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TXT全集下载_48(2 / 2)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11579 字 2020-05-21

勋只是荣誉为主的奖励,朝廷也会赐给勋田,官袍,在政治待遇上比平民高一些,但并不代表实际的职和散阶。

如果勋位高,也可以直接出任官职,比如宰相之子一般会授给五品勋位,直接可以出任地方官员的七品佐杂官职,想任亲民正印官,需得等积劳考核之后才会授给。

散阶则是与官职对称,有什么样的官职就有什么样的散阶,就算调任,也是按散阶的职位高低来授职。

职,勋,散阶,构成了一个官位的整体,缺职,只有勋,阶,就是在家寄禄闲居的士绅了。

叫众人意外的是金创医生陈长年被任为医学博士,虽然医学博士就是州府聘请的医者,和京师太医院的职能相当,但一般都是积年的名医方能担任,金创医生能任此职者很少。

说是医职,但也是朝廷认可的从九品官位,一样有勋官散阶,并且还有属吏,有白直,执刀,佐,吏等,陈长年以一个金创医生一跃成为官员,也是罕见了。

“陈博士不要妄自菲薄。”看着一脸惶恐,在自己面前念念有词的陈长年,徐子先正色道:“还是要请陈博士多延请各地的金创名医,团练有保卫乡土之责,有时候还可以主动出击,兵凶战危,纵官员,将领,佐吏也不可免,有你们这些人在,等若给我们这些人减了几分后顾之忧……”

“感不以死报之?”陈长年是个三十来岁近四十的中年人,身为医者,自身的身体当然保养的极好,面容白皙,身体壮实,此时脸上满是激动之色,抱拳道:“下走一定尽快充实医士,不负世子所托。”

“好,甚好。”徐子先连连点头,又看看一脸惶恐不安的老匠人林九四,笑着道:“九四阿公也当了官,张忠他们兄弟几个,当你的属吏吧。码头工地,你还要多费心。另外,养济院这里也要扩建,再建个小学堂,叫阵亡将士的子女能够读书识字……武卒中也有人想上进的,也可以到小学堂来读书。”

林九四唯唯诺诺,只知道大揖参拜感谢,连句囫囵的话也说不出。

匠人为官在大魏不是没有,但也是越来越罕见了,林九四能为官,怕是自己也想象不到。

至于算是把侯府牙将和团练体系正式合二为一,侯府牙将,发展最差的少年牙将也当了队官,多半的人都在骑兵都里,成为武忠郎和陪戎校尉。

徐子先的打算是明年再看,如果码头发展的好,真的日进斗金,可以再组建一个到两个骑兵都。

少年牙将多半到骑兵里去,他们年轻,也识字,熟谙兵法,在徐子先的认知中,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当之无愧的战争之王。

就算是大魏的养马地不多,战马稀少,这也不是不组建强力骑兵的理由。

只能说朝政混乱,缺乏实心任职的朝官,养马政策弄的北地百姓苦不堪言,却毫无成效。

前唐之时,朝廷养马过百万匹,马政成功之处远过大魏,而大魏工商发达,经济实力远超前唐,却一直不能解决养马之事,可见事在人为,并不是说中国就真的不能成批量的养马。

第一百三十五章新年

徐子先是打算培养一批成熟的骑兵军官,张虎臣也是末世时崭露头角的骑兵名将,其率部突袭东胡,来去如风,彪悍绝伦,可见福建都可以组成一支相当强力的骑兵,只是看人愿不愿意,或是敢不敢于投入。

另外便是水营武官也要储备,此次牙将们多授九品武职,也是为了年后给他们逐渐走到水营哨官,乃至副都头,都头的位置上。

可能两三年后,高时来等人都能到营统制或副统制的职位上,到时候徐子先对军队的掌控就更加牢固了。

“我可以安心回府城过年……”徐子先伸了伸懒腰,取过案前的茶水来喝。

众人都是一副舒心的样子,半年多时间踢腾到眼下的局面,当然可以过一个相当不错的年。

李仪道:“年后世子是直接赴京,还是回别院来再说?”

“不耽搁了。”徐子先道:“二月初九就是锁厅试,我还要去宗正司办袭爵之事,我打算年后直接坐船走。”

秦东阳道:“雇船还是坐我们自己的船?”

