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熬夜,突然这么一熬,脑子都不太灵,只觉得天旋地转。
她又躺下闭目养神片刻,这才重新起身。
这一回倒是好点了。
毕竟年纪轻轻,熬一夜都不算大事。
听到卧房里有声响,何嫚娘过来敲了敲门:“小姐,早上世子派赵侍卫来说今日衙门里忙,让小姐白日歇着,晚上世子再来寻小姐。”
“知道了。”
谢吉祥略为一想便明白了。
估计白日不方便查案,也猜到她一定会研读这本书,便打算晚上过来问一问。
谢吉祥懒洋洋用过一大碗鸡丝汤面,又吃了一个煎得焦香酥脆的鸡蛋,这才觉得活过来。
她问何嫚娘:“之前是什么时候给清水斋送的玉妆台?”
家里的账都是何嫚娘在记,闻言立即道:“应是三日前。”
从芳菲苑回来谢吉祥不忙,便赶出来一批玉妆台,比之前的数量多,应当可以撑一个月。
谢吉祥点点头,揣摩一番,道:“我今日做些
岭南蔷薇露,一会儿劳奶娘给清水斋送去,并道大食蔷薇露快要用完,还得让清水斋想办法,若是能赶上,大抵要下月底才能再出一批玉妆台。”
做香露是谢吉祥的爱好,又能养家糊口,这两年一直做得很用心。
岭南的蔷薇露虽然不如大食的芬芳馥郁,却独有一种幽静的雅致,味道也清淡许多,有些许年轻的小姐独喜欢这一味。
何嫚娘点头:“好,李掌柜应当可以买到。”
谢吉祥把家里的蒸馏铜炉架起来,把前日便采摘回来的蔷薇一点点放入炉中,然后便燃火蒸馏。
她搬了小凳子坐在蒸馏炉前,略看了一会儿,待到火候适中,便重新取了书坐到石桌前。
她这一忙起来,何嫚娘就成了盯着蒸馏炉的人。
谢吉祥一边看一边品,还偶尔跟何嫚娘念叨,何嫚娘听她说长安市坊,也跟着道:“那边离家里远,在北城,小姐只小时候去过,不过我记得长安市坊每个月二十都有大集,今日刚好便有。”
谢吉祥心中一动:“奶娘近年去过?”
何嫚娘用小扇子给炉火扇风,略有些怀念道:“长安市坊虽然大多都是食铺,但成衣铺也有几家,前两年我陪着夫人去过两次,给小姐和少爷定制成衣。”
苏滢秀是个很活泼的性子,她并不拘泥一定要找那几家老字号定制成衣,但凡有什么新鲜花色或时兴的料子,她都要买来试一试。
对于儿女的衣裳,她更是花样频出,若非谢吉祥跟谢辰星不爱招摇,否则这一对本就样貌出众的兄妹早就名满燕京。
因此经常陪夫人过去采买的何嫚娘对于长安市坊也颇为了解。
“小姐今日打算去?”何嫚娘问。
谢吉祥想了想,道:“还是想去瞧瞧的。”
她没说是为了案子,只道:“如今快要入秋,冬装要提前置备起来,今日若是大集,正好可以瞧看。”
何嫚娘便道:“小姐想去便去,今夜的炉子我会替小姐看的。”
谢吉祥问她:“长安市坊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何嫚娘回忆了一下,才缓缓开口。
“长安市坊的小吃街很有名,不过都是不怎么充饥的零嘴,诸如红柳肉串、炸元宵、炸灌肠、王记涮肉等,都
挺好味,哦对了,还有一家专门做杏仁酪的,那滋味真是绝了。”
何嫚娘如此说着,竟有些饿了。
“小姐若是去了,记得买些杏仁酪和奶酥回来,放在井里能存上一日,明日还得吃。”
谢吉祥认真听着,她翻看手里的册子,问了几个百多年前的老字号。
“这家还有没有?”
