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节(2 / 2)

激动之下,苟醒马将自己的想法全都倒了出来。

“国公爷,末将以为。安庆知府的求援信可是不安好心,安庆府即便只有五千官兵和数千青壮守城,只要城中粮草器械充足,守上个把月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豁出老脸给您写这封信,这里头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东西。”

“说的不错。”

杨峰脸上的脸露出了讥讽之意。

“那些人啊,以为说上几句好话就让咱们为他们火中取栗,是他们太聪明还是本公太傻?既然如此咱们就慢慢玩好了。你马上传令下去,全军开拔朝太湖县城进发,咱们先到太湖县城跟那支贼寇好好做过一场。”

“喏!”

随着一声令下,数万江宁军开始拔营,朝着太湖县城前进。

尽管夜不收已经在全力清剿周围的探哨,但数万大军的行动实在太大,想要完全瞒住早就盯着他们的探哨纯属天方夜谭,很快袁大头便知道了明军的动静。

只是知道归知道,但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加紧督促麾下的流寇和抓来的青壮修复城墙,搬运守城器械,至于出城跟江宁军决战什么的,这种事他是梦都不做的。

安庆府知府衙门后院的书房里

知府王金国拿着一封书信怔怔的出神,他保持这个姿势已经很久了,知道身后传来了脚步声都没有发觉。

“老爷,天快黑了,该吃饭了。”随着声音在他身后响起,一名中年妇人来到了他身后轻声说话,在这名妇人的后面还跟着一名挎着一个食盒的丫鬟。

“哦……是夫人啊,你怎么来了?”

王金国回过头,看着身后的妇人大难笑了笑,随手将手中的信在了桌上。

“管家告诉妾身,您都一天没吃饭了,这怎么能行,妾身不放心就过来看一下。”

王金国的夫人一边埋怨一边打开了丫鬟手中的食盒,从里面拿出了一碗饭和几碟小菜放在了桌上。

“为夫吃不下啊。”

王金国无奈的轻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巡抚大人是怎么想的,真以为那信国公是个毛头小子吗,凭借着一封书信和几句漂亮话就能让人家不顾一切过来救援?这也太异想天开了吧,不仅如此,徽州府和宁国府到现在还不派出援兵,他们难道不明白若安庆府有失,他们立刻就会成为贼寇下一个的打击目标吗?”

说到这里,王金国恨恨的在桌上锤了一拳,将桌上的菜肴震得砰砰响。

第1094章江南之乱(八)

“老爷……您身子骨不好,上次大夫可是说了,您不能轻易动怒啊!”

看到自己丈夫发怒,王夫人吓了一跳,赶紧走了过来在王金国背后轻轻拍了起来帮助他顺气。

“唉……”

在妻子的劝导下王金国的情绪这才慢慢恢复了平静,他轻叹了口气,坐了下来拿起碗筷开始默默的吃了起来。

虽然身为文官,但王金国吃饭的速度却不慢,这也和他的穷苦出身有关。

小时候王金国家里穷,但他的父母还是咬牙将他送到了县学念书,在那种人多的地方,你吃饭若是不快的话恐怕连残羹剩饭都吃不上,所以尽管如今的他已经不再为温饱而发愁,但这种习惯依然没有改变。

一碗饭吃完后,王金国擦了擦嘴巴对王夫人道:“夫人,我去城墙上看看,可能会晚点回来,待会你先睡吧,就不用等我了。”

“老爷……”

王夫人犹豫了一下,把剩下的话咽了下去,收拾好东西后就下去了。

等到自家夫人离开,王金国便这才在衙门班头和十多名衙役的护卫下离开了知府衙门。

在去西城墙的时候,一路路过往日最繁荣的大街,王金国等人看到的是整条大街基本没几个行人,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是户门紧闭。

要知道安庆府可是一个富裕的地方,平日里这个时候可是很热闹的,无论是出来游完的读书人、青楼的姑娘以及大街上摆摊的小商贩,绝对是热闹非凡,这种冷清的情况王金国还是第一次看到,由此可见流寇围城给城中的百姓带来的恐慌有多大。

王金国上了西城墙,王城墙外眺望,看到的是远处那一堆堆的篝火和隐隐传来的喧哗声,再打量了一下周围,发现城墙上的士卒大都情绪有些低落,尤其是那些被临时征召上城墙守城的青壮,不少人都蹲在角落里低声说话,有的人甚至偷偷的哭泣。

看到这里,王金国只觉得心里一阵烦躁,他大步走进了城门楼,守卫在门口的官兵卡到是王金国不敢阻拦,当王金国走进去后,正看到一身戎装的守备王权神情严峻的正在跟两名军官交待着什么,那两名军官则是不断点头。

交待完毕后,王权看到站在门口的王金国,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外,赶紧迎了上去:“王大人,您不在衙门休息怎么上这里来了?”

“本官睡不着啊。”王金国走了进来毫不客气的坐在了一旁的主位上,“王大人,适才本官一路过来,发现城墙上的官兵和青壮士气低落,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本官虽然不晓兵事,但也知道若是再这么下去,恐怕用不着贼寇攻城,咱们的士气就要崩溃了。”

王权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这样的年纪如果在现代或许还能抓住中年人的尾巴,但在这个时代却是不择不扣的老人。

王权这个守备的官职是靠资历熬上来的,他本人的领兵能力只能算是一般,现在听到王金国询问,他两手一摊苦笑道:“知府大人,末将也没法子。如今贼寇围城,但将士们连去年拖欠的饷银都没补发,士卒们能没有怨言吗?

更何况,大战在即,咱们想要让士卒卖命,总得发赏银吧,可银子呢?末将纵然再有本事也不能凭空变出银子吧!”

“唉……”

听到这里,王金国长叹了一声就不说话了。

这件事他当然知道,可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朝廷下拨的饷银经过层层克扣后,落到将士们手里的能有五成就已经是算是侥天之幸了,一般情况下士卒能拿到手的只有三层,更有甚者那些当官的还会不时的克扣几个月的饷银,这在大明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看到王金国不说话,王权急忙道:“知府大人,为今之计只有恳请您走一趟了,向城中的富户士绅们化缘,让他们出钱出粮食,只有这样才能将士们的士气快速回复起来。”

王金国想了想问道:“王守备,你需要多少银子?”

“十万两银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