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宗被人称为荒唐,但其北上抗虏,是感于北虏犯边,造成了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以连年备边,将北虏打击的在几十年内不敢再犯边。
就算是庸碌的成宗时,曾有百姓上元节时丢失了一头猪,居然跑到丽正门外敲登闻鼓,天子也并未恼怒,下令从封桩库里出钱赔了一头猪给那汉子,也并未恼怒将其治罪。
当今天子,说是勤政,孜孜于大魏中兴的大政,却是忘了大魏立国的根本,北方各处的兵祸,天灾,造成的人间惨剧,天子不闻不问。
荆湖两路赋税沉重,群盗聚集,以致民不聊生,天子亦没有减免赋税的打算。
东南一带,海盗为祸,天子为了北方的战事,对东南的威胁和安全也完全不放在心上,放在其心上的只有福建路每年要上交的赋税。
对很多根本之事,赈灾,水利,道路,桥梁诸务,天子都视为“不急之务”,总是幻想着等打败东胡之后,从容施为。
其实是其禀赋里较为凉薄,另外就是在亲王府邸中长成少年才进宫,接受的并不是帝王的系统教育,先天就有缺失的原故。
第二百一十二章合作
罗方伯亦有所感,但他的身份有顾忌,却是不能如徐子先那般直言不讳,当下干笑一声,扯开话题道:“在下此来,也不是想要君侯上奏,只是要问君侯一些事。”
徐子先道:“请说。”
“君侯有意经营东藩?”
这个话,怕也就是罗方伯这种久居海外,对海岛经营十分上心的大势力的执掌者才会问,别的人,哪怕是齐王,林斗耀,或是陈笃敬,怕是都没有人往这方面去想。
要知道大魏经营东藩已经超过二百年了,从荒芜无人烟,只有土著山民的大岛,到现在也不过只有十余个寨子,万余居民,其规模还不如福州城外的大镇。
以南安镇来说,镇上就有百家商行,数百家店铺,镇上居民就已经过万人,加上附属于镇子的过百村庄,南安一镇就有好几万居民。
水口,谷口,俱是这样繁荣的大镇。
东藩没有商行,只有寥寥的一些小店铺,也没有成规模的贸易,只有海船在那里补充食水,因为有澎湖在,去补充食水的船只都不算多,只有隔一段时间有船只去收豆子,收皮毛,收沙金,这也是东藩仅有的特产了。
也怪不得任东藩防御使的陈笃中叫苦连天,这样的大岛说是以军州格局,其实还不如福州一镇,荒凉之至,在那里当官,真的是形同流放。
这样的岛,二百多年没开发起来,徐子先却有意在这岛上做一番事业,正常人来说,当然是难以想象之事。
便是李仪,秦东阳等人,至此时才知道徐子先竟然有意开发东藩,众人都略微吃惊,但以他们对徐子先无条件的信任,却是无有人出声质疑。
孔和都是强忍住了,在他看来在东藩种棉花,放马都可以,如果投入重注开发,那就是将铜钱往海里扔了,这当然是要出言反对的事情。
但有外人在场,孔和现在也不比当初,总算知道要给徐子先留面子,换了去年的孔和,怕是已经站起来喷徐子先一脸唾沫了。
徐子先也有此担心,颇为心虚的看一眼不远处的孔和,见孔和板着脸不语,这才对罗方伯道:“世子猜的有些道理,我是有意东藩。”
徐子先看看要暴走的孔和,做了一个手式,说道:“蒲行风一旦腾出手来,压服三佛齐和兰芳,怕就有意在大魏沿海如法炮制。东藩岛地理极为重要,其距福州不过四百余里,顺风顺水两天可至,大股海盗至东藩,东藩诸寨是挡不住的,万余居民可以向海盗提供食水,其在东藩,澎湖也不可保,若是这样经营,福建这东南半壁永无宁日。哪怕是为了朝廷,我也非要在东藩做一些事,立下基业来。”
罗方伯赞道:“君侯先中真是大有丘壑,某不及也。”
徐子先道:“当然要紧的还是南安侯府自己的发展……福州人烟稠密,沿海又是人多地少,想在这里做一番事业太难了。东藩荒芜,荒芜也有荒芜的好处,无人想去争,而朝廷因为养马诸事,又将我的六千户实封在东藩,岂不是上天赐与?天与不取,反受其吝,以南安侯府本身的利益来说,东藩开发出来,对侯府也是大有利之事,我当然确实有意于此。”
徐子先又看向罗方伯,说道:“不知世子怎么推断出来的?”
