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节(2 / 2)

一想到这里,夏大言就是一惊,现在的问题已经不仅是有人把手伸到江宁军和福建水师的问题了,一个不好,恐怕连自己这个巡抚的位子也将不保。

他赶紧到:“侯爷,此事事关重大,咱们得请丁大人、涂大人过来一起商议才行。”

“正当如此!”

半个时辰后,福建布政使丁友文、按察使涂洪亮也赶到了这里。这两位同样在官场上打拼了半辈子的老油条何等精明,一听到夏大言说到几个月后京察就要开始的事情他们立刻就明白了。

夏大言手捋胡须缓缓道:“老夫今年刚好六十,再过五年便要告老还乡了。这些年来老夫在福建算是呆惯了,也不想再挪窝,不知两位大人又是何等看法呢?”

丁友文也点点头:“本官离告老还乡倒是还有十多年,但如今福建能有这般局面也是本官和诸位同僚共同努力的结果,若是有人想来摘桃子,老夫却是不能答应。”

涂洪亮紧跟着也说了一句:“两位大人所讲的正是本官所想的,反正下官哪也不去,就留在福建了。”

杨峰瞥了他一眼:“只怕到时候由不得你,朝廷一纸调令下来,难不成涂大人还想抗旨不成?”

“我……”

涂洪亮一时有些语塞,以前之所以没人跟他们抢这个位子那是因为福建是个穷旮旯,没人看得上这里,可现在不同了,福建成了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不知有多少双贪婪的目光盯上了这理,他们真能留在这里吗?

不过到底是老油条了,当看到坐在一旁悠然自得的杨峰时涂洪亮的眼睛就是一亮。他们扛不住来自朝廷的压力,但是眼前这位能啊,凭借着他跟皇帝的私交,若是肯替他们说话,想必他们的位子就没有人能动摇。

涂洪亮能想到的,丁友文和夏大言自然也能想到,很快三人对视了一眼,夏大言轻咳了一声对杨峰道。

“侯爷,想必您今日过来不是特地来消遣下官三人的吧,有什么吩咐您尽管吩咐好了。”

杨峰微微一笑,看来老夏是个明白人啊,他正色道:“既然夏大人把话说开了,那本候就说两句把。如今福建的形式大伙也知道了,每年海关的税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眼红的人可不少。

本候可是听说了,前些日子朝廷有人上折子说三位大人来在福建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是不是将三位大人调到别的地方任职,陛下曾经就此事询问过本候,本候说三位大人在福建日久,对福建的情况很了解,对本候的事情也很支持,所以陛下暂时将折子留中不发。

这样吧,本候明日再给陛下送呈一道折子,替三位大人说说情,不过成与不成的就不敢保证了。”

听到这里,三人的心里送了口气,只要杨峰肯替他们求情,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不过嘛!”

紧接着杨峰又说了句:“本候也有点事情想请几位大人帮忙。”

“侯爷请讲!”

夏大言也正色道。

本候再过些日子便将远征南洋,届时本候不在,而许多江宁军和福建水师将士的家眷都在福建,还望三位大人能帮着多多照料,不知可否。

原来是这事啊,三人齐齐松了口气,涂洪亮拍着胸脯道:“侯爷尽管放心,他们都是大明将士的家眷,地方官府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安全,只要下官还在福建任职一天便包他们一天的安全。”

“还有一事。”杨峰又肃然道:“是关于海关的,海关事关大明国库是否充盈,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它,若是有人敢打它的主意,几位大人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下官明白!”涂洪亮的眼中露出一股杀气,事关自己的钱袋子,他自然不回退缩:“有谁胆敢窥探海关,福建各地官府绝不会与他善罢甘休!”

