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袖断得隐秘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34(1 / 2)

外面果然还是黑漆漆的,东方的远天有一丝又薄又浅的青色,看来离破晓还有段时间。秋夜的凉风已有了几分寒意,沈梒一出屋门被兜头一吹,立刻清醒得不能再清醒了。

“谢让之,你最好有正事要带我去做。”

谢琻低低地笑了声,忽然伸手一把揽住沈梒的腰,在他的低呼声中飞身一跃上了屋檐:“正事没有,风流事倒有一件……走吧公子,让你家相公带你去看看京城的夜景阑珊、万家灯火。”

寅时,又称平旦,正是日夜交替的时刻。大半个天穹还浸没在一片墨黑之中,星辰月色又已逐渐隐去,唯剩极浓的夜色沉沉笼罩着欲晓前的四野。除东方那正晕染为浅浅黛青的一角外,世界万物都还沉浸在这最后的黑甜和宁寂之中。

谢琻的身法极好,他带着沈梒自万家屋檐之上穿城而过,两人仿佛乘着吹彻高台琼宇的长风,身形轻盈飘忽,踏着一座城池的背脊,将明暗交界中的盛京盛景抛在了身后。

片刻之后,二人很快到了东城门之下。守门的是个昏昏欲睡的小卒,听见脚步声时困顿地眨了眨眼睛,抱着长戟侧身让开了上城楼的路。

高耸的城楼上空无一人,巡城的士兵想必是刚刚离开了此处。谢琻牵着沈梒的手,来到城垛之旁,轻轻自后揽住了他的腰身低笑道:“如何?”

沈梒举目望去,此处可将四角的城池尽收眼底。最远处的皇城似沉睡中的上古神兽,无声而威仪地盘踞在万物的中心,它仿佛是已在此处蹲踞了千万年的地生灵,这片土地生灵因它出众、更也因它而活。而四散阔展出去的无数楼台,亦皆沐浴在这片光影朦胧、似暗似晓的晨昏之中。

城东城西是民宅,这个时辰还静静沉睡着,没有一丝动静。唯有城南的商区,隐隐有了活动的迹象。极早起来的酒楼和饭庄,已赶着车马拉来了新鲜的蔬肉,后厨的屋顶升起了薄薄的炊烟。几座掺杂其中的乐坊格外醒目,高挑的大红灯笼于夜风中慵懒而摇,尚未入睡的歌姬沙哑哼着几句零散的调子,纵使在如此远的地方也能隐约听到。

空气中浮动着苍兰、丁香和菖蒲的香气,那是王公贵女身上残留的香囊余味。此时朦胧清浅的晓夜之际,仿若一副白描,是白昼那繁盛长卷的底色。

这是他们相遇相知的土地,而自这点中心铺展绵延而去,穿山越水、跨过千里,所到之地便是他们将以余生守护的锦绣山河。

沈梒忽然明白了谢琻为何要带他来这里。

此时的天色,便是他们所处的年代。

挑灯夜行的时候已经过去,东方欲晓,黛青铺路,他们扔下风灯、迈过崎岖,大步向远方而去。四周还朦胧,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可那金华四射、旭日衔云的时候迫在眼前,马上便要到来。他们要去跑,要去追,要伸手,要去腾身而跃够向那东曦既驾的未来。

沈梒深吸了一口气,低低地笑了起来:“山河既明,城阙欲重。”

“天地既阔,来日将至。”谢琻微笑着,伸手紧紧揽住了沈梒,将下巴放在了他的肩膀上。

他们静静地等待着。

时光无声流逝,那片薄薄的黛色逐渐变浅、变亮,鹅蛋青变为了天际白,随即仿佛有人拿火光自天幕后一晃,鎏金飞火的朝光便乍然破云而出,将一片光明泼洒在了广袤大地之上。

在这片盛大的日出之中,沈梒谢琻却都没有看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他们背日而立,眺望着这座繁华的城池,一寸寸被金光所点亮,也看着他们投射在城垛上的影子,渐渐合为一人。

有长风迎面吹来,扬起他们的长发,贯穿广袖,直上九天。

他们两人,来自南北,相会此地。他们曾经被千万人包围却又猝然一身,亦曾身处山明水丽处却又两袖寂寥,他们是世人举目仰望时天幕上最璀璨的星斗,却因自身过于夺目而显得独辉又寂寥。

他们本该是王不见王、南北相照的两颗孤星,直到他们遇到了彼此。

自此世事纷扰奔涌而去,往事纠葛沉沙至底,千万人来过,千万人退去,流转的时光将一切剔除,日出而林扉开,照亮的是他们相握的双手。

从今往后,是他们的时代。

参商同出,日月同辉。

青木芷兰百山葱郁,王公金玉满堂锦盛。

这片锦绣江山,在他们的手中绵延而去,他们并肩联袂,便再无所惧。

第88章【番外一】春庭鸳草

谢母略微颦眉,从座上探身想细看画面,还想伸手抚图,却被谢华阻止了。

“母亲务必小心着点儿。”谢华命人卷起了画卷,“这已是前朝古画了,流落民间近百年,辗转了多少家。要不是您想要,我也不会专门差人花重金去江南购置。但这画如今脆弱的很,经不起损耗了。”