提起“自己的船”在场的人都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

虽然还是两浆或四浆的小哨船为多,但单桅八浆的大哨船,还有福船,水艍船等大船,未来团练水营的底子已经相当的丰厚。

“坐我们自己的船走。”徐子先道:“此去京师不比去府城。我是打算留李长史,秦司马看家,其余的人,孔玄平留着,傅牧之也留下。陈道坚,陈佐才等人跟我北上。武官之中,刘益,张虎臣,林存信,高时来,金简,率五十牙将和一百骑兵,一并随我北上……”

李仪提醒道:“世子,按制各侯府上京袭爵,止准带本府牙将。”

“我是团练使,带武卒护卫也在情理之中。”徐子先按住还要争论的李仪,说道:“如果右相护持,多带人不过是小事。如果右相失势,刘知远,左相等人要为难我,官面上未必有什么动作,但很可能会派人行刺,我不得不多加小心。”

李仪并不知道,徐子先却很清楚,左相阖府被杀就是一年后的事,现在局面这么复杂,很难说会激出什么原本时空不该有的变故出来。

多带人,最多被弹劾,以徐子先现在的实力,了不起被严旨斥责,最多罚俸了事。而不多带护卫,到时候被人莫名其妙的围攻刺杀,那才是真的冤枉。

李仪省悟过来,说道:“这样也对,世子的安全才是最要紧的事。”

秦东阳这时道:“不如我也跟着去?”

刘益斜眼道:“武卒大营留我坐镇,你们就这么放心?”

众人皆笑,李仪笑了一阵,又提醒道:“要用福船三艘,年前就要放榜文招募合格的水手,每艘要用水手二十人左右,人员百人,还有沿途所需的军粮物资,也要提前筹备。这些事就交给我好了,正好我是外地人,年前年后都清闲的很。”

徐子先道:“那样也好,就先辛苦李公。”

“船行要快,要贴岸边行船。”李仪继续道:“海上五盗,东海王王直一直在辽海一带活动,虽其忠义,遇到船只也会劫掠,毕竟尚未招安,北上海运漕船多有被王直部下抢掠而失踪的。世子也要多加小心,运兵船海盗一般不会下手,但要以防万一。”

徐子先点头道:“李公说的是,我们贴岸行驶,与年后北上的漕船一起行走。”

大魏漕运与前朝不同,前朝或定都中原,或是关中,以运河与几条大河运送赴京师的物资。而本朝先定都江陵,南方各省的漕运或是沿南方江河,或是先沿江入海,再以海运至江陵。

到后来天子守国门,迁都燕京,以北方的财力根本无力供养京师百万军民的负担,皇室的开销用度也很庞大,加上文武百官和留京宗室,运河几十上百年没有疏浚过,经常几十里就断流或改向,需得动员百万以上的民夫兴起大工才能重新启用。

大魏天子并没有抱残守缺,既然河漕不通,没必要非得用运河运漕,直接就改河漕为海漕。

每年从年初至年尾,全天下二十三路,按份例不同,由户部和三司使统筹安排,陆续不绝的往京师运送钱粮和各种特产。

福建这里,每年要运到京师的国赋和杂税加起来是一千多万贯钱,加上二百多万石的粮食。

钱比粮多,主要还是福建工商发达,而多山少田,对福建这边来说,粮食比铜钱少也是理所应当。

但还不止如此,还有生丝,茶叶等福建的特产,每年运到京师的也在几十万贯钱左右。

大魏二十三路,如果都如福建一般的财力,怕是国库收入要恢复到两亿贯以上,奈何天下之富,能年年报解京师正赋杂税有这般多数字的,只有江陵在内的江南东路,还有浙东路和广东南路,其余诸路,最少的云南路一年报解数字才百万贯,尚不足福建的十分之一。

贵州路更是连百万贯也没有,只有八十万贯。

两地的粮食不仅不能外运,还要国库贴补粮食,除了物资外,两路镇压西南夷和生苗的驻军数量不少,也要国库负担军饷军需开销。

西南的驻守兵马开销还算小数字,秦凤路,河东路,永兴军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这些地方的驻军开销和军需军粮开销才是天文数字。

大魏的财赋收入,来源是江南和东南为主,光是江陵一府,江南东路和浙江东路加福建路,广南东路这四路一府,上交给京师国库的铜钱是超过了六千万贯,占国库收入的六成。

而国家财税支出的六成,最多时达八成,是用在军费开销上。

而军费之中,又有六成到八成是用在河北,河东,永兴军和秦凤路等诸多对北虏,东胡还有西羌的战场之上,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钱粮。

每年年初,福建路都会启动海漕,运送到年底为止收到的各种正赋杂税收入的铜钱,也包括少量金银,从国家两税到经总制钱,各种杂税钱收入,酒和茶专卖,盐和醋专卖,生丝出口贸易税,海船进入泉州和漳州港口的税费,一年千万以上的财赋就这样源源不断的从东南送到燕京。

东南供给财赋,长城沿线的北方百姓付出血汗来抵抗蛮夷的入侵,这其实是相对公平合算的买卖,只是朝廷进退失措,大半钱财算是扔在水里,而江南东南百姓生活越来越苦,怨气从生,在所难免。

除了铜钱金银外,主要还是送粮食入京,京师大约一百五十万人口,一年消耗的粮食过千万石,还有沿边禁军的粮食供应也是由京师统筹下发,通州大仓正常的储粮要超过两千万石,不然就有缺粮的危险。

