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TXT全集下载_206(1 / 2)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10945 字 2020-05-21

御史们又不到前线来,他们可不用在泥泞里生活,也不必在千里冰封的大地上,冒着冰寒的冷雨和严寒,骑在战马之上,冒着沉重或锋锐的重箭轻箭,与那些几乎箭无虚发,彪悍轻捷残忍暴戾精明果决混杂一体的东胡骑士们去奋战。

敌人的强悍,还有敌我双方战略及战术的对比考虑,双方国力,后勤,地理环境的权衡利弊,这些东西,只有精通战略的大师才能尽数了然,在千丝万缕的一团乱麻之中,找寻出最为合适的办法出来,并且用最为精心的设计,使敌人迫不得已的按自己的思路走,最终再迫不得已的会战,尽管会战在两个实力差不多的对手中会有很多变化,但毫无疑问,战略上占优的一方,获胜的可能性也是最大。

在此之前,李国瑞精心布局,步步为营,用半年的时间才向前推进了二百里,然后才又继续出百里争锦州,其间骑兵战不断,步骑配合的中等战事也打了几场,但不管对面的东胡人如何威逼利诱,怎么示弱,怎么退缩,李国瑞就是不肯上当,大魏禁军的主力就是沿着北方的长城线,到平州,榆关,再到宁远展开。现在就是放一些前锋和民壮到锦州一带,由于是沿着山地前行,前方还有渝水,如果东胡主力出现,前锋军队随时可以撤回,李国瑞绝不会向前方添油。

眼前的局面也确实是如此,锦州和渝水那里的东胡骑兵逐渐增多,很明显有其主力到来的迹象了,这一场战事对东胡人来说也是旷日持久,对其国力很显然也是有极大的压力,如果能在锦州一带打起来,东胡人肯定也不会拒绝。

“哼,直捣黄龙,直捣黄龙”旁人还没有表态,李友德是急燥性子,对天子向来也缺乏敬重,当下冷哼一声,对已经将红旗插入大帐内旗杆,恢复正常身份的陈常得道:“郎中令,你不会以为咱们真的能直捣黄龙罢?既然如此,你也是管军大将,我的骑兵交给你来带,虽然没有我想要的全部骑兵,老子麾下也有五六个军一万多人,你来管带,这些人交给你来管,看你如何直捣黄龙!”

陈常得面色相当尴尬,李友德是何人,以步骑三千能击败同等数量东胡骑兵的人,以步胜骑,人数相当,且并非是依靠城池,营寨布防,先防守再反击的打法。而是直接步骑步阵,在平原区域与敌骑正面相攻虽然带队的东胡将领也是犯了轻敌的毛病,但这一仗也是打出了李友德的赫赫威名。在他的指挥提调之下,他麾下将士的军阵就有一种特殊的气势,敢打敢冲,气焰凶悍蛮霸,正好如李友德出身的荆南人的特性一般。而李友德也不仅仅是靠着蛮性,平常的练兵和战场上高超的指挥水准缺一不可,在他的调理下,几个月内他麾下将士就能发挥出最大的用处,在战场上,根据自己部下的人数,具甲,兵器,还有地形地利,李友德就能准确的抓住时机,一击克敌,他的指挥如行云流水,也如大江大河,准确,犀利,暴烈,一击必中,绝不留手。

如果说岳峙是磐石,李友德便是一团烈火,人们容易被他轻率的暴烈脾气所骗,感觉这就是个莽夫,如果仅仅如此的见识,那相当显然的会吃大亏。

陈常得呐呐道:“李管军,在下已经不是郎中令,只是期门令了。”

“还不是一回事,反正都是管军嘛。”

京师的卫尉,郎中令,期门令,都与厢都指挥同,期门左右令则是与军都将领同,徐子威当年就任过期门左令,若是他留在北伐军中效力一段时间,直接就是军都指挥,现在弄不好是厢都副指挥或是厢都虞侯,距离管军级别只差半级了。

宗室中也是缺乏拿的出手的大将,徐子威是天子的亲弟弟,天子当然是希望其能在军中历练,拥有统兵之能和相应的人脉,威信,奈何徐子威太不争气

陈常得被李友德逼迫的无法应答,岳峙此时颇为无奈的道:“李管军,有气也没必要往陈期门身上撒去,没有意思的事。”

岳峙带兵打仗如磐石般坚韧,但平素说话倒也是直率,其方正的国字脸上也有一些不满之色,李友德对这个老上级还算尊重,哼了一声,便是退后一步,不再出声了。

“不知道招讨使和诸位大人,岳太尉,还有诸位管军,何时能够出兵?”陈常得刚被解围,按理来说应该闭嘴,但他身负重任,在出京之前天子可是将他叫到内东门小殿,再三叮嘱,这一次万万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如果陈常得再不完成任务,后果会相当严重,当然不指李国瑞,岳峙等人的后果,也包括他陈常得自己

在座中人有人嗟叹,有人面无表情,也有人怒目而视,众人却都是明白,这一次怕是真的拖不下去了。

一时无人理会,陈常得只得咬着牙道:“在下说句心里话何獾已经被召回京问对,李恩茂李太尉率三万余人已经快至平州,若招讨使和管军们不能下决心,怕是宁远这里很快就会有变化”

