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节(1 / 2)

上次杨峰刚歼灭了高迎祥后,他就派出了大批的人手去寻找李自成的消息,但半个多月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消息,李自成就像是人间蒸发似地一点消息都没有,这让杨峰感到很是心烦。

是的,我们的杨大官人心情很烦躁。

他来到大明已经五六年了,虽然表面上大明外部最大的地方满清国已经被他提前给灭了,台湾也收了回来,就连他麾下的江宁军也开始兵发南洋,但国内的形式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如今的大明地主士绅和文官的势力依旧非常庞大,可以说大明的基层依然是他们的天下。

明朝时空的事情也就罢了,还有现代时空的事情也让他有些烦恼,虽然他已经连续弄死了几个想要对他公司下手的不开眼的人,但他也不知道这次示威能不能打消那些资本大鳄们贪婪的目光。

想到这里,杨峰不由得轻叹了一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紧跟在他后面宋烨则是一脸懵逼,不过跟随杨峰这么些年,他已经习惯了自家的公爷不时就会冒出几句莫名其妙的话语,表示习惯了就好。

走了半天后,杨峰突然问了句:“宋烨,你说流寇为什么要造反呢?”

“啊……”

宋烨愣了半晌,良久才喏喏道:“公爷,小人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小人窃以为流寇也是人,除了少数野心勃勃之辈意外,大多数人都是愿意过平安日子的,之所以造反还是因为活不下去吧?”

“是啊,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杨峰轻叹了一声就不吭声了。

其实这点宋烨不说杨峰也很清楚,明末的流寇之所以能成气候,无非就是大明的土地绝大部分被地主士绅所霸占。

数量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口却占据了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和资源,再加上小冰河的肆虐以及满清的推波助澜,以及东林党这群蠢货,这样的大明想不完蛋都难啊。

虽然因为他的出现,红薯、土豆等经过后世培育的高产粮食提前几百年出现在了大明,但这也只是缓解了大明病症而已,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否则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想到这里,杨峰就不得不佩服现代时空的太祖。

太祖以超人的魄力一举将旧社会的地主阶层一扫而空,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将土地分配给全国的农民,仅凭这点便将所有农民的心都收拢了过来,一举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随后,他的继任者们又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重新将华夏带领走向了世界巅峰,仅凭这点太祖便足以名留青史。

只是杨峰虽然也知道想要彻底解决大明的士绅地主阶层,用太祖的办法是最好的,但他却不能这么做,原因无他,因为他既没有太祖的魄力和手腕,也没有那个能耐。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强行扫清了大明的地主阶层,如果没有另外一支强大的力量来填补这个空白的话,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打倒了一批地主,又重新造就了另外一批地主士绅阶层而已。

杨峰一边思索一边在大街上慢慢的走着,不知不觉中他来到了位于城南的一处城门楼处。

这处城门楼被炮火摧残了多次,如今已经残败不堪,上千名流寇俘虏正卖力的清理着这里的废墟,在他们周围一队全副武装的江宁军士兵在监视着他们。

杨峰停下了脚步,打量着这些正在干活的俘虏,看到杨峰默然不语,宋烨还以为他在怜悯这些天寒地冻还在干活的流寇,在一旁劝道:“这些贼寇虽然当了俘虏,但干了活后至少还能吃饱,比起他们在家乡的日子可是好过得太多了,小人估计他们不少人巴不得永远呆在孟津呢。”

“嗯!”

听到这里,杨峰的身躯就是一震。

第1073章新的想法

“你说什么?”

身躯一震的杨峰突然转过身子,两道炙热的目光突然盯在了宋烨脸上,仿佛要将他的脸射穿出两个洞一般。

在宋烨看来,自己的眼睛差点就被刺到了,饶是他平日里自诩勇武过人,此刻也吓得结结巴巴道:“国……国公爷,小人……小人是说……那些流寇虽然寒冬腊月里依旧要干活,但至少他们还有口饭吃,病了也有大夫给他们看病,跟他们原先的日子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国公爷……小人……小人莫非说错了吗?”

“不……你没说错,你说得太对了!”

杨峰的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发红,心里飞快的转动着。

其实大明之所以产生了那么多的流寇,主要还是那些地主阶层的推波助澜起的作用。

明朝初期的时候,整个大明的人口只有大约五千万左右,经过了近三百年的休养生息大明的人口飞速增长,到了天启年间,大明朝廷官方给出的人口数量是一个亿左右,但杨峰认为这个数量还是严重缩水的。

由于信息和生产技术的落后,加上地主豪绅蓄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杨峰认为,如今的大明人口绝不止朝廷官方公布的只有一个亿,至少要加上四到五千万才是合理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的大明养得起一亿五千万人么?

说实话,还真养不起。

俗话说得好,生产力决定了人口数量。

别说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大明了,就算打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依然有近九分之一,也就是八亿人左右吃不饱饭。

就算杨峰将那么多高产的种子从现代带到大明,但大明缺粮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土地问题依然是勒在大明脖子上的一根绳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明的地主士绅们采取的办法是将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赶出去,任其饿死冻死的做法,而这样的做法也导致了明末大规模流民的爆发,最终葬送了整个大明王朝。

不过在杨峰看来,这些地主士绅的做法实在是太愚蠢了,人口向来都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怎么能够这么糟蹋呢。

“既然那些地主士绅把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当成了累赘,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人送出去,无论是台湾、南洋都可以,以后有机会甚至可以送到澳洲甚至美洲去,别说区区几千万了,就算是几亿人都不嫌多。”

杨峰迅速在心里做出了决断,他迅速喊来了苟醒马。

“老苟,我问你,咱们手里还有多少俘虏,其中老人和青壮各有多少?”

苟醒马不假思索的说:“启禀公爷,咱们如今共有俘虏十六万七千四百多人,其中老弱病残占了大半,青壮约莫只有五万人左右。”

“五万人啊。”

杨峰想了想,“我知道了,你准备一下,过两日你和严狄俩人各率本部人马将这些俘虏押到金陵,我会下令福建水师派出船只将这些俘虏全都接到福建去。”

“公爷,您要这些人全都送往海外吗?”

苟醒马可谓是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领悟到了杨峰的用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