大规模种植上没问题,市场销售上也没什么问题,那就向委员长写份报告。委员长将会相关提供技术、政策上提供竞争优势。

如果国内实在不适合种植,那便向国外转移,到国外去开设种植园,同样采用高科技种植模式,力求将全球农业垄断。

这都是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农业上虽然使用了大量机械减少了人力上的投入,但经济作物却不同,经济作物投入的人力比较多,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机械,完全得靠人力,从而也就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