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钧明白,只要稳住袁世凯,就能让中国局势尽快稳定下来。而袁世凯也明白,只要华东临时政府支持他,南方党不足为虑。
袁世凯与夏钧议和继续进行,袁世凯与夏钧的代表在何谈上出现了一些分歧。
夏钧的条件是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但华东福建、江西、浙江三省必须自治,国会不得干涉华东自治政府,华东自治政府拥有与外国政府进行自由外交、签订各种协议、盟约的权利。
同时袁世凯必须与华东自治政府合力将福建、浙江两省关税收回。
并且袁世凯若要贷款,必须优先考虑向华东临时政府进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若要采购军火、及一切办公用品、设备等等,都必须优先考虑向华东自治政府的产品。
当前的格局变的比较复杂,英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是袁世凯,而美国则支持华东临时政府。
英国想要尽快稳定中国局势,而美国也无继续煽动中国内战的利益出发点,日本则希望中国内战愈演愈烈,好让日本在华攫取更多的利益。
英国对华东临时政府也表示略微支持,因为华东临时政府此时正致力于稳定局势,与英国的利益相符,不过英国很明显意识到华东临时政府是一个不好控制的势力,而袁世凯则更好控制。
美国则没有那么多的既得利益,而他们重视的是市场,因此他们只需要华东临时政府的合作,而不是控制,因此支持华东临时政府。
袁世凯对于华东临时政府要求推举他为大总统后的自治,以及拥有外交权利,以及需要掌控福建、浙江两省关税的要求很是迟疑,在谈判桌上并不同意这个要求。
双方谈判毫无进展,袁世凯心里还存在着一些侥幸,就是当了大总统后再平定华东三省的侥幸心理。
夏钧对此自然是洞若观火,不过他暂时还不是太急,因为孙大炮就快回国了,接下来应该就是孙大炮就职南京临时大总统了吧那时自己在边上煽风点火一番,到时候有得袁世凯着急了。
另一边,12月18日,唐绍仪带着上百人的队伍,在上海与伍廷芳代表的南方党进行议和。
伍廷芳,是中国自费留学第一人,他获得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法学博士、大律师,曾经给李鸿章当了十四年的幕僚。
南北议和双方第一个会议,谈的就是双方的停战,在各省战场上,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停战。
由于唐绍仪和伍廷芳都是广东人,而且还曾经在同一个部门做过事,所以双方的谈判看上去和融洽,更像是好朋友坐在一起,有什么事情好商量。很快就达成了停战协议,唐绍仪在给袁世凯汇报后,袁世凯也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12月20日,唐绍仪与伍廷芳召开了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谈的是国体问题,就立宪还是共和上,伍廷芳提出要求共和,而唐绍仪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委婉的提出,如果让袁世凯当大总统,共和可以考虑。伍廷芳甚是精明老辣,这话他当然明白,不过他可做不了主,所以也是暂时应付着,唐绍仪也要求要报告袁世凯,所以第二次会议很快就结束了。
南北议和真正能拍板的就是三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孙中山,另外一个则是夏钧。
而袁世凯这边还未与夏钧谈妥,12月25日,孙大炮回国了,成千上万人前往上海迎接,同时还有各中外媒体、各国使节等等。
一回到中国的孙中山,便在程全德的邀请下前往了南京,程全德已经打算投靠孙中山这一派系,以防止光复会对他秋后算账。
到了南京的孙中山顿感局势棘手,当前他们不仅要和袁世凯谈,而且还要与由光复会发展而来的复兴党谈。
南方势力分为两派,一派就是以武昌政府和其他各省为主的派系,由于实力不强,所以联合起来,他一回国变成了领袖。
另一派就是以夏钧为首的复兴党人的华东临时政府,控制着华东中南部三省,同时也是当前实力最强的一派。
不过华东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他们主张南北议和,以稳定中国局势,在华东临时政府的主张下,南北再打起来基本上没有可能。
接下来,就是看三方如何在谈判中谋取最大利益了。
夏钧见孙中山回国了,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自治、关税,以及政府采购军火等东西必须考虑华东临时政府。
第一更到疯狂码字了兄弟们有月票的扔月票,没月票的,推荐票也可以啊
第一卷第三十四章:南北议和之主动
第三十四章:南北议和之主动
孙中山回国后,于当天立即与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进行谈判,夏钧派遣的谈判团以陶成章为首。
陶成章等光复会成员,在思想上本身并不排斥专制,对这次谈判的底线也很明白,虽然与孙中山等同盟会的政见不符,并且积怨已久,不过还是接收了谈判提议。
于是在上海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华东临时政府谈判团即与袁世凯派遣的以唐绍仪为首的谈判团进行谈判,也和以伍廷芳为首的十四省谈判团进行谈判。
袁世凯的谈判团,即与华东临时政府谈判,也和十四省谈判团进行谈判,十四省谈判团即与袁世凯进行谈判,也和华东临时政府进行谈判。
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
谈判中有一个人值得注意,那就是汪兆铭,此人也许很多人比较陌生,但提起他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就肯定非常熟悉了,他笔名精卫,人称汪精卫。
因为之前梁启超讽刺同盟会是远距离家,所以联合和好朋友四川人黄复生,以及炸弹专家余培伦等谋炸摄政王载沣。
结果没炸成被抓住了,清廷知道党人不怕死,怕杀了汪精卫与黄复生会引起民众反感,因此判处他们无期徒刑,关押在法部大狱之中。
袁世凯出山后,向清廷提出的几个条件之一就有赦免人在其中,而此前最大的政治犯就是汪精卫与黄复生了。
汪精卫此人在口才、笔才及组织能力上都非常出色,同时还是个帅小伙,袁世凯到了北京后,感觉汪精卫是个人才,便把他请到家里来,谈及政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