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缚虎,奈何得鼠!佐治,可惜了你的好计。”
辛毗微微一笑。“无妨,有得有失,若是荀休若在,未必能这么顺利。”
第1936章三路并发
荀衍接到张杨的求援,没有耽搁时间,随即准备粮食,征发民夫,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五社津。
就在准备渡河的时候,他收到消息,旋门关失守,张杨全军覆没,除了在城外打探消息的斥候之外,所有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至于鲁肃是怎么攻克旋门关的,谁也不知道。进出旋门关的通道被鲁肃从两端堵死了,城里的人一个都没逃出来,具体的战斗经过也就成了迷。
荀衍大惊失色,随即放弃了渡河的计划。鲁肃既然已经拿下了旋门关,有足够的兵力增援五社津,强渡黄河已经不可能。就算他侥幸成功,他的兵力也不足以重新攻克旋门关。他立刻部署防线,固守五社津、孟津等几个重要津口,又派人通报袁谭。
但他对袁谭回师不抱任何希望。袁谭刚刚返回邺城休整,秋收后就准备对青州用兵,根本没兴趣来夺洛阳。张杨的败亡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在廓清冀州边境,确保冀州安全之前,进军河南是不现实的事。
荀衍不打算进军河南,鲁肃却有意进军河内。他不仅自己陈兵五社津,还约徐盛将水师由鸿沟入河,气势汹汹,摆出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架势。听到消息,荀衍不敢怠慢。他知道水师没有优势,无法与徐盛在河中争胜,就将重心放在防守上,沿河布阵。
一时间,河内形势紧张,人心惶惶。就连远在邺城的袁谭都有些不安,随时准备增援。
两军对峙,徐盛率部游弋于孟津、小平津、五社津之间,荀衍带着人马沿途跟踪,随时准备阻击。虽然徐盛几次试探都没得手,荀衍却有苦说不出。徐盛是攻,他是守,需要的兵力、民夫更多,消耗更大。更要命的是他的大军沿河布防,对黑山贼的防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疏漏,张燕等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荀衍只得与司马防等人商量,集结各家部曲,加强太行山南麓的各县城防守,免得被黑山贼趁虚而入,夺了县城。涉及到自家利益,河内世家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加强防守。
不出所料,张燕等人收到消息,得知荀衍率领的主力被牵制在黄河沿线,河内空虚,立刻率部出击。他们没什么固定目标,四处游击,攻不下城池就攻庄园,攻不下庄园就抢普通百姓,或者干脆抢收即将成熟的庄稼,抢不走的就一把火烧掉。
死守县城、庄园的河内世家看着蝗虫一般的黑山贼,欲哭无泪。守城他们还有把握,出城野战却没什么胜算,眼看着一年的收获被糟蹋了,他们也只能在城头捶胸顿足,破口大骂,却不敢出城。也有气不过的率部出战,结果被黑山军一哄而上,打得鼻青眼肿,一败涂地。
一连数日,荀衍的耳朵就没清静过,各地遇袭的消息如潮水般涌来,他却无可奈何。明知道这是鲁肃、辛毗在报复,他却不敢撤兵。一旦被鲁肃突入河内,损失会更大,甚至连他本人都有可能遭受重创。早在官渡之战时,他就见识过鲁肃的厉害。连甲骑都无法突破鲁肃的阵地,他更没有取胜的把握。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向袁谭求援,请袁谭派兵增援。袁谭收到消息,随即派骑兵进入河内,沿途驱逐黑山军。
河内乱成一锅粥,世家、百姓都深受其害,叫苦不迭。
……
上庸。
许攸匆匆登上城头,看着沿着堵水河谷走来的吴军,大吃一惊。
他看到了黄忠的战旗。
黄忠是这支人马的主将。他之前一直没有离开过房陵,在上庸附近出没的都是徐晃。如今黄忠来到了上庸,自然是房陵失守了。
坚守了一年的房陵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失守?许攸想不明白。这一年时间,他多次派人到房陵侦察情况,却没有人能突破吴军的警戒圈,没有人能亲眼看到房陵城之后还活着回来。他得到的消息都是间接消息,是从其他渠道听来的,比如向房陵运粮的吴军,或者是捕获的对方斥候。
许攸非常不安,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第一时间派人通报张鲁、吴懿,让他们做好应变的准备。