谢母有些迟疑,卷着手中的锦帕沉吟道:“只是不知这画的真伪……”

谢华失笑:“母亲放心吧。我派去的那画商看不出真伪,您也看不出真伪,皇后娘娘定也看不出真伪。《观碑》本已是前朝遗作,郑开传世的也只这么一幅了,您说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

前朝名画《观碑》,绘的是一副秋冬疏林赏碑图。此画意境悠远,画中老林寂索,气象萧疏,烟林清广,唯有一巨碑巍峨耸立,仿若上古遗物。碑前有一骑驴老人驻足观碑,神情怆然,似若有所感。此画乃郑开的成名之作,而如今画者已逝,此乃何碑,观碑何人,均已不可考。留给世人的,只剩下无尽的猜测和余味。

正宁帝之后出身书香门第,平素最爱收集古董字画。如今这位皇后娘娘的生辰将至,谢母的外甥女谢贵妃绞尽脑汁想送给大礼给皇后,好拉近一下后妃之间的关系。她不知从哪里打听了来,说皇后一直想要这幅《观碑》而不得,所以才偷偷托了谢母从民间花重金寻了这幅画来。

谢母揉着额头,叹息道:“听娇憨说,那位皇后娘娘不是个好相与的人。若这画是赝品,她又当成生辰礼物送给了皇后,恐怕日后娇憨的处境会更为艰难。”

谢华有些不以为然:“娇憨有圣眷,又何必费心思去讨好皇后?要我说,母亲您也不必太过忧虑了。”

男人不理解后宅女人们的复杂心思和无助处境。谢母也不指望他能理解,只是不住叹气。

谢华看着母亲紧缩的眉头,忽然之间一个主意浮上心头,立时笑道:“有了。您何不叫良青来帮您来鉴定鉴定这幅画的真伪?”

谢母怔住了:“良青……沈、沈大人?”

“是啊。”谢华笑道,“如今京城之内,品鉴字画的行家里手中,良青也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了。您把这画托给外面的人又不放心,还不如交给自家人掌掌眼。您说呢?”

谢母显然没想到他会提这么个建议,一时间愣在了当场,支吾着半晌没说出话来。谢华知道母亲心中纠结,笑眯眯地抛了个话头后便没再提,坐了一会儿后便告辞了。

送走了二儿子,谢母独自坐在堂上托腮沉思,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叹息,又会儿又拧帕子,却始终拿不下个决断。

算起来,她那小儿子和这位沈大人在一起已经有几年光景了,可两人却还是好得如同初遇一般。偶尔两人回谢宅吃饭,她看让之对那位沈大人,真是百般的依恋呵护,席间又是布菜又是倒茶,那样子完全不似作伪。而这两人偶尔目光相触,眼神也都是如出一辙的缱绻柔情。她这个做母亲的看在眼里,不禁又是感慨又是叹息。

她一直觉得,断袖之癖上不得台面,说到底也是爷们儿之间的玩乐,长久不了。可谁知这两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竟比大多明媒正娶的夫妻还要幸福百倍。

做母亲的想来心软,就算再觉得两人大逆不道,如今看儿子开心其他的便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可若唤那位沈大人来府上……她却总觉得还是有些别扭。

谢母又沉吟了半晌,终究还是拿不定主意,挥手让人将那画先收了起来。

晚间时候,谢父归府,照例来谢母房里吃饭。谢母心里存着事儿,一直偷眼观察着谢父的脸色,待他饮下几倍小酒看上去心情还似不错时,伸箸给他布了菜,小心翼翼地问道:“三儿……不知最近在忙些什么?”

谢父一听谢琻,脸顿时耷拉了下来,没好气地道:“我怎知道。”

“你……”谢母有些无奈,“他是你的儿子,又都同朝为官,你不知道谁知道?”