“旁人只说君侯有意去开荒种棉。”罗方伯笑道:“我却从君候花费重金,不断修复舰船,安装劲弩于其上,而发觉君侯不光是要去种棉,于水师这般重视,自然是要经营海外事业,所以擅自推断,还请君侯莫怪。”
徐子先苦笑一声,这等事既然要做了,当然是瞒不过人的,他希望的是东藩那里已经形成了格局之后再承认此事,哪怕亲如昌文侯府,在这个时候也是不提为妙。
毕竟两家要合作,徐子先却是将东藩先纳入囊中,有这样的打算,叫陈笃敬,陈笃光,陈笃中等人知道了,怕未必会高兴。
姻亲是姻亲,盟友是盟友,利益归利益,这一点来说,越是世家大族,却是能分的清楚明白。
“既然君侯真的有意在海外发展,那么在下也直言了。”罗方伯正色道:“兰芳愿助君侯一臂之力。”
兰芳的计划,便是提供船只建筑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提供一些水手和老资格的船长等等,资金方面,罗方伯坦言他也无法提供太多,但在早期时可以借给徐子先数十万贯的启动资金,不过罗方伯也是坦言,一支水师少说要几百万贯千万贯才能成型,兰芳能给的资金帮助还是相当有限。
至于开发东藩,兰芳不会插手,但以后兰芳的商船可以经由东藩贸易,算是对徐子先另一种层面的支持。
福建路军政之上,兰芳没有办法给太多支持,替徐子先摇旗呐喊几声,以兰芳之危,增加徐子先布局海外的力量,不受朝廷制约,这大约是可以办的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也就没有太多可支持的地方了。
李仪和孔和,秦东阳,方少群等人都没有什么表示。
这等合作的大事,对方出声的是罗方伯,别的人都未开口,南安方面,当然也只能是徐子先一个人考虑和应答。
当面抛出条件,提出结盟,这也是罗方伯对徐子先的一个考验,南安这里冒起太快,罗方伯要看看徐子先本人成色如何,这一大片基业,是徐子先自己的能力,还是依靠其父祖留下来的班底。
这其实也是一个外来人的误会,如果是福州本地人会知道,除了一个李仪外,老南安侯可谓是一穷二白,没有给徐子先任何的帮助。
就算是李仪,如果不是徐子先自己的努力,怕是也早就离开了。
“兰芳对我支持的力度不算太大啊。”徐子先用开玩笑的口吻道:“看这力度,就象是布一颗闲棋,能有用最好,没用损失也不太大。”
罗方伯略显尴尬,他们私下讨论时,倒是真的用过这样的形容。
确实也是如此,最少以徐子先现在的境界格局和实力,还真的只能当一步闲棋。
“我不会要求更多。”徐子先对罗方伯道:“有多少实力,就要求多高的待遇,这才是合格的基础,若我将来实力上去,世子当然会修改与我合作的幅度,这也不待多言。我现在只有一个额外的请求,还要请世子帮一下手……”
罗方伯道:“君侯请说,只要不是太为难的事,在下一定答应。”
徐子先看了一眼方少群,转头又对罗方伯笑着道:“买马。”
罗方伯反应很快,说道:“是要买天方种、马?”
“是的。”徐子先道:“世子知道我上过马政札子,也知道我是福建路群牧提管,所以也不必多言,百对种、马之数,请世子帮手成全。”
如果是平常时,徐子先提出这样的要求,罗方伯多半会拒绝。
天方马在此前并不难买,天方商队一直不断的来往诸国,上等马匹原本也是天方马的特产,诸国的达官贵人购买天方马的并不在少数。
这十余年来,由于满刺加崛起,商道几乎被其国垄断,海上群盗肆虐,贸易越来越困难,这也是罗方伯顾不得朝贡之期就亲自前来大魏的原因所在。
照现在的这趋势下去,就算能在武力上扛住满刺加的攻击,其国力也没有办法支撑这样的战事消耗,不等敌人来攻,兰芳很有可能自己就崩溃了。
“很难。”罗方伯解释了几句,说着说着自己都笑起来,最终道:“但也不是办不到的事,说到底是小事情。”
确实是小事,天方马价格不低,但一对上等种、马也就几百贯,百对也就是几万贯,对眼前刚结盟的双方来说,真的只是小事。
南安一方又不是不给钱,兰芳这边也就是要出点力气,也就不过如此。
“如此便是君子一诺。”罗方伯对徐子先道:“南安行事需得多久?”