黄忠率部包围了上庸,按部就班的开始抢收城外的庄稼。许攸明知黄忠的用意,却不敢轻易派兵出击。他非常清楚,守城还有一线生机,出城野战就是死路一条。这一年多来,双方大大小小十余战,他们就没有占过一次便宜,而且越打越艰难。开始还有机会不分胜负,兵力有优势时还可以抵挡一阵,后来就算有优势兵力也不行,吴军的装备、战力都远远超过了这些蛮夷兵,配合更是精妙,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干什么,利用地形,即使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也能不慌不忙,或是就地固守待援,或是全身而退。
许攸能做的就是守城待援,只有吴懿或者张鲁率领主力赶到,他们才有与黄忠一战的机会。
黄忠从容的收割了城外的庄稼,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做强攻上庸的准备。
……
清浪滩。
贺齐坐在楼船之上,看着远处山坡上的旌旗,嘴角挑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一群蛮子,不自量力,过两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贺齐的实力。
在这一年时间里,贺齐一直驻扎在此,没有前进一步。他多次发起攻击,都被据险而守的蛮子挡了回来。倒不是他无法攻克这道险关,而是他无法确保伤亡的比例不超出标准。周瑜先后派来了大量的木学堂匠师和本草堂医师。匠师改造战船,设计、打造军械,医师们收集草药,为将士们处理伤口,有时候还为附近的山民治病。
看起来,贺齐是这只大军当之无愧的主力,可是他自己清楚,这些匠师、医师才是主力,他不过是配合他们,验证他们的工作成果。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后悔当初不该争这个任务。但一年下来,效果也是明显的,经过改造的战船速度更快,防护能力也更好,即使面对铺天盖地的箭雨也能勇往直前。医师们也收集了足够的草药,对山林中的湿热导致的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荀攸的计划很精妙,各种因素保持相对平衡,绝非臆测。
总攻的机会已经成熟,就在这两三天。
一艘小船从下游划了过来,船头站着一个士卒,手里举着一面象征着信使身份的三角小旗,沿途的大小战船纷纷避让,小船驶到楼船下,楼船上的士卒用长长的铁钩勾住小船,拖到楼船边,系上缆绳,将小船固定在楼船旁,信使跳上楼船,快步上了飞庐,来到贺齐面前,双手递上一份用铜筒封好的公文。
“将军,周都督的命令。”
贺齐接过公文,查验了上面的漆泥。原本是用封泥,但封泥容易剥落,浸了水容易糊,后来经过试验,在里面加了漆,就不怕水了,也更坚固。贺齐敲落漆泥,取出里面的命令,先看了一眼最后的签名,是周瑜那别具特色的笔迹,不禁笑了笑。
周瑜的书法越来越精妙了。如果以书法定官爵,他这个九都督之首名至实归,甚至可以和吴王比肩。
看完公文,贺齐眉头皱了起来,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两下。过了一会儿,他才渐渐恢复了平静,转身提起案上的笔,蘸了墨,签上自己的名字,嘀咕了两声。信使没听懂他的会稽方言,但他身边的亲卫却听得清清楚楚。
“噫,又让那山贼拔了头筹。”
……
襄阳。
孙策站在屋子中间,四面摆着几个沙盘,墙上挂着巨幅地图,一群参军围在一旁,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带着说不出的兴奋。
“我觉得这次周都督的战果会大一些。正面吸引,迂回包抄,一举重创五溪蛮主力不成问题。”
“很难说,五溪蛮不过是一群蛮子,有什么主力不主力的,他们不配做周都督的敌人,曹操才是。周都督会击败他们,却不会杀伤太大,示威的意义更大。就战略意义而言,清浪滩也不能和上庸相提并论。”
孙策转身,向屋外走去。他出了门,身后的议论声顿时大了几分,更加激烈。周瑜、黄忠、鲁肃不约而同的送来了作战计划,准备在近期内发动攻击,让年轻的参军们非常兴奋,在分析战局之余,纷纷为心仪的都督造势鼓气。
郭嘉跟了出来,扯开衣襟,摇摇羽扇,用力扇了几下。“接连收到作战计划,连我都有些热血沸腾了。”
“是啊,没想到这么巧,三路同时出击。”孙策靠在栏杆上,吁了一口气,掩饰不住心中的快乐。对战果如何,杀伤多少,他其实并不是太在意,从收到的作战计划来看,三位都督和军师都达到了预期,尤其是徐庶,这几年在武关的光阴没浪费,黄忠对他赞不绝口,将他列为攻取房陵的首功,徐晃、邓展也对他很佩服。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年多的练兵,周瑜、黄忠两部对山地战的掌握又上了一个台阶,同等兵力下轻松碾压对手,收获的季节到了。
