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大魏亡国,或是帝系偏移。
天子的担心就在于此了,他的父亲和兄弟屡坏大事,天子的信望严重下跌,朝官心思两端,是不是能保住帝位,甚至保住帝位不移,现在都是相当难说的事情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所幸
韩钟冷冷的道:“陛下,臣等现在商量的是如何再摊派钱粮,组建新军等诸事,营救北伐大军之事,也是臣等之事,陛下圣体抱恙,还是在宫中多休养,勿要轻易外出的好。”
天子一征,说道:“卿等的意思,北伐大军不救了?”
“非是不救。”韩钟顿了顿,终于还是说道:“无能为力了。”
天子一阵沉默,四周随之而出的高班宦官,小内使们也都是战战兢兢,不敢出声。
闻讯而来的邓名带着一群卫士赶了过来,看到天子如此模样,亦是听到了韩钟的话,邓名脸上的沟壑似乎也加深了不少,眼神亦是极为黯淡。
“陛下宜早还宫。”邓名上前抱拳道:“宫外关防到底不严,要谨慎小心些的好。”
“朕还能有什么事?”天子呵呵笑了几声,说道:“北伐大军坐等覆没,东胡随之再度入侵,国困民穷,精锐尽丧,这些错失俱是朕的责任。现在有人弑君,不是成全了朕的名声?没有人在这种时候想来抢天子的位置,诸王,国公,国侯,宗人们都不会在这种时候出头,得熬过这几年再说……朕一直担心这担心那的,一直孜孜不倦励精图治,一直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却是没有想到,朕坐稳这个位置,靠的却是我大魏二十万禁军精锐,失此精锐,朕从此只能醇酒妇人,能过几年是几年了!”
天子面色铁青,呵呵冷笑之时,脸部表情却是异常僵硬,给人一种相当诡异的感觉。
这是气愤到了极点,失望到了极点,也惶恐畏惧到了极点才有的形态。
天子这十年来,无时无刻不想着北伐之事,筹措钱财,发掘将帅,铠甲,兵器,粮草,十年来无一时一刻不在准备,其对天下人的生死都漠不在意,苛政之下,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所求的,无非就是想要所谓的“中兴”之名,能击败东胡,收复故土,就算是文治缺失,天下凋敝,有这两样成就,足可告慰列祖列宗,身后史书,也定会给他一个坚忍不拔,刚毅果决的名声。
类似重拾大唐中枢尊严,恢复李家威权,内治宦官,外镇藩镇的大唐宪宗皇帝,宪宗的本事,在历朝历代的帝王中算是上乘,在其治下就是元和中兴。
天子是视宪宗为榜样,现在看来,曾经的梦想就是痴心妄想,天子无宪宗之才,亦无其雅量,当然,韩钟和元和时期的名相比起来,也是相差极远。
现在君臣们算是联手把二十万将士推入了死路,不管怎么把责任推到李国瑞和岳峙等人身上,这孟浪冒进的考语却只能放在天子和两府自己头上,天下俱知,一日七红旗使入大营催战,这是谁的责任?
天子可以坐吃等死,从今天看来,天子在说话时咳喘连声,宿疾未愈反而越来越严重,而且面色青白,身形瘦削,不是长寿之像,可能是活不过几年,帝位只要按天子的心意传递下去,对失去中兴希望的天子来说就毫无遗憾可言了。
对韩钟来说,现在既要撑着相国体面,勉强支撑国运,宫中府中都得他来掌总,又得考虑政权更迭,数年之后自己是在位
,还是急流勇退?可想而知,未来的天子不管用谁都不会用韩钟,现在的天子用他是因为韩钟会更加的声名狼藉,等将来的天子拨乱反正,擒拿奸相,就是现成的好名声。
韩钟要的,便是守住大局,苦熬几年,抓住机会退下去……
君臣对看,相顾无言。
十余年的君臣,从倚重到提防,到成为对手,君相相争,最终的结局却是如此,韩钟不知是想笑,还是想哭。
最终是邓名将披头散发的天子送入宫中,众臣各自散去,郑裕民走到韩钟身前,抱拳道:“相国,现在的当务之急要多派人手分赴各路检视各路库藏,不管是派不派援兵,或是编练新兵,筹备军饷,粮草,钱粮都是重中之重……”
韩钟面色古怪的看了郑裕民一眼,说道:“三司使怕是想多了?现在这情形还想摊派?如果不是我所料的话,十天半月之内,各路叫苦的,请免摊派的,甚至减赋的奏疏会接连送上来,接下来,咱们就得螺狮壳里做道场,有多少钱粮做多少事,尽可能的将云州到京师,京师到平州的防御做好,重要城池,关隘确保不失,逐渐编练新军顶上去防御,要做这些事,最少以三年到五年为期,五年之内,能编练十万新军,铠甲兵器发放到位,训练得法,将领得人,逐渐恢复元气,不失寸土,我就能功成身退,否则的话……”
韩钟自嘲一笑,摇了摇头,不复多语,转头对一旁的张广恩道:“秦王开府之后接连上疏请减赋,又有水师往吕宋去,编练府军在江西,荆南备战,现在他钱粮有,声望也有了,兵马也有了,三年之内,大半南方归秦王幕府所有,也不是意外之事了。”
“这样也挺好。”张广恩倒是无所谓的道:“咱们在北方把事办坏了,南方总得有人顶上来,要不然的话咱们岂不都是大魏的千古罪人?”