“三个月后差不多能接种、马至岛,半年之后,可以正常贸易,早期以棉布和生丝为主,棉布是我们自己所出,生丝我们采购过去,算给你们的船队一个交代。以后,还会制成铁器,糖,茶叶等物俱有,瓷器也会烧制。”
“君侯真是雄心勃勃。”罗方伯笑起来,徐子先要开发东藩,当然是要什么都出产才对,但说的时间似乎太急迫,如果徐子先是行事这么不靠谱的人,他倒是要考虑一下,值不值得在南安侯这里下注。
“请世子拭目以待。”徐子先也不多做解释,三个月后开荒和移民,还有盖房子,差不多就真的做完了,牧场也是同时在开辟,战马一至就养起来,有什么可耽搁的?
既然要做的事,当然就得雷厉风行的去做,紧自耽搁,不是误的自己的时间?
棉田是三四月种,七八月时收,加上这几个月可以囤积一些棉布,按质量厚重不等分等,等兰芳船一过来就可以与他们贸易。
兰芳那边给徐子先各种支持,可能他们自以为给一些钱,或是帮着造船是最大的帮助,徐子先反而不以为然。
其实造船来说,福建路这边丝毫不弱,在没有展开远洋贸易之前,造不造软帆船徐子先并不在意,甚至他就不打算造软帆船!
第二百一十三章拜会
几百吨位的软帆船适合远航,但在大魏到倭国,吕宋,三佛齐,包括朝鲜,渤海国,还有越南,占城,暹罗诸国,航线一般是在近海顺洋流行前,虽然福船和广东船都是硬帆,但就目前的贸易线路来说也是足够用了。
福船的水密舱设计也是相当先进,载运货物的能力也不比泰西大帆船差。
现在只是风帆战舰的启蒙时代,真正把中国造船业甩开去的是其后的西班牙大帆船,然后是克拉克船,盖伦船,这些船逐渐从浆帆一体到双层帆船,再到三层,四层。
武器从冲角跳帮到大量使用火炮,而中式硬帆船由于水密舱设计,无法多装具火炮,在与西式帆船的竟争中逐渐掉队。
等到了蒸汽战舰时期,中国已经严重倒退,明末时还能靠蚁多咬死象,到鸦、片战争时清的水师已经不具有和英军在海上交战的能力。
至铁甲战舰时期,中国的海防由于投入重金购得一支舰队,但由于不是自己发展,没有传承,加上清军整体性的腐败,北洋水师并未真正形成战斗力,当甲午海战爆发时,其真正的成色就被检验了出来。
一败涂地!
现在这阶段,福船还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因为软帆船的一大利器就是火炮,现在各国的火炮还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在海战时软帆船也还是以近战跳帮和冲角战为主,福船相对而言并不落后。
贸易上用的着,海战也不弱,何必急着造大帆船?
罗方伯到底是在海外久了,眼睛只看到潮流,却看不清楚自身,特别是看不清楚徐子先的需求。
相对而言,船长,水手,贸易线路,可比提供造船术和技术工人对徐子先来说更重要,也更受欢迎。
最重要的一点,一艘五百吨的大帆船造价好几十万贯,一艘上好的三百吨左右的福船也就十几万贯就造出来,技术成熟,工人现成,工期快,要求低,徐子先怎么会舍近求远?
……
徐子先毕竟又耽搁了一天才准备往福州府城去。
新募的团练陆续又进营几百人,徐子先全部是亲自定下人选,挨个问话,虽然只三言两语,却是将自己的形象牢牢竖立在新武卒的心中。
经过这两天的事情,所有的武卒心里都会明白,不管是李长史或是秦司马,又或是那些录事参军事,参军,不管是谁,在武卒录用,训练,提拔,处罚,赏赐等诸多大事或小事上,俱是听南安侯一言而决。
外间的大事,甚至仓库码头,林定一杨释之一伙商人都能当不少家,南安侯徐子先不会插手太多,只是涉及一些安全检查盘问上的事,由南安团练负责,平时的仓库和码头守备,江面巡防需要码头区配合,也是团练牵头,商人们配合就可以了。
唯有团练之事,是徐子先关注的重中之重,甚至秦东阳以司马之尊,主持日常的营务和训练是没有问题,而调动武卒出营,或是执行某种任务,出动一队之下,秦东阳可以作主,一队之上,就得南安侯徐子先同意。
此外,批准新卒入营,老卒的赏赐,处罚,抚恤,俱是南安侯一手经营,旁人不得插手于其中。
营外的养济院,漏泽院,陵园等处,也是徐子先一手创建,属于对武卒最大的鼓励和福利。
两天时间,三千一百余新武卒陆续入营,徐子先自是累的够呛。
一千多人失望而去,他们的身体素质,甚至技击骑射都有一些根底,但输在过往经历上。
可能好勇斗狠,干犯法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