何嫚娘不是个吃货,当年跟着苏滢秀去长安市坊,大多都是为了买衣裳,这些零嘴只是走马观花,没怎么特别惦记。
现在谢吉祥如此一问,她还有些怔忪,愣了半天才说:“毛肚张和山楂唐都没见过,倒是这家猫儿肉丸还在。”
猫儿肉丸这名字起得倒是别出心裁,根据荣庆华记录,因为这家的肉丸可以馋得猫儿都哭了,因此得名。
谢吉祥在这一家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又进屋取了两本关于燕京等地风土人情的游记,对比着看了起来。
这一忙就到了傍晚时分。
赵瑞说了晚上要过来,何嫚娘就多做了他的饭,如今赵瑞的饭量何嫚娘和谢吉祥都已经掌握,总之做两人平时一倍的饭食便差不多。
今日要吃素蒸饺。
薄薄的饺子皮包裹着用鸡蛋、瓜丝、粉条、虾皮搅拌的馅料,一个个胖墩墩的整齐码放在笼屉上,待到蒸熟,便成了晶莹剔透的素蒸饺。
何嫚娘先把前两锅蒸饺放在石桌上晾着,让谢吉祥挑蘸料。
谢吉祥口淡,只喜欢加甜醋。赵瑞口重,就得再加些小磨香油并油泼辣子,这样调配在一起特别下饭。
大抵是又能跟小姐和世子一起用饭,何嫚娘心情极好,一边拌海蜇黄瓜,一边还哼歌。
“晚上若是去大集,小姐定要再用些零嘴,晚上便少用一些,仔细夜里积食。”
“剩下的蒸饺也给世子带上,让他明早上用。”
谢吉祥很想说,其实赵瑞的一日三餐王府那边都不敢怠慢,不过看何嫚娘那么开心,她也便抿了抿嘴唇,也跟着笑了。
王府不怠慢是王府的事,她们给准备是他们的事,不相干。
在吃上,不仅谢吉祥了解赵瑞,赵瑞也很了解谢吉祥。
几乎在第三锅蒸饺出锅的时候,赵瑞规律的敲门声适时响起。
谢吉祥同何嫚娘对视一眼,谢吉
祥一边起身开门,一边念叨:“每次都是踩着饭点来。”
她刚一打开门,赵瑞就听到小姑娘念叨了。
他低头看她,举起手中的坛子微微一笑:“要不我把这一坛酸梅汤带走?”
谢吉祥白了他一眼,退开两步:“今日奶娘做了蒸饺,看你吃不吃。”
面对小青梅的时候,赵瑞那脸皮厚得可以垒城墙,此番也不例外。
他麻利地进了院子,把酸梅汤直接放到石桌上,老老实实过去洗手。
待到他洗完手,桌上的蒸饺也正好上齐。
何嫚娘又仔细盯住一遍,让赵瑞少用些蒸饺,然后一家人才开始用饭。
赵瑞倒是去过很多次长安市坊,不过他大多都是过去办案的,倒是没怎么好好玩过。
白日里谢吉祥没说,现在才说要去赶集,赵瑞便立即明白长安市坊可能有线索。
他边吃边说:“一会儿用完饭,咱们坐马车去,两刻便能到。”
燕京城的夜里只有衙门和皇室的马车可以纵马疾驰,赵瑞不会用皋陶司的马车,那自然就用赵王府的青顶车了。
赵世子领着小青梅出去赶集,倒是不用人多关注。
谢吉祥想了想,便道:“好。”
用完了晚饭,谢吉祥跟赵瑞准备好了热水,便一起上了马车。
夏日炎热,百姓大多都在院子乘凉,马车顺着青梅巷往外行去,能听到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
天际月明星稀,地上家户团圆。
蝉鸣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可随着马车疾驰起来的凉风拂面,那知了声也渐渐淡去。
马车里只剩下彼此的呼吸声。
谢吉祥微微一顿,不知为何,她又觉得有些热了。
赵瑞今日似乎说了许多话,声音略有些哑,他晚上的蘸料也没敢多吃,只用了小半碗。
“怎么想起要去赶集?”赵瑞的气息萦绕在谢吉祥耳畔,令她柔软的圆耳朵莫名红了起来。
谢吉祥一瞬觉得心跳加速。
她掀起车帘,往外瞧了一眼,然后才低声说:“今日我看了一日游记,略有些心得。”
赵瑞问:“当真是白日看的?”
他今日显然没时间看,白日里不过来,就是要给她时间钻研。
谢吉祥不回答这个问题,只瞪了他一眼,然后道:“游
记里关于燕京的美食,大多都集中在长安市坊,因为在洪武年间,市坊便已设立,是当年燕京百姓最爱去的街市。”
只是后来,因着运河的开凿和朱雀园的开张,朱雀街和庆麟街名声鹊起,长安市坊逐渐落寞,现在除了燕京北城和西城的百姓还去,南城和东城的自有更好的去处。
谢吉祥如此一说,赵瑞略一想便明白了。
“我爹让我留意这本书,一定是有特别重要的线索同那两个书生有关,既然我们光靠书寻不到线索,切身游走一番是很有必要的,”谢吉祥道,“之后几日若是瑞哥哥有空,咱们还得再去一趟青山书院、白云观与皇觉寺等名胜,看一看到底有何不同。”
这些景致他们小的时候是游览过的,长大倒是没那么多空闲,现在倒是难得有这个机会。
赵瑞低头看她,微微一笑:“好,都听你的,潘琳琅的案子有苏晨在跟,我打着太累要休息的借口,到时可以四处游玩。”
赵瑞说到这里,眸色一深,低头问谢吉祥:“你确定咱们今日去长安市坊?”