韩钟面色古怪,他原本是打算过一阵子抽出手来,无论如何要把秦王的威胁给解决掉,最多将江西的事交给秦王幕府,对徐子先要加以敲打,限制,甚至为了解决桀骜不驯的秦王,抽出十几个军的禁军也未必不能去做。
现在当然是一切成空了,北伐主力被困,从天子到两府都束手无策,调兵去救,光是时间上也是来不及了,等大军云集时怕是北伐将士们的尸骨都烂光了。
惟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突破防线往海边跑……能逃出多少是多少,没有别的办法了。
甚至北方防线还会有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情形之下,韩钟和张广恩已经在打算调江陵禁军,洪州禁军,潭州禁军,广州禁军,明州禁军都要奉调陆续北上。
原本好歹要留一些禁军守御这些重要的城池,比如江陵是江南重心,不管是文治武备,或是宗室,又或是商贸,江陵都是当之无愧的重镇,江陵驻军最多时有过百个禁军,后来逐渐削减,现在也有二十多个军的禁军,这些禁军也是要全部奉调北上了。
加上明州,潭州,洪州,广州,杭州,这些重镇驻军全部北上,能凑起十来万人的禁军集团,最少能撑住从秦凤到蓟州的防线,使
京师不再那么岌岌可危。
再编练十万新军,最少得三年时间,这三年之内是大魏最危险的时候,只有撑过这一段时间,就还可以再保持守势,最少不会被东胡人为所欲为。
至于再度北伐,恢复失土,消灭东胡,这些事就压根别想了吧。
所幸就是福州和泉州驻军虽然在赵王的统率下全军覆没,南方还有荆湖的群盗为患,更有李开明这样的巨盗潜伏,但有秦王幕府在,有秦王府军在,当然更是有秦王幕府的水师在,南方的安全,其实已经不那么叫人担心了。
“所幸有秦王,能叫我们全力以赴防御河东河北京师。”张广恩也是感慨起来了。
韩钟也是不得不点头,问张广恩道:“幕府水师从吕宋回来没有?”
水师往吕宋是伐盗,幕府也是向枢密院报备过了,如果有新消息理应会回报。
“尚未有回报。”张广恩道:“不过秦王又有新动向,他再编组了过百条船,说是打算伐倭,王直所部也会配合,我已经下令请秦王暂缓,请王直所部和秦王所部全部北上,加上北方海船,凑起几百条船沿辽西海边支应北伐将士,紧急送过去一些粮草。”
韩钟眼中有明显的怒气,徐子威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同样是宗室,还是近支血亲,徐子威和徐子先的差距真的是天差地远。塔山堡丢就丢吧,这厮跑路之前连最基本的烧粮库也办不到,好几十万石粮,就这么送了东胡人,要知道东胡人距离断粮也不远了,如果烧掉粮库,东胡人也未必能撑多久,很可能北伐大军主力还保的住。
真是混帐东西,百死莫赎其罪。
现在前线不仅是主力缺粮,榆关到宁远沿线也得补给,朝廷也是无力再从陆路补给,也只能仰赖海上了。
“对王直不能再白使了。”韩钟想了想,说道:“给王直封侯吧,他两个心腹部下,加节度使吧。”
“邓文俊和卢四海?”张广恩道:“先不加,待秦王上疏之后给他们加。”
韩钟了然,看来王直所部也要归秦王幕府了,这样也好,大魏沿海重镇也就不必担心了。
“秦王府军有多少人,枢使心里有数没有?”
