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朱由校一脸不解的模样,张嫣轻叹了一声:“陛下此次遭到小人暗算,差点就……幸得江宁伯不辞辛苦从福建赶来搭救。俗话说得好,功高莫过于救驾,江宁伯立下如此大功,您就不打算封赏他么?”
“哦……你说的是这个啊!”朱由校一听就笑了起来,摆了摆手,“此事朕自由主张。”
看到朱由校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张嫣却急了:“陛下,什么事您都可以缓,唯独这件事却是缓不得啊。”
“嗯……”
朱由校不解的看向了张嫣,“梓童,你怎么这么急?”
张嫣急道:“陛下,按理说您要如何封赏江宁伯,全凭您乾坤独断,后宫是不能干预政事的。但今日臣妾就算是逾制一回也要说了,江宁伯为我大明屡立大功,先是在福建平定海寇重建水师,接到您的急召后又日夜兼程赶来救驾,可谓是劳苦功高。而您作为一国之君,若是不能做到赏罚分明,如何让人信服?长此以往恐怕就要令有功之臣心寒啊!”
朱由校看着面露焦急之色的张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一把搂住了张嫣笑道:“梓童过滤了,朕岂是刻薄寡恩之人,江宁伯立下如此大功,朕又岂能不赏,你放心好了,封赏的旨意如今应该已经到了杨峰的府邸中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宁伯杨峰勤于任事,有大功于国……今特加封为江宁侯,并赐丹书铁券,钦此!”
就在朱由校和张嫣讨论杨峰的时候,我们的主角刚回到府邸中就接到了来自宫中的圣旨,当太监宣布完旨意后,府中的下人全都开心的欢呼起来,平日里总是习惯了板着脸训人的大管家杨来顺也难得的没有出来制止他们。
所有人都知道老朱家对于爵位是出了名的吝啬,除了在开国之初以及靖难的时候封了一批功臣之外,有明两百多年以来能够封爵的人十根指头都数得出来,不少人甚至断言,老朱家的历任皇帝或许性格各不相同,但在对爵位的吝啬上绝对是一致的,也有人戏称恐怕有明一朝老朱家都不会再给人授予爵位了。
不过这个预言近年来却被人打破了。
杨峰……这个出身平凡的家伙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从卫所千户一路犹如做火箭般蹿升,从伯爵到侯爵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最难得的是皇帝还赐给了他丹书铁券,这也意味着只要他这一脉不自己作死犯下诸如谋逆等大罪,他家的爵位就可以和大明王朝一起永远存在下去,古人所说的光宗耀祖说的就是杨峰这种事了。
只是我们这位忠心耿耿的杨来顺管家心里还是有点遗憾,自家的伯爷(现在应该称呼他为侯爷了)的正室竟然是一名蒙古女子而不是汉人女子,否则就更加完美了。
大家不要怪杨来顺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十七世纪的大明民族自豪感还是很强的,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以自己汉人的身份为荣。不像几百年后某些精英和买办,看到洋人比看到亲爹还热情,洋人就算是丢了辆自行车都当成了头等大事来办。
朝中的大臣们对于杨峰封侯也并不感到太意外,毕竟这厮跟皇帝的私交那么好,前不久又救了朱由校的性命,封个侯爷什么的实在是太轻松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封爵这种事内阁官员们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这是老朱家的私事,他即便是心里不满也只能私下里说说而已。
杨峰知道自己在京城的时间不会太多,毕竟福建还有一大摊子事情呢。所以这段时间他除了奉诏进宫偶尔训练,其余的时间就是陪伴海兰珠等三女,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大半个月后海兰珠也传来了有身孕的消息,而这个时候杨峰也要离开京城准备回福建了,毕竟他离开福建已经一个多月了,想必那里的事情已经堆积如山了吧,不过在离开京城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当魏忠贤看到来访的杨峰时,脸上那惊讶的表情委实不是装出来的。
“江宁侯,您可真是稀客啊!”
“哈哈哈……”杨峰笑了起来,“怎么,本侯久闻司礼监的大名,早就想过来见识一番,无奈平日里总是军务缠身,今天总算是能抽出时间过来拜访魏公公了。”
魏忠贤嘴角抽搐了一下,杨峰这些日子在京城的动向别人不清楚,他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难道还不清楚么,这家伙除了必要的公务和入宫陪伴陛下之外,剩下的时间全都呆在府邸里陪自家的几个老婆,亏他还能振振有词的说自己总是军务缠身,你这么当着我这个东厂提督撒谎就不感到脸红么?
不过魏忠贤也没有蠢到当场揭穿,官场就是如此,看破不说破,有些事情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很快有小太监过来奉茶,喝了一口茶后杨峰便直截了当的说:“魏公公,本侯今日过来是有一事想请您帮忙的。”
魏忠贤面露惊讶之色:“哦……什么事竟然连侯爷也办不了的?”
杨峰淡淡的笑了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就连贵为天子的陛下也未必就能事事如意,更何况我们这些臣子,您说是吗?”