第1937章吓人的聘礼
“大王,一旦深入,就必须速战速决,拖延不得。”郭嘉说道。
孙策看着远处的山峦,沉默不语。将领的明决果断,战士的英勇善战,甚至工匠的聪明灵巧都只能在战役的范围内起作用,对长期的战争而言,经济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黄忠选择在房陵练兵,周瑜选择在壶头山练兵,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辎重运输的距离不超过三百里。这个距离既能起到练兵的作用,又不至于使后勤的压力过大。沅水、沔水的中下游水面够宽,流量够大,流速却不算很快,逆流而上对运输船只造成的影响不算太大。再向前,辎重运输将变得更加困难,消耗也成倍增加,终究会达到一个极限。
有了精兵强将和更好的战船、装备,这个极限要比以前有明显的提升,却并非没有限制。黄忠也就罢了,汉中到襄阳不过两千里,只要突破西城,进入汉中腹地,就可以就地取食。周瑜则不同,即使进入益州南部,依然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从江南千里转运补充。
一年五十亿的预算,江南四郡全部的财赋加起来都不够,还要从扬州调拨一部分。如果不是这几年江南的屯田初见成效,粮食产量有了保证,周瑜的江南方略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尽管如此,他还是捉襟见肘,不得不在北线保持守势,减少支出,又将诸葛亮调往江南,全面统筹江南四郡的经济生产。
他也想速战速决,但他更清楚,有些事情真不能急。欲速则不达,越是想速战速决,越有可能打成一团烂泥,甚至有可能变成泥潭。
“汉升、公瑾都是稳重的人,应该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不要给他们额外的压力。”孙策停了片刻,又说道:“千里遥控,弊大于利,我们做好战略层次的规划,究竟怎么打,由他们自己负责。”
郭嘉摇摇羽扇,没有再说话。孙策看在眼里,暗自发笑。就大局观而言,郭嘉还是略有欠缺,不如张纮、荀攸沉得住气。
“奉孝,你觉得佐治会在旋门关做什么手脚,居然有把握迅速拿下旋门关?”
提到战术问题,郭嘉顿时来了精神。“这个很简单啊。旋门关一直在我军手中,有几年时间,做点手脚很容易。比如说,修城时留个暗洞,或者将某一段修成假墙,外表看不出任何破绽,里面是空的,用重型投石机一砸就倒。考虑到还要长期驻守,这种自残式的手脚一般不会用,从暗道进去的可能性最大。”
“暗道?”
“很多城都有暗道,只是形式不同。像旋门关这种建在山上的城,最常见的暗道就是暗河。建城之初就要考虑城中的水井,保证围城之后不会断水。旋门关西就是洛水,下面肯定有暗河。这些暗河都有防护措施,每一个将领接管城池之后,都会尽可能将这些措施控制在自己手中,可是这需要时间。况且有些暗河并不标在图上,除了主持建城者,没有人能搞清所有的暗道。”
郭嘉笑了一声。“我觉得佐治的目标很可能是荀休若,而不是张杨。只是没想到袁谭会将张杨留在河南送死。佐治终究还是不如沮公与,他对袁谭的认识也停留在以前,希望这次能吸引点教训。”
郭嘉忽然话题一转。“大王,夺回洛阳后,要敲打敲打贾诩了。”
孙策哼了一声,点头同意。贾诩想两面逢源,未免太天真了些。“既然他想演戏,我们就配合他一下,将戏演得真一点,上疏告他依附袁谭,运海盐入河东。”
“噗!”郭嘉忍不住笑出声来。“这老乌龟要急眼了。”他摇摇扇子。“这样吧,让蒋子翼迎娶董青,聘礼大方一点,三万石海盐,腌死这老乌龟。”
……
函谷关。
装饰华美的马车在府门前缓缓停下,车门推开,蒋干下了车,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
“哈哈,我蒋干又回来了。”
“你还知道回来?”董青迎了下去,抬脚就踢。蒋干闪身躲过,顺手将董青搂在怀中,深吸了一口气。“好重的怨气。是不是我不在的这几个月,你天天以泪洗面?”
“你太自以为是了,我开心得很呢。”董青挣扎了两下,却挣不开,顺势搂住了蒋干的腰,将脸贴在蒋干的胸口,听着他强劲的心跳,心醉神迷,语气软了三分。“你这几个月没我看着,是不是玩得很开心?”
“我给你带了礼物。”蒋干指指身后的大车,挤挤眼睛。“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