“还真没有。”张广恩摇头一笑,脸上神色倒是真的挺开心的,他想了一想,又道:“府军在去年是报备过,当时是水师官兵一个军,骑兵一个营,步兵三个军。后来便大肆扩军了,我有在福州的好友写信过来,据福建路官绅们的估算和实见,可以确定的是有二十个军以上,但究竟是多少,现在说不清楚,我那友人,估计是现在有水师五六个军,陆师二十五到三十之间,骑兵四个军到五个军,加起来有七八万人吧。”
“嗯,不错了。”韩钟点了点头,说道:“府军甲胄兵器比禁军稍逊,但其战事经历也是颇多,特别是海上争战多次,这也是北方禁军有所不及之处。以秦王之能,镇守南方,取代禁军防御要紧地方,也并不为难了。”
张广恩微微点头,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第五百五十二章进军
两个两府的最高层倒是真的没有担心过秦王会反,一则徐子先现在根基尚浅,真正掌握的就是福建路,对江西路有些影响但不深,对荆北,荆南,两广,两浙,江南,云贵,四川等各路都没有什么影响力。
驻军容易,得到地方官员士绅的配合,得到舆论的认可,百姓的拥戴,这些东西却不是容易获得,最少也得几年经营之功。
当然,两位两府重臣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江西,荆南等地的官绅早就与东藩有所接触和合作,并且也早就视秦王为各路利益的保护者和代言人了。
“底下我们还有的头疼。”韩钟神色古怪的道:“秦王在此前执意请减赋,两府当然痛加驳回,现在北伐如此结果,中枢威望定然下挫,朝局动荡,各路都各有算盘,减赋之事,怕是咱们不允也得允了。这位殿下,事事都能算在人先,抢在人先,一路行来几乎极少算错……他这际遇,在后世也可称奇了。”
“可能是天命所钟。”张广恩毫无开玩意的意思,到底他曾是武人,曾是替大魏效力的武人群落中的一员,当北伐大军因为他们的决策陷入重围,此时中枢更是无计可施,坐视北伐大军不顾之时,想到南方尚有希望留存,也是张广恩最后的支撑。
“我等致国事如此,无话可说。”张广恩最后道:“所幸南方有秦王幕府,有水师,府军,有秦王殿下,武事上头,这几年只能被动挨打,此次惨败,总要有人出来担责,我会上疏请罪,所有职,勋,阶,都可免除,相国你要继续秉持国事,此事就由我来做吧。”
韩钟默然不语,损失二十万大军,当然要有人出来担责任,天子是损失的信望和未来,韩钟是要把自己将来的安危给赔进去,名声也是极差了,张广恩职责不大,毕竟一直是天子和韩钟主持,张广恩只是助手,但此时韩钟不能走,这个黑锅只能是给张广恩背起来。
张广恩辞官,认罪,削去职爵勋阶,一生辛苦付诸流水,当然是心痛之至。但惨败之下,追责到枢密正使,还会有一堆人被问罪,比如徐子威,李恩茂,李健等人,还有前线的李国瑞等人,俱会被问罪,或降官,或免勋阶,为此负责的三品以上的文官大员,估计会超过百人以上。
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众人的怒火,不光是百姓,还有军人,官员,士绅,生员,所有阶层为这一场战事都付出了一切,结果却是这样,如果不付出一定的代价表示诚意,不光是韩钟很难脱身,就算是天子也可能保不住自己原本就不牢固的帝位。
天子披头散发的假装疯迷,国事尽委韩钟,龟缩宫中不出,岂是假的?
“但愿海波先平,然后秦王能再给咱们惊喜。”韩钟苦笑一声,自己对自己所说的话,却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信心。
秦王创造再多的奇迹,几年之内,当他有可能面对东胡铁骑的兵锋之时,又会如何呢?
……
“第一军已经从建州进入虔州,第二军进抚州了。”方少群落落大方的坐在徐子先右侧下首,神态从容,一边说话,一边轻轻摇摆着手中的折扇。
才四月,福建路的天气已经较为炎热了,徐子先和方少群等人俱是穿着薄衫,不同之处是徐子先是军用制式,紧窄袖口,下摆收束,看起来还是干练利落,方少群就是较为宽松的袍服,并不是官吏们也穿着的类似军用的袍服。
徐子先微微颔首点头……说是第一军和第二军,但秦东阳和葛存忠等人的身侧身后都各有布置,比如第一军其后是第七军和第九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一军其实是形成了五个军一万六千人左右的重兵集团。
按大魏的作法,其实这就是一厢都,但徐子先感觉一万六千人还是太少,撑不起一场十来万人的中等规模的战役。
他的打算是三千人为一军,大魏的两千人一军太少,府军三千多人为一军,五个军一万六千人左右为左右厢都,左右厢都合起来为一厢都。
将来若暴发大战,那便要设某路总管,统制三四个厢都,十几万人的府军主力,足够撑起一个路或几个路的大规模的战事了。
现在府军形成了左右两个箭头,左路是第一军的左厢都,右路是第二军的右厢都,两厢都分别准备进入江西,左厢都会直入荆南,以剿匪名义进入荆南南部,右厢都则打算直入洪都,各军分驻江西各军州,然后与左厢都一并剿灭荆南。
“得谢谢李开明,”方少群微笑着道:“他在潭州一带举事,还派了邓茂七等人到抚州一带活动,招兵买马,把江西士绅们也吓坏了。”
一旁的陈佐才微笑点头,说道:“原本荆南,江西的官绅虽然心向秦王,但对如咱们福建路这样改制还是心存犹疑,毕竟会触动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李开明一到,他们也知道再犹豫下去弄不好要玉石俱焚……李开明已经没有大志,或是说对部下约束力减弱了,他的部下在荆南和江西境都是烧杀抢掠,裹挟民众入伍,短短两个月又恢复到十万人以上,不过流寇的战力反而是减弱了,远不及他在中原和在咱们福建路的时候了。”
李开明在荆南和江西举事,朝野当然震惊,不过震惊归震惊,朝廷连派一个兵的打算也没有。当然也没有钱粮支持,江南东路先反对加赋,福建路紧随其上,并且赵德邦这个转运使也直接支持幕府,今年福建路只上交正赋的七成,三成左右直接减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