“那又如何?”岳峙神色平淡,从容的道:“我等不过是图的为国效力,要说富贵,当不当这太尉,总管,甚至厢都指挥也是无所谓的事。”

“太尉所言甚是。”陈常得硬着头皮道:“两位李太尉,众所周知才具都不及岳太尉,邓太尉已经老迈,若换了这两位李太尉到宁远这里,甚至率军到锦州与敌交战,那结果又会如何?万一有所挫折,朝野之间,会不会认为岳太尉避而不战,为了自己的名声宁愿坐视大军惨败岳家也是百年将门,为国效力战死疆场者不计其数,难道岳太尉就算不顾及自己,也是把岳家的百年声誉完全置之不理了?”

这番话说完,饶是岳峙向来沉稳大度,此时也是脸上显露怒气,甚至筋骨盘结的大手,也是情不自禁的按在了腰间所佩的仪刀之上。

岳峙也是入武道之门的人物,其站立之姿,身体的肌肉,呼吸的节奏,还有在万千大军中曾经放手厮杀,身上的伤痕和经历都令人历历在目,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高手。

武官将领,能在千百回厮杀战场上活下来,其经验,身手,远非那些普通人能比。

岳峙暴怒,身上杀气尽显无余,陈常得却是面色如土,根本不敢有抵抗之念。

一个照面间,岳峙抽刀便能将其斩杀,陈常得自知自己毫无还手之力。

岳峙以怒目看了陈常得几眼,调匀了自己呼吸,然后沉声道:“陈期门,适才那样的话,千万莫再说第二回。”

陈常得拱手苦笑,致歉道:“非万不得已,末将怎敢当面对太尉这般无礼!”

这倒是事实,所谓上命不由人,陈常得此举,实在也是迫不得已。

陈常得又向李国瑞拱手道:“还有招讨使大人,自身荣辱是小事,总得想想半年多殚精竭虑的辛苦,还有大军安危,几十万的厢军,民夫,生死存亡,俱在招讨使一念之间。”

虽是以大义名份相压,也致使李国瑞等人面生不悦,李友德更是冷笑起来,但众人都知道陈常得所说是事实。

临阵易帅,对朝廷来说是迫不得已,天子和两府必定对李国瑞和岳峙恨之入骨,两人想回家乡安享富贵是不可能的事,退职之后,下一步必定是诏使在半途逮拿,然后下三法司问罪。罪名都是现成的,浪费国帑顿兵不前畏敌惧战,下一步得看北伐大军的结果,如果打赢了还好,若是有所挫败,或是惨败收场,那么李国瑞和岳峙的下场,必定是被囚车推到西市,斩首示众,并且传首诸镇,以警来者。

这般大罪,还不是自己死了就算了的,家族必被影响,为官的族人被免官,为将的清出禁军之中,然后拿捕查抄族产,将男子流放也还好本朝法度没有那么酷烈,若换了秦汉之时,夷三族就是必然之事,京师之中必定会因为此事而杀的人头滚滚!

李国瑞神色很难平静身边的观察使李显得神情微妙,转运使张邦摇头苦笑,至于刘国定,麦几通,李友德等管军大将,不免是神色愤然。

中路军和右路军加起来二十四万多人,是当之无愧的北伐主力。李健这个太尉是天子强行提拔上来,一直是京师将门和在京师武职圈子里打转,在边军禁军里毫无威信可言,天子也知道李健的威望和能力俱是不足,这一次叫这个京营太尉率部出征,并为左路军总管,无非是叫李健涮一涮威望,同时汲取一些战场的经验教训,这样的大战对人的能力不仅是考验,也是提升,若李健能在这一场大战中得到实战和提调大军的经验,将来天子就多了一条看门守户,甚至放出去咬人的忠狗了。

李健现在却是当不得大用,天子心里也是明白,派李恩茂出来,就是图穷匕见,说明此次催战,并非此前那样只是给李国瑞压力,而是实打实的下定了决心。

这个决心也并非是天子一人所下,而是两府共同的意志,如果没有左相的配合,天子没有办法把人事调派好,现在的情形只能说明,两府与天子站在了一处。

“李大人”转运使张邦抱拳道:“两府和三司的意思也是和天子同,北伐战事僵持至此已经太久太久,现在相峙已经数月时间,虏骑精锐的锐气已失,我军主力二十余万,后路尚有近十万禁军沿要隘城池展开,可以确保后路无忧,此次三司奉命解来钱三百万贯,战前每兵赏钱五贯,以激励军心士气与胡骑决死一战李大人,大好机会当前,不要自误,不可自误啊。”

第五百二十五章兵制

禁军出动日久,在此之前,朝廷也曾发下几次赏赐,加起来每兵还是不到五贯钱。

此次北伐是百年未见的大征伐,两府总理全局,三司统筹财赋钱粮,在动兵之初,三司使郑裕民就已经叫苦不迭了。

钱财如流水般花了去,很快就无法支应。

然后动用天子的内藏库,再下来又得摊派钱粮。

禁军虽然三十来万人,但加上厢军在内有近五十万人,每月每兵几贯钱便是好几百万贯,在钱粮如此吃紧的情形下如何敢赏赐太多,若不是本朝有用兵之前赏赐将士的传统,将士们都有所期盼而不得不赏,怕是此前的赏赐也会节省下来。