谢吉祥不明所以:“既然刚好是大集,多好的机会,自然要今日去。”
“好,去就去。”赵瑞意味深长。
谢吉祥一开始还不觉得有何不对,待到了长安市坊她才发现,每月二十这一天的大集,在长安市坊又叫相思日。
正处于浓情蜜意的年轻男女们会一起来到长安市坊,游览闲逛,谈情说爱。
谢吉祥:“……”
失算了。
笑眯眯的赵王世子站在小青梅身边,伸手比了个请的手势:“谢小姐,想先逛何处?”
作者有话要说:赵瑞:啊今天这个日子好。
谢吉祥:……
第75章鹊桥仙更新:2020-10-2012:58:27
谢吉祥跟赵瑞进入长安市坊的时候,才发现夜晚的燕京是如此地热闹。
带着笑容的人们从身边路过,欢笑声连成一片热烈的海洋,让人心中所有的烦闷全部消失不见。
谢吉祥站在热闹的人群中,一瞬间有些迷茫。
她似乎已经许久没有见到这样的热闹了。
赵瑞陪伴在她身边,低头注视着她。
“还适应吗?”
谢吉祥没有说话。
她浅浅闭上眼睛,让整个人慢慢放松下来,紧绷的情绪在这一刻终于开了个口,不再扰乱她的思绪。
很奇妙,也很舒适。
谢吉祥的声音几乎飘着:“跟去芳菲苑的放松是不同的。”
芳菲苑很静,偌大的庄园几乎没有什么人,百花园中只有她、何嫚娘跟若兰,她喜欢静,也一直在读书,所有何嫚娘她们根本就不会打扰自己。
安静地看几天书是休息,在热闹的人群中游玩,似乎也是一种休息。
谢吉祥从重新回到谢家起,精神就一直紧绷着,现在热闹的欢喜一下子扑面而来,反而让她松懈下来。
这种感觉,确实奇妙。
两个人在街口站了一会儿,就差点被汹涌的人潮冲散,赵瑞垂眸看了看谢吉祥,伸手轻轻拽了拽她的衣袖。
“吉祥,这里人太多,”赵瑞道,“我们还是牵着走吧。”
他个子高,要想拽谢吉祥的衣袖只能拽到胳膊肘的位置,谢吉祥走路总觉得不太方便。
两人没走几步,谢吉祥便让他松开手,自己重新拽住他的袖子。
“这样才对。”
赵瑞暗暗勾起唇角,两个人慢慢跟着人潮往市坊里行走。
今日是大集,比平日里要热闹得多,不仅两旁的商铺都加了座椅,甚至连街上都摆了一串摊位,让交了摊位费用的百姓可以摆摊。
谢吉祥努力踮脚看了看,摊位上卖什么的都有。
“瑞哥哥,那是不是卖孤本的?”虽然个子不高,在人群中很难辨别方向,对于书籍的热爱还是让谢吉祥一眼便看到那个特殊的摊子。
百姓们摆摊,大多都是卖柴米油盐一类的实用货,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甚至可以以物换物。
卖书本的毕竟是少数,所以那摊位附近没
什么人。
谢吉祥仔细看了看,卖书的是名老者,瞧着怎么也有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
“瑞哥哥,咱们去瞧瞧看。”谢吉祥拽着赵瑞走到摊位前,小心翼翼翻看摊位上不多的几本书。
其中大多都是医术。
“老丈,您这书都要卖?这可是很珍贵的。”
老者看谢吉祥眼神清澈,笑容恬淡,便也道:“卖,都卖,珍贵不珍贵的家里也没了后人,留着还不如卖给旁人,让喜欢的人继续珍惜。”
谢吉祥微微一顿,抬头看向赵瑞。
赵瑞道:“老丈家就在长安市坊?”
他这个猜测很有根据,别看老爷子精神不错,但绝对不可能长途跋涉,而且他说家中无后,他要过来摆摊,一定不能走远。
老爷子笑着点点头:“正是,老头子打小就在这了,早年我家中是开药铺的,这一条街上的商贾百姓都去我家开药。”
谢吉祥心中一动。
她问:“那老丈家里的药铺还开吗?我们正要买些驱蚊水。”
老爷子刚才还笑呵呵的,这会儿脸上的笑容却收了收。
“不开啦,我这把年纪还能照顾自己就不错了,哪里还能看方抓药,”老爷子说,“若是姑娘喜欢这书,就都买回去吧,这可都是传家宝。”
谢吉祥当然要买。
她问了价钱,直接掏了银子,把所有的书仔仔细细用绢布包好,递给了跟在身后的校尉。
看她这么仔细,老爷子很是欣慰。
“姑娘是爱书之人,它们能落在你手里,我也很安心了。”
谢吉祥笑了笑,道:“老丈对这条街一定很熟,肯定知道许多街上的趣闻,不如给咱们介绍介绍?”
老爷子看了看她,又看了一眼小姑娘身边高大的青年人,不由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