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在2020-07-1817:39:26~2020-07-1916:32: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4212563110瓶;中华田园猫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第26章身在大唐(9)
==============================
冯立的话像是在给太子介绍观音婢。
长孙无垢十三岁时便嫁过来,至今已经有十余年,太子不可能不认识,冯立何出此言?
徐蛰注意到了李世民的目光,没有放在心上。
他把李世民单独叫出来,这一举动确实出乎意料,被怀疑猜忌也是应该的。他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进入正题:父皇意欲迁都襄阳。
什么?李世民怔了一下,第一反应是太子在骗他。
可是迁都这么大的事,肯定不能隐瞒,不出意外过上几日就会拿到朝堂上商议,就算骗他也瞒不了太久,能有什么好处?
他飞快地在心里做出判断,很容易就想明白了迁都对谁有利,更加不明白太子为何突然将此事告诉他了。
大唐初建,时局不稳,你应当也知道,此时不是迁都的好时候。父皇为孤着想,孤自当感激,不愿拂了陛下好意,由你来劝阻陛下正合适。
忽视掉话里的傲慢,李世民抓住重点,又惊又疑:兄长不愿迁都?
徐蛰表情不善:难不成你想?
这才是他熟悉的太子。
自然不是。李世民做出惶恐的模样,诚如太子所言,迁都关系天下百姓,绝非小事。父亲不曾在朝堂中提起,想来只是一念之思,因与太子亲厚固然私下告知。若陛下深思熟虑,定然不会做出此事。
徐蛰似笑非笑:你能明白最好。
抛却私欲,和平来之不易,百姓好不容易安定,不宜动荡。太子苦心,臣弟知晓,若父皇当真迁都,臣弟定会竭力劝阻。
徐蛰知道,这话也是在劝自己。
他不在意这些东西,不然哪有李世民上位的机会?如果徐蛰真的想争,过来的第一天李世民人就没了。
敷衍应付了两句,徐蛰看着天色不早,回去洗洗涮涮差不多就该睡觉了,正要告辞,李世民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戳破了他不怎么走心的伪装。
兄长受伤之后,似乎变了不少。
徐蛰眼睛一眯,不慌不忙:与你何干?
这话几乎等于承认了这段时间的异常,李世民没想到徐蛰这么坦然,前面几次相处时的场景争先恐后涌入他的脑海中,叫他无法理顺繁杂无章的思绪,因为分辨不出徐蛰究竟是以怎样的心情与他相处。
他有许多问题想问,最后却只语气复杂地唤了一句:兄长
徐蛰不为所动,冷淡地看着他,你想说什么?
你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退缩,没什么。
看他的反应,徐蛰就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了大半。
建国兵权在储君相争中所占比例很大,现在两个人属于势均力敌。
再过一段时间,辅公祏被击败,高开道被他的部下张金称杀死投靠大唐,外敌被逐一击破,武斗开始向文斗转变,制约二人的不再是兵权,而是传统与道德,李世民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为了活命,只能发动政变。
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就算李世民有心用武力威胁,也没有足够的决心突破亲情与道德的制约。
哪怕感情已经淡薄,他也得考虑成功之后背负的罪名。
现在的形式,已经足以让他重新审视李建成,打破原主留下的固有印象,只要顺气自然便好,不必费太多心思。
他打了个哈欠,时候不早,孤回去了。答应下来的事情,你可不要忘记。
李世民目送徐蛰离开,心事重重地去找几个孩子。
大伯伯走了吗?李泰往他身后瞅了瞅,没看到人,有些失望。
青雀跟爹说说,你为何这么喜欢太子?
是大伯伯先喜欢青雀的,他好温柔。李泰没学过太多词汇,说不出来更多的赞美,用简单的语言把二人的相处讲了一遍。
今日之前,李世民只以为是兄长的伪装,如今得知真相,才后知后觉,太子对自己真的没有多少敌意,对孩子也是真心喜爱,否则以青雀的敏感,怎能如此迅速地回报真诚?
李世民心绪极不平静。
夜晚安静极了,秦王与秦王妃共枕,低声聊起了白日里发生的事情。
长孙氏听完前因后果,心里的惊讶不亚于方才的李世民,殿下以为,太子的记忆出了问题?她顿了一下,不瞒殿下,昨日见到太子时,确实有违和感,只是妾身不曾想到,竟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李世民道:太子确实有城府,若非偶然所得,我绝不会想到,他竟是失去了记忆。
既然如此,太子真要隐瞒,您或许今日也不得知。
李世民茅塞顿开,你的意思是太子他
兄长失去记忆的消息太过有冲击力,李世民险些忘了,徐蛰找他是为了提醒他李渊有迁都的意图。
于太子而言,迁都利大于弊。
放弃迁都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信号太子的功利心淡了。
他或许,没有那么想争夺权力,也不再一心置他于死地。
对比李世民夫妇深夜难眠,徐蛰的睡眠质量就好很多。一夜无梦,直到辰时自然才醒来。
徐蛰安排的宴会就在今日傍晚,东宫的下人们早早便开始准备。徐蛰洗漱了一番,吃了两口点心,李元吉与李瑗有说有笑地来了。
兄长与元吉今日来的好早。徐蛰用帕子擦了擦手,叫下人把残羹端下去,换了些时令水果与甜酒上来。
李元吉高兴明日就要出征,脸上也带出来几分,分明是大兄闲适太久,起的晚了。这几日弟弟可是天天寅时便起来练武。
孤看你分明乐在其中。徐蛰摆手,请坐。
李瑗道:听闻秦王今日也过来?
李元吉嗤笑一声,正要说什么,想到昨天徐蛰的训斥,闭上了嘴巴。
徐蛰道:也不知他怎么想得,往日拜帖哪一次不是拒绝,这次居然同意了。
李元吉心道,兄长不让他说秦王不好,自己却说了出来,分明心里也是这般想的,大兄,不如趁此机会
元吉!你嫌孤名声太好,是吗?
大兄恕罪,弟弟没有那个意思,是我考虑不周。李元吉确实想投毒,毒死他一了百了。不过徐蛰说的有道理,秦王光明正大地应下邀请,天下人都知道,他来了东宫,如果在东宫出事,就算他真的死了,太子也会得个嫉贤妒能、气量狭隘的污名。
李瑗劝和:齐王性情直爽,现下并未外人在,他也是信任您才这般口无遮拦,殿下莫要生气。
孤不是生气,正因为了解元吉性情,见他鲁莽行事才分外焦灼。有孤与诸位大人在,自会提点他。明日元吉远行,又与秦王一道,若是任性起来,一时不察着了道,孤又该如何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