第0829章第一个目标,吕宋

杨峰在明朝时空呆了十多天,远征的准备事宜也已经安排妥当后这才招来了众将来征南大都督府议事。

天启九年五月初一,征南大都督府的大堂里可谓人头涌动,杨峰麾下大将们齐聚一堂。无论是最早跟随他的耿炳义、褚茂光、李革、齐岩还是后来才投靠他的黄振业、邱迪生、乃至厚着脸皮投靠过来的大舅哥吴克善全都无一缺席。

当然了这里面自然是少不了福建水师提督卢光彪、副提督刘香和杨峰亲自从辽东调来的曹文昭和曹变蛟叔侄。

看着数十名将领将偌大的大堂坐得满满当当的,杨峰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志满意得的心情,大堂上的这些人可以说就是他的班底,今后无论是为大明开疆扩土还是建功立业都缺不了他们。

看着众人齐聚在他身上的目光,杨峰朗声道:“好了,想必诸位都知道今日本候为什么要将诸位招来。是的,经过这些日子的准备,咱们要远征南洋了。”

说到这里,杨峰停了下来,将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遍,发现大多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振奋之色,褚茂光猛的一拍大腿道:“总算是又有事干了,这些日子可算是把末将给憋坏了。侯爷,您就说吧,啥时候走,末将已经等不及了。”

褚茂光的话音刚落,大堂上的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一旁的苟醒马瞥了他一眼:“你小子可别的了便宜还卖乖,前俩月你跟着侯爷在盛京……嗯,现在应该叫沈阳了,在那里可是跟鞑子好好打了一仗,可是好好的发了一笔横财。怎么着,还不满足啊?”

褚茂光一瞪眼:“谁说我发财了,也就分了那么一点而已,再说了,谁还会嫌自己的银子多啊!”

“喂,我说老褚,你别只顾着自己啊,别忘了还有一波兄弟穷得发慌呢。”说这话的是南京江宁卫指挥使严狄,这两年他奉命常驻南京江宁卫,这次也来了。

“对啊,老褚,我可是听说了,你小子最近可是掉进钱眼里去了,这样可不好。你这么做会没朋友的!”另一名将领也在一旁起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跟杨峰呆久了,江宁军不少将领也学会了杨峰那些来自现代社会的口头禅。

看着江宁军一系的将领们毫无顾忌的聊天打屁,坐在一旁的诸如曹文昭、曹变蛟、吴克善等新来的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羡慕的神情。

杨峰来到这个时空已经快五年了,江宁军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到了今天,如今的江宁军已然发展成为一支拥有陆海两军共十多万大军的庞然大物,其实力已然是大明之最,而最早跟随杨峰的那些人如今也一个个成为江宁军的重要人物。

而江宁军发展到今天也不可避免的分为了好些派系,诸如最高追随杨峰的以耿炳义、褚茂光等人为代表的元老派,中间插进来的黄继业、邱迪生一派,福建水师一派以及最后才来的曹文昭叔侄一派。

虽然这些派别平日里从来没有人提起,就如同后世的某些潜规则一般,平日里从来没有人提起,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曹文昭叔侄俩人奉命调来福建也有好几个月了,虽然杨峰给了他一个营的兵马,粮饷、兵器铠甲也跟其他江宁军一样从不短缺,但在平日里和江宁军将领的交往中确实感到了一种淡淡的隔阂。

虽然他们和这些将领平日里说话交流没什么问题,但他们就是感到这些人在对待他们的态度上少了一丝亲热多了一丝客气,曹文昭叔侄俩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自己叔侄俩还没有得到这些元老派的真正认同。

华夏历来都是陆权国家,重视陆地而轻视海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曹文昭叔侄对于杨峰要远征南洋还有一些想法,认为这是钱多闹的。

现在看到这些元老派一个个都争着要跟随杨峰远征南洋时,他们忽然意识到这里面应该还有一些自己不明白的东西,或许去南洋还真是一个机会呢。

看到众将踊跃争夺机会的情况,杨峰暗自点了点头。古人云闻战则喜,这就说明军士士气可用,否则若是一听到打仗一个个哭丧着脸,那么这个仗不打也罢。

其实江宁军之所以不惧怕打仗,除了这些年来打出的赫赫威名,且赏罚分明之外,更重要的是打仗对于将士们是有好处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