就算如此,也只能赏禁军多,厢军少,厢军当然有怨言,但朝廷也是不以为意。那些厢军,也就只能守守军堡,在箭楼上装装样子,平时和民夫一样运送粮草,修补营垒和道路,其实就是做的民夫的活计,他们可是比民夫强的多了,民夫都是免费征徭役来效力,吃食只能保证不饿死,厢军好歹有国家给的钱粮用度,可是比民夫强的多了,他们又不能上阵拼杀,想要赏赐,也真是猪油迷了心。

“此次算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在座的都是最顶尖的官和武将,张邦也就不加隐瞒,他也是接到了密信,着他要好生配合陈常得,务必要说动李国瑞和岳峙等人。

至于刘国定,麦几道,李友德等人,倒是不必考虑太多,这几人是纯粹的武将,虽然位至管军,其实多半是以李国瑞和岳峙的立场为立场,叫他们转变过来并不算难。

“我要实话实说,”张邦沉声道:“朝廷也是实在撑不下去了,现在夏税未征,摊派钱粮已经用了七成,若再耽搁下去,东胡人难撑过这个夏天,咱们却可能是比他们先要倒下来。以大军云集,粮草齐备,军械充足的情形,不去与敌拼杀,耗光钱粮之后不战而溃,李大人,岳太尉,想想是不是太不甘心?”

岳峙有些不太相信,说道:“国家一年岁入亿万贯,何至于此呢?”

“岁入一亿贯是不假,但北方隔几年被入境一次,安置流民百姓,修复被毁城池,重立被击败的禁军,打造甲胄兵器,哪一次不是被毁几十个州县,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哪一次不要花费千万贯钱?”张邦苦笑道:“咱们已经尽量俭省,老实说,很多流民百姓都是粗粗安置,到现在京师还有十来万流民,都是河北路各军州的人,咱们也没钱粮去安置他们。北方残破,兵灾加旱灾,这些年来,只能向南方多伸手,南方也有土匪海盗为患,工商贸易都减了很多,老实说,维持现在的赋税已经算是残民了,可是也没有办法,每次禁军厢军损失,人员兵器要补足,城池也要修补,这钱花起来就心疼不得了。本朝的赋税,养六十万禁军和百万厢军,一年光是维持用的开销就占了赋税的七成,还得养十来万的官员和武将,还有内廷的几千宦官和天子,幸亏本朝的宗室勋贵俸禄有限,就是从官庄支取,除非是考中进士为官才能领官俸,宗室勋贵开销极俭,也是太祖立制立的好,若非如此,咱们早就撑不住了。在这里我就说句实话吧,这些年来,若无胡骑入侵,咱们还能财赋相抵,没有亏空。每一次胡骑入境,咱们就得或多或少的亏空一些,第二年得加些杂税,把亏空弥补上来。现在各路都叫苦不迭,大家都是咬着牙支撑住,就是因为要等着北伐筑城成功,北方不被胡骑入侵,朝廷没有亏空,能逐渐将赋税降一些下来,能把眼下的局面维持住。本朝不是用均田制,没有府兵,其实看初唐之时,府军制确实是好,但不到中唐,府军也崩溃了。这几年财赋支撑不住,颇有人提出想以府兵制来对敌,其实是办不到的事了。得先算田,算赋,均田,然后从百姓之中立府挑兵,但唐初的府军,是源自北魏,民间尚武之风浓烈,士族也就是关陇的贵家都是武人出身,以关陇世家领百年奋战不止的汉人府军,方有隋唐之初的武功。咱们没有那么多的武人世家,也没有尚武成风,百年之间与胡人奋战不休的百姓,还谈什么府军?没有府军,就只能是募兵,要么就立藩镇,现在朝廷也只能用赋税支撑着眼前的格局,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眼前的这一场战事其实李大人身为枢密副使,这些事情应当是看的比下官清楚”

“不,赋税之事,我就不是太了解。”李国瑞面沉如水,他一直知道朝廷财赋吃紧,但经过眼前张邦这么一解说,才知道就算是比拼国力,大魏也未必会稳赢。

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现在竟是千疮百孔的局面了。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养兵费用过多,所以张邦才提起魏晋隋唐时的府军制度。

在府兵制之前是秦国以军功授爵的办法来养兵,这样节省日常的军饷开销,秦军都是从农民中征伍,汉军也是,汉的常备军只有几万人,有大征伐时,征调各郡国兵,再从长安出动北军出征,如果再出动大规模的骑兵,就是从边郡加大动员的力度,同时朝廷负担兵器和战马的开销,因为对匈奴战事的规模庞大,而且旷日持久,以景两代与民休息的积累,却是被汉武在北伐的战事之中,消耗一空,由此可见,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战争,真的是天生的不对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