福建一年报送二百六十万石,和河东路二百八十万石一年数字相当,不过河东路粮田很多,而福建这里的粮食收入相当的少,很多年份为了报解额度,转运使不得不从邻路的荆湖和浙江买粮报解。

到了年后,大量海船北上,将粮食和金银铜钱,也包括精品生丝,茶叶,送到京师。

东海王王直可能一直想招安,对海上漕船很少劫掠,徐子先打算和漕船一起走,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打算。

“好了,就这般定了,北上的骑兵都武卒,先给他们放假,年后立刻集合到府城准备出海。三艘福船北上,现在就赶紧叫人修补,免得到海上出什么差子,那乐子可就大了。”徐子先到底还是觉得北上此行问题不大,也怕李仪等人担心,最后笑着道:“今天就是这样吧,过几天我在府城等着诸位再见面,有事到时候也可以说。”

新年正旦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现在的大魏,首重新年,其次是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再次是中元节,就是后世的鬼节。清明,中秋,端午,这一类的节日要么不受重视,要么就压根没有。

新年时,部属们当然要到福州府城的侯府去拜年,虽然不免要奔波劳苦,但礼不可废,就算平民百姓,过后几天也都是络绎不绝的在路上奔走,何况为官者。

众人这一次真的都笑起来,纷纷拱手道:“提前贺世子新春万事如意。”

“多谢。”徐子先也笑容满面的道:“到时候我在府中恭候,若不在,只好片纸接福。”

时人拜年已经喜欢用红帖,京师到江陵和福州,新年时开赌三天,关扑不禁。到元宵之节,烟火不禁,随意燃放。

只是要辛苦铺兵,随时巡逻,防止火灾,一旦大火绵延,那就大事不妙。

彼此上门拜年,经常遇到主人不在,就把记录姓名的名刺书写在红纸上,加上新春贺语,放在主人家大门上的红色福袋里头,就叫“接福”。

徐子先对这种民俗很有兴趣,感觉和后世的群发短信相差不多,总之喜气洋洋,人人门前贴福,加上奔走拜年的人群,喜气和年味气氛就起来了。

相较后世,这个时代的年味肯定更足,当然对政治人物来说,拜何人,如何上门,都各有讲究不同,往往是在拜年之中,就可以把政治党派和利益冲突给区分开来了。

徐子先松了口气,心中也不无感慨。

无论如何,崇德十三年过去了,明年就是崇德十四年。

按自己的回忆,一年不比一年好,大魏的天子驾驭的国家好象是脱缰的烈马,拉着大魏这辆破车,不断的向亡国的悬崖冲去。

崇德十四年,绝不会比十三年更艰难的多,甚至徐子先隐隐感觉,大魏之亡,就始于崇德十四年这一年。

第一百三十六章破落户

府城中已经有了明显的年味了。

到处是卖小儿成衣的摊贩,老虎鞋,饰着彩线的帽子,各种小玩意儿,还有满大街的零食挑子,由货郎们挑着满街贩卖。

在府城只有过年时才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吃食,小儿的玩具,衣帽,这些都是最好卖的。

在这个相对不那么富足的年头,人们最愿花钱也最舍得花钱的地方,还是给小孩子买吃的,买新衣新鞋新帽子。

大人们能俭省就俭省,孩子身上能花的钱就花……这一年来说,几百年后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这一次回府,跟过来的人并不少。

老牙将基本上都是家安在福州府城,多半直接跟了回来,刘益没家,而且要跟着北上,当然也跟到府城来过年。

少年牙将,高时来和金简直接跟了过来,田恒留在南安放了假陪父母过年,年后带着跟随北上的人北上。

张虎臣和林存信等人不回漳州或建州了,直接到府城,他们是准备从京师回来之后,把家小搬取到南安。

南安团练开办之初,谁也没有信心能看准了能坚持多久,所以就算当时张虎臣等人同意了徐子先的招揽,也还是要看一看再说,所有人都有家族,要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就算感觉徐子先是不错的主君,仍然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身家都投进来。

现在当然不同了,徐子先今非昔比,张虎臣等人已经能把身家投进南安,并且心安理得,其家族也不会反对,只会支持。

陈大眼陈佐才是个老光棍,落拓读书人,其实是个很能干精明的人,一直穷困潦倒,媳妇都没娶上,这一次也直接跟着到府城来。

陈道坚则是在养济院陪祖母过年,年后赶到府城。

在此之前相当空旷的南安侯府,一下子多了近百人之多,整个侯府都象是活了过来一样。

宗室街有不少公侯府邸,在徐子先等人策马回府时,很多公侯府邸的人出来嗑着瓜子瞧热闹,看到怒马轩车的南安侯府大队人马经过,特别是徐子先骑着大青马经过时,不少人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