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按理说杨峰的爵位和官职确实在孙承宗之上,但既然他已经自愿为副,那么接下来的战斗他就要听孙承宗的调度。
“督臣说哪里话,大家都是为了大明为了陛下,只要这次能彻底击败鞑子,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别说是一个副手了,就算是让本侯到下面去当一个小兵,本侯也绝无怨言。”
“说得好!”
孙承宗大为高兴,端起了桌上的茶杯。
“难得江宁侯如此深明大义,老夫便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谢督臣!”
杨峰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两人对视一眼后同时笑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孙承宗这才算是真正放下了心。
说实话,虽然杨峰先前在信里自愿为副手。但其实孙承宗心里很清楚,手中握着两万五千强军的杨峰有任性的资本,若是在战时他不愿意听从自己的指挥,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现在既然杨峰亲口做出了这个承诺,那这个他一直担心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对于孙承宗、杨峰这种地位的人来说,只要做出了承诺,那肯定是要做到的,失信的人是没有办法在圈子里立足的。
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嘴里慢慢嚼了一会,孙承宗才说道:“江宁侯,此次对满清的决战是你提出来的,不知你对此次大战有什么章程?”
“章程?”
杨峰微微摇了摇头:“依本侯看来,盛京既是满清鞑子的老巢所在,也是他们的命根子。皇太极根本不可能舍弃,所以我料鞑子必然会在我军的必经之路上层层阻击迟滞我军,尽全力消耗我军的锐气和兵力,最后才在盛京城下于我军决战。
而此战对于满清来说关系到了生死存亡,所以他们一定会跟咱们玩命,所以这场仗咱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否则若是败了,这些年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好局面将毁于一旦。”
孙承宗神情凝重的点了点头,虽然有的话杨峰并没有说,但有些事情不用说他也明白。
若是这一仗他们打败了,且不说辽东局势败坏。作为军事主官的他和杨峰就逃脱不了责任。
他这个掌管了辽东军政大权的督臣恐怕第一时间就要被撤换,而更严重的是杨峰和江宁军身上那层战无不胜的光环就会立刻褪落,这对于大明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而反过来,满清鞑子一旦击败了他们,他们的实力就会立即激增,若是再能缴获了大量的火铳、火炮以及俘获了大量的炮手,满人的实力必然会获得飞跃式的增长。
一想到向来以勇武野蛮见长的满人获得了大量制作精良的火铳和火炮,孙承宗立刻就有股不寒而栗的感觉,若果真那样的话,恐怕辽东局势将有崩溃糜烂的风险。
想到这里,孙承宗神情肃穆的对杨峰道:“此次决战老夫可以战死,但咱们绝不能败!”
看到神情严肃的孙承宗,杨峰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督臣放心,您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的,此战大明必然胜利,也必然能胜利!”
第二天一大早,随着阵阵延绵不绝的号角声江宁军和辽东军开始相继拔营出发,一支支队伍开始朝着北方前进。
昨天晚上,杨峰、孙承宗和众位将领也不光是吃饭。吃过饭后他们也开了个会,商议如何行军之事。
有人建议将八万大军分成两路甚至是三四路,朝着盛京齐头并进。
但最后却被否决了,用杨峰的话来说,既然咱们的实力足够强悍,直接一路碾压过去就是,何必玩什么齐头并进的把戏。
再说了,数路大军齐头并进看起来声势是浩大了,可也容易被鞑子各个击破,萨尔浒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时兵部左侍郎、辽东经略杨镐指挥十一万大军玩什么兵分四路,结果被努尔哈赤五天之内连破三路大军,最后全军大败,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杨峰的话得到了孙承宗和大多数将领的赞同,最后大伙一致决定八万大军一起朝盛京进军,各部之间相隔不能超过五里地,若有事情则吹号示警。
如果说在分兵的问题上大家还有争议的话,那么在谁担任先锋的事情就没有一个人能抢得过江宁军了。
作为大明第一强军,江宁军这样劲旅自然是要作为开路先锋为大军攻城拔寨的。
杨大牛作为第一骑兵营的统领,率领三千骑兵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跟随在他们后面的则是两万多浩浩荡荡的大军。
不知什么时候,江宁军的队伍里响起了歌声,很快歌声便四处回荡起来。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孙承宗作为全军统帅,在众将的拥簇下站在道路的旁边,看着一队队全身披甲的军士拍着整齐的队伍,高唱着军歌的将士,嘴里不禁喃喃起来。
“不愧是大明第一强军呢!”
第0729章发现鞑子
这是一场关系重大的决战,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大清来说都是如此。
此战大明共出动马步大军八万五千人,这支兵马也是如今大明除了京营和卢象升刚刚编练好的五万新军之外最强大的野战力量,所以大明输不起。
而更加输不起满清则是清朝巢而出,除了六万满八旗之外,还集结了三万蒙八旗和两万汉军旗,这已经是皇太极能集结的所有力量了。
如果输了,大清也就可以宣布灭亡了。
大军在行军了一天便看到了延绵弯曲的辽河,作为先头部队的杨大牛轻车熟路的来到了一个地方狭窄水流较缓的地方,先是派出探哨四处侦查了一番后,这才让部队开始渡河。
渡河的过程很顺利,并没有清兵的骚扰,想来清军将领也知道面此番前来的明军实力非同寻常,一般的狙击手段对他们根本没用,加之辽河实在太长,可以渡河的地方也实在太多,所以干脆很大方的让明军过了河。
不过即便如此,渡河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八万大军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全部度过了辽河。
过了辽河之后,大军距离盛京就只有不到四百里的距离,前方也开始出现了清军探哨的身影,这些清军的探哨发现大军后并没有立即逃走,而是在周围不断的盘旋探查情况。
明军也不甘示弱,一队队夜不收开始呼啸而出开始驱逐这些探哨。
虽然探哨之间的战斗规模很小,通常只有几十骑甚至几名骑兵进行对决,但其激烈程度并不比正规的战斗来得差,其血腥程度甚至犹有过之。
清军是占了熟悉地利的优势,而明军也充分利用了人数和武器上的优势,每每遇到清军探哨便会派出数倍的人数或是驱逐或是包围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