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 / 2)

这些马车身上驮着的不是金银,而是大司未来的希望。光是看见这些箱子,就已经能展望到原本千疮百孔的灾区重建后的美丽模样。

众考生跟百姓前来给灾民送行,原本一场冷酷无情的天灾,就这么被司牧以最小的损失化解。

考生心里感慨颇多,但又不好跟彼此讲。毕竟如果大家立场不同,就很尴尬了。

“你们这两日听说了吗,考题出来了。”

有人突然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来。

灾民事情解决完,当下比较重要的便是明天的秋闱了。

吴府,吴思圆收到消息的时候几乎是从床上连滚带爬起来,边整理官服边往宫中赶去。

她大意了,她居然大意了。

吴思圆那日明明想着要做两手准备,不能让司牧钻了空子,可她一时事多就将这事暂时抛在脑后。

谁知再想起来时,已经晚了。

满街考生都能知道的事情,皇上肯定知道。

吴思圆进养心殿前,就听到里面砸东西的动静。

这还是司芸头回发这么大的脾气,因为她觉得自己被人当驴耍了,任劳任怨地拉磨,结果扭头一看,拉的是别家的磨盘……

第48章

“老太傅终究是下场了啊。”

现在莫说皇宫,就是民间的书坊茶馆酒楼客栈,讨论最热的话题都是秋闱考题。

这事像是干草堆里的星点火星,刚开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难民身上就没在意,等回过头再看的时候,这火苗已经从柴火堆的中间从里往外燃起来,火势之大,怎么都扑不灭。

吴大人进宫前,还从缝隙里抽出点时间将考题跟答案看了一眼,只一眼,便知道这是司牧干的好事。

她脸色阴沉,将考题揉皱直接扔在脚底下。

到底是她心软大意了。

秋闱不比寻常,秋闱是国本,不仅朝廷重视,考生更是重视。

换句话说,秋闱一事,直接关乎所有考生的终生命运,比娶什么夫郎还要重要。

考得好,便是二次投胎,从此鲤鱼跃龙门。

“往外说,这题是长皇子泄露的,意在敛财。”吴思圆撩开车帘低声往外道。

“是。”

吴思圆进宫的时候,泄露出来的考题已经长了翅膀,以五十两一份往外飞。

现在各大书坊中,只要有考生的地方,就有人在议论此事。

安从凤站在一家文房四宝铺子中,佯装在看一方砚台,其实在听身后两个考生说话。

“你买考题了吗?”一人嘀咕,“我觉得那题挺真的,说是……”

像是怕人听见,声音压低了很多,大概遮着嘴在说话,“说是答案跟吴思圆吴大人的行文思路有几分相似。”

吴思圆那可是协办大学士啊,不管她为官如何,她都是个有真凭实学的人。

如果考题真跟吴大人有些关系,那就说明可信。

另一人道:“我本来想着可能是假的,但是这题最开始是从一富商的女儿手中流出去的。”

“你想想,吴思圆筹集赈灾银,让富商们花了将近四十九万两银子,能不拿半点好处?说不定是吴大人为了银子,这才干起了卖功名的勾当。”

这么一说,可信度瞬间增加了无数倍。

那人将书猛地合上,眼睛睁大,“如果是真考题,那可如何是好?对我们这些真正埋头苦读的人来说,多不公平。”

“朝廷之所以有科考制度,为的不就是选些有真才能的人吗,比如马尚书,比如宋大人。”

“如果直接泄题,这功名还有何价值?本来是沙里淘珠,如今珍珠跟沙子混在一起,沙子多了,哪里还能看得见珍珠!”

“我们满腔抱负,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就输给手里没有那五十两银子吗!”

听闻市面上,一份考题二十五两,加上答案,一共五十两。

那人道:“既然如此,何必大费周章选拔人才,直接选拔钱财多好!谁钱多,谁当官,正好如今国库无银,先是卖功名后是卖官,保准国库赚的盆满钵满。”

眼见着越说越生气,另一人赶紧阻拦她,免得说出什么不好的话被有心之人听到。

“你也先别动气,”另一人道:“明日秋闱开考便能拿到卷子,如果考题真如市面上流传那般,我们直接大闹考场!让朝廷还我们公正!”

“此举不错,我们这么些人,就不信要不来一个公道。”

两人商量一番,直接出门联络同客栈考生,计划着如果真有舞弊一事,那必然跟朝廷要个说法。

跟她们同一想法的考生很多,除了那些手中有考题的人。

她们就不觉得此事不公平。

“很多事情从你出生起就已经定下,谁让你穷呢,谁让你没有门路买不起考题,连五十两都拿不出来的人,反倒是打着‘公平’的旗号来找我们花钱的人要说法了。啧啧,可笑。”

“就是,有钱你也买啊,何必在那儿说酸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