“自然有人——”谢父猛地一顿,重重一放酒杯,气鼓鼓地嘟囔道,“……自然有旁人知道。反正我这个当爹的是不知道。”

谢母心下叹息,不禁劝道:“你呀,也别太撅了。让之的脾气你还不知道?你越顶着他,他越跟你硬着来。偶尔和煦着些,问问他近况如何,他也不至于一年到头都不回家——”

谢父一听,顿时心头火起,“啪”地一拍筷子怒道:“我顺着他?就他那熊样子,还让我顺着他?我都快不知道谁是谁老子了!大逆不道的混小子,自己做出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还不主动上门来磕头谢罪,还让我给他好脸色看,翻了天去——”

“行了行了。”谢母不满道,“每次说到这事儿你都这样。让之也不是没回来过,也不是没向咱们谢罪过,反倒是你动不动就发脾气,没有半句好话听。也难怪他最近越发不爱上门了。别说了,吃饭吧。”

夫妻两人不欢而散。

半夜,谢母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万事根源就是谢父那倔驴脾气,不然谢琻也不会搬出谢宅独居。如今她思念儿子,却连儿子的面也见不上几次。

反观那沈大人,倒似是个温柔和煦的人。若想缓和这两父子的关系,恐怕还得从这上面琢磨。

谢母如此想着,心里已暗暗下定主意。

翌日起来,谢母唤过一个婢女,轻声吩咐她道:“你抽时间,去趟沈宅,找沈大人说我有事拜托他。不是急事儿,让他抽空来府上一趟……别让老爷知道!也别让你家三爷知道。”

婢女领命而去,回来后道沈大人已经知晓,只是近日工日繁忙,一旦抽空定当立刻上门来拜见。谢母心中满意,便将那幅画收在了堂上,静等沈梒前来。

转眼几日过去,这天春日晴暖,几位官眷夫人们上门拜见,谢母在后宅的庭院里设宴摆茶,招待几位闺中密友。

几个夫人家聚在一起,难免会聊到儿女们的婚事。谢母坐于首位,轻摇团扇,听着她们细语说着自家的女儿许了哪家的夫君、或者儿子娶了哪门的闺秀,心里怎么听怎么烦躁,唯恐她们聊到自己头上,又问起谢琻来。

如今谢琻已近而立之年,却还未成婚,房里连个妾室也都没有。不知有多少夫人明里暗里向她打听过,想将自家女儿嫁入谢氏,却都被她婉拒了。时间长了,难免有非议,人家不是觉得谢氏眼高于顶看不起旁人,便是觉得谢琻这人本身便有什么难以言喻的毛病——不然好好的大男人,怎么不娶妻呢?

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谢母怏怏坐于树荫之下,那暖融融的太阳晒在脸上,熏人的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再加上身侧女子的莺莺细语,真是让她觉得——烦躁至极。

以前她怎么没觉得这些妇人如此聒噪无聊呢?

实在听不下去了,谢母摇着扇含笑打断了她们:“好了,如此良辰盛景,庭院里繁华锦簇,咱们不如来一局斗草之戏,也比干坐着强。大家看如何?”

众夫人面面相觑,皆应了好。随即便是一阵珠玉玎珰、钗摇环动的动静,女子们纷纷起身,携着侍女们入庭院采花去了。周遭一静,谢母往椅背上一靠,终于如释重负般地揉了揉额头。

然而就在此时,一侍女蹑步走近,俯身轻轻在她耳畔说了句话。

“什么?”谢母一惊,“他、他竟这时候来了?”

没想到沈梒偏偏此时此刻上门,谢母顿时焦躁起来。此时她院子里还有一堆莺莺燕燕不好打发,可若让沈梒回去,又太过无礼。真的是……

“你回去,先带沈大人去后堂。”谢母压低了声音,轻声嘱咐,“说我一会儿就到……好好伺候着!把桂花糕端过去一盘,让之说他爱——咳……听说沈大人爱吃。茶水也周到些。”

吩咐妥当,侍女领命而去,那厢众夫人们也都回来了,正娇笑着盘点采到的花草。可此时谢母一门心思都挂在沈梒身上,哪还有余力玩什么斗草之戏?

“哎哟,看我这一枝生得好。”一位妇人笑着扬起手中的柳枝,“那我便是‘观音柳’。”

对面立刻有人应道:“那我便对个‘罗汉松’。”

“我这是个金盏草。”

“且慢且慢,我这厢有……是了,金盏草可不就对玉簪花?”

“哎呀,李家娘子这个对得妙。”

谢母强笑着看她们玩儿了会,连忙插言道:“姐妹们先玩着,我略有点事儿,去去就回。”

众夫人们一愣,其中顿时有人不依了。一位细挑眉、团圆脸的妇人娇声笑道:“谢夫人忙什么去呀,姐妹们难得聚一遭,怎么还三心二意了起来?不行不行,这斗草之戏是你提的,你必得玩一局再走,不然忒也扫兴。”

……这言家娘子。谢母咬着后槽牙,僵硬地冲她挤出了个笑。

“且让我看看——”言家娘子不急不缓地在花篮里挑了半晌,捻了枝粉艳月季出来,挑眉道,“这月季四季常开,故而又名‘胜春’。不知谢夫人可有对子?”

谢夫人盯着那枝月季,一时间脑中一空,竟支吾着说不出半个字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