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背后:老曹的遗憾与失落,财富如何成为负担?(下篇)
老曹的故事没有多少惊心动魄,也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一样的柴米油盐,一样的生老病死,一样的喜怒哀乐,但还远远没有结束。
期待着他能重振勇气。以后还会陆续再聊到他,我相信他一定还会重整旗鼓、再杀回来的。一个事业心那么强的人,不会轻易就放弃的。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要说的主题上来:怎么样才算幸福?
很多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但我的观点一直是钱只能解决钱能解决的问题,而人生中的很多苦恼是钱不能解决的。这不只是在牵扯到生老病死这些人生大事时才开始考虑的,而是可以具体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钱人就幸福吗?一定不是。比如老曹。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他很痛苦,一点也不感觉到幸福,他只是不再缺钱罢了。这种痛苦也是他无数次吐露给我们的。
他认为自己除了因为命好赚了点破钱之外,其他各方面几乎没有省心的地方。比如在对待父母上,他有很大的遗憾,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吃了很多苦,更谈不上如何对父亲尽孝了。那种遗憾是多少钱都无法弥补的,相反,越有钱越遗憾,那种痛苦也越深刻。
他母亲虽然还健在,但是身体比较不好。老曹是个孝子,只要能换回他母亲的健康,他愿意砸多少钱都行。但是没有办法,钱买不回健康。
人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遗憾,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种遗憾,是人生的大痛苦。但是如果像老曹这样,心有余力,力也非常充足,但是依然帮不到母亲,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母亲忍受病痛的折磨,那该怎么办?那种痛苦比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更深!力不足的时候只需要尽力而为就行了,但是现在力很充足却无处使力。
在这种情况下,有钱不但不是一种幸福,反而恰恰成了痛苦的来源。这种痛苦不只在老曹身上见过,在其他成功的人身上也经常可见,本质是一种深深的遗憾,甚至夹杂着悔恨。当你羡慕你公司老板风风光光的时候,他可能喝醉酒时也在台下暗自落泪,在羡慕你父母身体健康,羡慕你可以尽孝。
再说老曹的夫妻关系。他们夫妻之间虽然没有大的矛盾,但是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两个人内心里都是不快乐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没错。但是富贵夫妻也不是百事都快乐。100件事当中,钱能解决的比如有50个,那钱不能解决的还剩50个呢。
什么?你说离婚?反正有钱,那就再找一个呗?没那么简单!在我和老曹这种传统的人来看,婚姻不只是男女两个人情投意合,更是人活在世最大的责任,是对双方父母,对孩子,以及对对方的责任。心里的坎儿过不去,在他自己这里就过不了关。
再说到底,离了婚就能过好吗?不只是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事儿,虽然美女随手可得,但只有结发妻子不会算计你。再去找一个人,你怎么能够确保她喜欢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钱?到了那一步,不更添了一层烦恼吗?
如果只是想解决一下生理需求,那么随便你玩好了,只要别太过分,这个社会很宽容,宽容到你自己都不好意思,认为真t乱。
并且离婚对儿女不公平啊。钱虽然是自己挣的,但是钱并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子孙的。千万不要认为你挣的钱和子女无关,不可能的,那种想法太过于幼稚,也太过于自私。巴菲特、比尔盖茨不给子女留钱,都捐了?扯淡!
哪怕是在古代,父母也是没有绝对的权利去处理家庭财产的。因为在家庭财产这方面,每一代人都只是使用者和管理者。你只是接过财富,跑了该你跑的那一棒,跑完之后还要再把接力棒传给下一代,你不能把那个接力棒给扔了、给烧了。你可以享受家庭财产带来的各种好处,但你不能挥霍浪费财产。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儿孙,就是家族的罪人,几代之后都被戳脊梁骨,清明节烧纸都没你的份儿。
这么说可能会有人不理解,很正常,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更是长期受一些所谓时髦的、西方的思想的影响和误导。
不要觉得你挣的钱就是你的,就可以由着性子由你来处置,不是那样的。往小了说,你只是家庭财富的管理者、使用者和传承者,往大了说财富是社会的,人人都生不带来、死也带不去。
再说子女。老曹就一个儿子,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我们可以想见他对这个儿子抱有多大的期待。
他不想看到他辛辛苦苦挣下来的财富,到了儿子那一代却断了。要想富过三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女争气还不一定能做到呢,何况儿女不肖呢。守江山比打江山难,因为守江山的与打江山的不是同一代人。家族代代有才人出,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很难真正实现。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很争气的儿女,那么你已经比很多有钱人幸福了,这也是有钱换不来的。那是风水轮流转,这代到你家了,偷着乐吧。
如果儿女不肖,那么带来的失落感将是无法排解的,没有解决办法,毕竟这是关于人人都看重的未来,没有人不为未来操心。并且几乎不可逆。当然除非再生一个。
但是到了这个年纪,老婆一般都不能生了或者不愿意生了。像有的人的选择一样,再弄一个小家?那带来的问题就更麻烦了,牵涉的事情就更多了,就是另一回事了。好好的家庭和生意,因为有个二房而被闹得分崩离析的事多了。并且再生一个就能争气吗?
可能有人会说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大号养废了,培养小号,儿子不行,好好培养孙子,但是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你辛辛苦苦了前半辈子,还要继续再辛辛苦苦下半辈子,还要去亲自培养孙子。不争气的儿子自己可不会去培养孙子的,想培养他也没能力,也不放心让他去培养。
并且关键是你确定孙子不会像他爹一样吗?孙子一定会争气吗?一定能培养成功吗?……解决起来都没想象的那么简单,都是头疼事儿。
说到底,这是一个财富传承的问题。人越到中年,越有点产业,无论大小多少,这个事情都越来越重要,越急切。要是真没有也就算了,也就不用想那么多事儿了。抓在手里的就是负担,抓住了再放下太难了,人性如此。
圣人的理想是立功、立德、立言,普通人没那么高的追求。挣份家业,有儿孙继承,这就满足了。可辛辛苦苦一辈子,儿孙却继承不了,更别提发扬光大了,半辈子的辛劳一下子就失去了意义。
别说坦然,别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别说不在乎,没到那个处境还真就无法切身体会感受。王鼎钧说过一句话,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能在父母力所不及之时用来强制宽解。只要还能力有所及,谁不想给儿孙多留一点福呢?
好强半辈子的人,哪有那么容易轻易看开?都是辛辛苦苦挣得啊。能看开早就看开了,也挣不下那份家业。没有也就算了,有了却…谁能轻易甘心呐!还不如没有呢,还不如当初不那么拼命、少挣点呢。
不说了,我一直都在很努力的压着少讲一点,有些事情无法多聊。忠言逆耳,良言苦口,难免不被某些人在感情上所接受。只捡好听的说?还不如不讲呢!甜言蜜语听起来好听,谁都喜欢,就是在处理事情上一点帮助都没有。
有些话只能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私下里闲聊。不能公开讲,一讲就是错。就像良药、补药,很多人都是口中说着想吃,等一尝发现苦口马上就吐出来了。并且有些人不能吃,吃了还上火,或者虚不受补。
在电视剧《天道》里面,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很深刻,丁元英的父亲死了之后,他的妹妹说,还是老汉心疼你呀,怕你为难,所以自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