“这倒也是。”魏忠贤点了点头,这才凝视着杨峰道:“不知侯爷需要咱家办什么事呢?但凡是咱家能办到的,咱家一定不推辞。”
第0425章离去
看到魏忠贤摆出了一副不远不近的架势,杨峰并没有奇怪,魏忠贤若是对他表现出看到亲兄弟般的表情那才糟糕呢。
杨峰微微一笑道:“本侯早就听闻东厂在魏公公的带领下好生的兴旺,本侯这些日子在福建的所作所为想必魏公公也听说了,福建虽然远离京城且地产贫瘠,但该地却濒临沿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前些日子本侯在福建重建福建水师,只是本侯虽然有银子却缺乏合格的工匠,以至于造船的速度始终快不起来,本侯为此愁白了头发啊。”
说到这里,杨峰用余光扫了眼魏忠贤,发现他的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并没有说话,心里不禁暗骂了一声老狐狸。他又继续道:“时候本侯查了一下,才发现原来福建大部分的造船工匠全都掌控在那些海商手中,而本侯奉命在福建开海禁时却是触动到了那些海商的利益,所以他们才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本侯。按理说本侯可以强行征召这些造船工匠的,只是这些海商却是将那些工匠都迁移到了江浙一带,这却让本侯一筹莫展,所以本侯希望能得到魏公公的帮助。”
当说到这里时,杨峰看到魏忠贤依旧一副淡淡的表情,心中不禁有些不悦起来,这个老狐狸的架子也端得太足了吧,自己主动登门拜访已经很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了,可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端着架子,真以为自己拿他没办法了吗?
虽然心中很是不悦,但杨峰也没有浅薄到拂袖而去,他深深的看了魏忠贤一眼才缓缓说道:“魏公公,本侯知道东厂在江浙一带颇有势力,是以希望公公动用东厂的力量替本侯寻找一批工匠来,越多越好。当然了,本侯也不是让东厂白白帮忙,本侯可以答应您,今后东厂若是有船往返东瀛或是南洋一带的话可以悬挂福建水师的旗号,您看如何?”
听到这里,魏忠贤原本只是露出淡淡笑容的表情终于有了变化,眼中露出了一道精芒,他赶紧问了一句,“侯爷,此话当真?”
杨峰笑了:“当然,魏公公什么时候听说过我杨某人说话不算数的?”
“这倒是。”魏忠贤点点头,杨峰这个人虽然口碑两极分化得很厉害,喜欢他的人夸他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仇恨他的人骂他是残害忠良的血手屠夫,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那就是这家伙的信誉,只要这厮答应的事情就没有食言的。
魏忠贤拿过桌上的茶杯借助喝茶的动作,心里却飞快的转动起来。
是个人都知道出海的利益有多大,一件在大明并不值什么钱的普通瓷器到了南洋或是东瀛,其价值就有四五倍的利益,如果有本事将货物弄到欧巴罗贩卖的会垮利益甚至可以达到十多倍甚至数十倍,这也是虽然大海充满了危险,每年在大海上丧生的人不知多少,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原因。
魏公公爱钱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凡是做了宦官的人没了下面那根玩意后可以说人生的欲望就被消减掉了一大半,是以他们便将所有的爱好转移到了黄白之物上,我们的魏公公自然也不例外,一听到杨峰允许东厂若是有船出海可以悬挂福建水师旗号的承诺他立刻就心动了。
是的,杨峰并没有说直接给他多少银子,但这个承诺却是比金子还令人心动。东厂在大明是凶名赫赫,但它的名声也只限与大明境内,出了大明鬼才知道你是谁呢。
而且大海上船只和水手们面对的不仅是恶劣的自然天气,还有无处不在的海盗,现在杨峰答应东厂出海的船只可以悬挂福建水师的旗帜,这就意味着杨峰允诺东厂的船只在海上可以受到福建水师的保护,这个承诺就非常的令人动心了。
魏忠贤思考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很快他就拍了一下大腿笑道:“好……既然侯爷都这么说了,咱家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只是不知道侯爷希望得到多少工匠呢?”
“多多益善!”杨峰毫不犹豫的说:“本侯也不怕告诉您,光是今年,本侯投入到福建水师的银子就有两百万两,这些银子除了养活八千水师官兵之外,剩下的银子全都用来造船了,您说需要多少工匠?”
“两百万两?”
魏忠贤忍不住砸吧了一下嘴巴,看来这人跟人还真是不能相比啊。你看看人家,每年光是上缴给陛下的银子就有四百万两,自己又毫不犹豫的掏出了两百万两银子打造水师。再看看自己,魏公公这些年虽然也在往自家的怀里搂银子,但几年下来赚的银子还不够人家随手漏出来的多,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行……拿咱家待会就给江浙发一封公文,让他们帮忙寻找工匠,最多一个月就会有消息的!”看在小钱钱的份上我们的魏公公答应得特别痛快。
商议完正事后,杨峰便起身告辞,魏忠贤也没有挽留只是将他送到了门口后便告别。
天启七年七月初六天还未亮,跟来的时候一样杨峰率领着数百名家丁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京城……
对于杨峰的离开,不少人很是舍不得,但也有人则是欢欣鼓舞,这个瘟神终于离开了,他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