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赵祯可怜巴巴的一项比较奢侈的娱乐活动之一。
奶娘见识终归是少,与周围百姓看得目瞪口呆,就在这时候,忽然一个大汉从她怀中将郑苹抢了过去。奶娘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大汉上了驴车,疯狂地驾着驴车而去。因为大汉与驾车的人戴着很低的斗笠,没有一个人看到他们的面容。
衙役接到报案后,很快将这个耍蛇的抓起来。有可能是巧合,有可能是故意的安排。但郑朗认为巧合的可能性很大,对方不可能知道自己会出现多长时间回来,也不会知道自家会出去多少人,更不知道奶娘会不会被吸引出去,也无从知道奶娘会不会抱自己女儿出去,况且家中还有四儿与环儿。
几个妻妾急得六神无主,虽是女儿,也是郑家的根,同房三年了,仅这一个宝贝女儿,让歹人抱走,天知道能不能找回来。
四儿与环儿又是在家中的,急得一个劲的哭。
郑朗道:“你们不要哭,让我想一想。”
很没有道理的。
拐卖婴儿的事,在宋朝很多,但对象全部是男婴,女婴的几乎很少。
要么绑架勒索,但谁有这个胆量敢勒索到一个知府头上当真朝廷软弱到这地步
或者自己得罪了人。
这也不大可能的,首先是贫困的百姓,谁都知道自己心实际是向着贫困百姓的,只是手段不象黄知军那样粗暴。
再说大户人家,更不可能。
自己要做的事也说了,太平州过来的一些大户那是无条件相信,在他们心中几乎将自己当成了半神,蔗糖作坊的大户也相信一大半。本地的大户人家相信,仅是一半。
可也不能说不相信,要等结果出来。这要等上三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旦自己说对了,他们将会获得几十倍几百倍的利润。获利以后,因为出的钱多与少,会产生许多矛盾,但眼下却是典型的同患难,与自己一样,在等待着消息。
这种情况与太平州一样,将所有人绑架起来。
谁会在这时候让自己分心
再说吏治,自己这近两个月来,几乎是无为而治,不求有功,只力求境内不要有什么矛盾冲突。
或者说新任官吏能力有高有低,可这一行新官员们背景雄厚无法想像,吕夷简的儿子,韩亿的儿子,晏殊的女婿,陈尧佐的门生。就是自己门中,还君子党带头大哥范仲淹的两个儿子,陈执中的未来女婿。搬那一个出来,都将杭州城这些大户砸死了。
谁会在这时候动自己的女儿
忽然想到一处,对几个衙役说道:“走。”
郑朗想到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盐贩子。
除了这个,没有任何理由。
来到公堂,将这些犯人一一提审。
成份有些复杂,让韩绛与吕公弼联手抓捕的主要盐贩子来自各州,贩盐的人,都是敢将脑袋提在裤腰带上的人物,以前全是当地的地痞流氓。这样的人,哪里都有。
可敢大规模贩盐的人毕竟是少数,国家律法很严的,动辄砍头。
一一审问,盐贩子也老实,将以前所做的事全部一一招供,包括他们的家产。
录了口供,与以前审问的口供差不多,于是再提,提亭户,几个大亭户,还有几个小亭户,小亭户没有这个能耐的,可逼于无奈,或者附炎趋势,被大亭户利用当了走狗。
这些亭户却不是杭州本地的,多来自明盐二州,一直没有结案,一结案还要重新发还原州判决。
复审,依然与原来的口供差不多。
接下来审问参与的官吏,非是正规的官员,乃是差役应征的小吏,也来自各个大户人家,有的在杭州一府二县谋吏事,有的在盐监担任吏职,盐监名义上还是杭州官府统管,但盐茶酒矾征榷权却是杨州榷货务行在总领。
正是这些小吏,让郑朗感到头痛。
在大会之时,就有许多人询问,并求过情。郑朗反问了一句,事情捅破,自己将这些小吏放过去,行不行
求情的人哑口无言。
郑朗又说了一句,不会从轻判决,也不会刻意从重判决,更不会牵连。人进来了,别捞了,捞也没有用,我就是将他们放出来,备了案底,言臣一弹劾,还会重判,我的乌纱帽也别想保了。
这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盐一个酒,一年为朝廷带带多少收益是有,但一揭开不可能不处理的。除非你是皇亲国戚差不多。
但说了一句不牵连,自己回味去。俺就查到这儿,不会再往下细察。
实际郑朗很想说一句,计往不究,以前我不追问你们,可以后再走私盐或者海上走私,私自酿酒,契股罚没。但不是说的时候,现在不是钱与地还没有掏出来吗。顶多让他们保一个密。
牵连的一些人家也无奈。
事实郑朗一直没有审,所有卷宗皆是自韩绛与吕公弼问出来的。
复问,也没有问出什么。
看似也没有问题,从亭户到盐贩子,再到包庇的小吏,已经构成一道完整的贩盐程序。可这是不对的,此次数量有些大,仅是盐船就有三艘,普通盐贩子没有这么大胆量。上面还有人。
并且不可能独立存在,贩盐的事虔汀一带很严重,两浙同样好不了,而且大运河查得紧,可以从海上走私,一旦从海路走,根本就没有办法查。这些盐贩子大多相识,不问,若有意问会问出许多同伙。
但为什么什么也没有问出来
郑朗只好动刑,动刑也没有用,他终究是读儒家书籍的,不喜酷刑,想了想,对衙役说道:“将这些人隔开,关上一夜再说。”
一个个隔开,不让他们串口供,明天连吓带哄,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
富弼闻讯走过来,这时候他也不想出事情。一切在等,等几个月后的消息,若是如郑朗所说,不是杭州一年的收益,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运转,甚至有可能会真的千家万户不再贫困饥饿。敢情在想说种种好处。
问道:“郑知府,可问出什么”
郑朗为几个月后的消息,几乎不作为,就是有作为,也是在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