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TXT全集下载_432(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11021 字 2020-05-20

前面喊杀声震天,但激昂的战鼓声和几乎无法听到的号角声表明郭嘉已经取得了全面优势,战斗已经进入一面倒的阶段,他无须赶过去助阵。黑夜之中,双方都无法明辨敌友,突然有骑兵出现,反而会对双方造成误导,万一辽东军士气复振,翻了盘,那可就是笑话了。

孙策下了马,在一旁的坡上坐下,听着远处的战鼓声,心情大好,就连疲惫都减轻了很多。到目前为止,虽说离彻底击败公孙度,控制辽东还有一段距离,他却已经清楚了双方的虚实,公孙度的亲卫步骑都已经展现了实力,虽说不弱,却不是他的对手。

那些钱没有白花,精兵路线是走得通的,只要把握好度,别让这些精兵成为少爷兵,花架子,以少胜多就不会是孤例,而是常态。等技术水平再进一步,形成真正的代差,优势会更加明显,横行天下不是梦。

仅就眼前而言,控制了辽东,解决了战马紧缺的劣势,已经没有人能挡得住他前进的步伐了。即使天子平定了凉州,他也有足够的底气迎战,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打得漂亮,打得轻松而已,胜负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荀彧,你和张纮的赌局输定了啊。

……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山谷的时候,战斗进入尾声。

听得战鼓声沉寂下来,孙策穿过战场,来到郭嘉面前。郭嘉眼圈有些黑,但精神很亢奋。最终的统计结果还没出来,但看看阵中的尸体便知道这是一场大胜,尤其是斩杀了公孙桓本人。公孙桓被战马踩烂了,但从他的甲胄还能看出他的身份,再加上随身拾的官印,足以证明是他本人无疑。

公孙模、公孙桓都是公孙度的族人,加上之前被周泰斩杀的公孙安,公孙度的手足已经被斩落了三个,就算他是八爪鱼,现在也会疼得钻心。

交流完情况,感慨之余,孙策不免有些同情公孙度。辽东本来人才就不算多,他出身又不好,有点本事的人都看不上他,他只能用自家兄弟。公孙氏在辽西算大族,毕竟底蕴不够深厚,与胡人相比还有一定优势,和中原交手就没什么优势可言了。

横行北疆,被称为白马将军的公孙瓒遇到袁绍只能吃瘪,雄据辽东,数年间割据一方的公孙度遇到他也只有跪的份。公孙度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却是领着一群立功心切的精英,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公孙模阵亡了,但他的大营里还有近万步卒,加上逃回去的骑兵,实力依然不弱。”孙策把战况向郭嘉做了通报。虽说整体形势已经明朗,可是具体到每一场战斗,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郭嘉想了想。“公孙模麾下有个司马叫张敞,在辽东算是有几分小智的,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在主持大局的人应该是他。”

“有什么办法吗?”

“让孙乾去一趟。孙乾与张敞有过接触,清楚他的软肋。”

孙策也有此意。他到达青州之后,就委任孙乾为使者,让他到辽东与公孙度谈判。孙乾虽然没能劝降公孙度,但他却和公孙度麾下的文武搭上了关系,获取了不少情报,情报网的建立也和他的努力分不开关系。既然他和张敞有过接触,现在派他去劝降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张敞能在这种形势下保持镇定,没有方寸大乱,水平不在公孙模之下。他没能成为主将,只在公孙模麾下做一个司马,自然和他不是公孙度的族人有关。有机会就要利用,平定辽东之后不可避免地要用一些辽东人做官,就从这个张敞开始吧。

孙策叫来孙乾,让他准备一下,去见张敞。只要张敞愿意举军投降,可以保他二千石。

孙乾欣然领命。

第1796章人心溃散

孙乾只带了一个侍从,单骑来到张敞的大营,报名求见。

守营的都尉隔着营门打量了他一会儿,派人去中军通传。时间不长,张敞赶到,让人打开营门,隔着营壕对孙乾大声说道:“公祐兄,如果你是来劝降的,就不必多费口舌了。我虽然不是孙将军的对手,但辽东王待我不薄,我的家人都在襄平,于情于理,我都不能背弃辽东王,只能勉为其难,与孙将军纠缠,等待辽东王的增援了。”

孙乾微微一笑,心中明镜也似。张敞这些话不是说给他听的,而是说给身边的将士听的。毕竟只是司马,不是主将,那些将领是因为形势危急,暂时听他调遣,如果他要投降,其他人未必肯听他的,万一起了冲突,他弄不好立刻会送命。

“仲仁兄是忠义之士,我早就仰慕,不敢以巧言污仲仁兄清名。我今天来,只是通报一个消息。”孙乾拱拱手,不慌不忙地说道,仿佛面对不是数百疑惧不安的辽东军将士,只是一群乡党。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印囊,扔过营壕。“昨天夜里,公孙桓率部袭击我军,已经被我军击败,临阵战殁,麾下五千步骑损失大半。”

张敞大惊,捡起印囊,打开一看,果然是公孙桓的印信。他惊得半晌无语。孙策昨天刚刚临阵斩杀公孙模,夜里又击败公孙桓,而且都是临阵斩将,这简直是势如破竹,无人能挡啊。面对这样的对手,如何能敌?

孙乾的声音很响亮,而且吐字清晰,张敞身后的将士都听得清清楚楚,震惊不亚于张敞。他们没有见过孙策的威风,却知道公孙模、公孙桓都是公孙度的族人,辽东重将,在一日之内接连战败被杀,实在过于骇人。

孙乾等了一会,让张敞勉强平静下来,又大声问道:“仲仁兄,公孙度举兵以来,号称战无不胜,这次却不胜而走,你不觉得奇怪吗?我想,他给你的军令中大概没有提及沓氏城下的战况吧?”

张敞默不作声,既不发问,也不承认。

孙乾便把公孙度在沓氏城与孙策大战两日,连败七阵,公孙安授首,折损三校尉、七都尉,军侯、都伯十余人,损失将士近万的事情说了一遍。他说得很详细,连那些阵亡的将领名字、营号都说得清清楚楚,无可辩驳,听得张敞和他身后的将士惊骇不已。

公孙度率领的步卒是辽东最精锐的步卒,也挡不住孙策的进攻,他们又有什么机会可言?公孙度起兵以来,战无不胜,这次遇到孙策却是一战也不能胜,无论是步卒还是骑士,都是一触即溃,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了。若非知道公孙度的确已经退兵,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孙乾的说辞。现在公孙模、公孙桓的惨败就在眼前,他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孙乾所言的真实性。

张敞沉默了良久,拱拱手。“公祐兄,请入营说话。”

孙乾欣然从命,随张敞入营。张敞陪着孙乾往里走,同时派人击鼓聚将,他故意走得很慢,走到中军大帐门口的时候,诸将也陆续赶到。这些人有不少认识孙乾,见孙乾在此,而张敞又神情凝重,便大致猜到了可能是什么事,当时便有人发怒,甚至拔出了战刀,宣称自己绝不背叛公孙度,要与孙策血战到底。

张敞也不说话,看着他们表演,等他们都说完了,这才取出公孙桓的印信,让诸将传看。诸将愕然。他们都知道公孙桓,那可是不亚于公孙模的大将,统领的是公孙度身边的亲卫骑,实力犹在昨日战败的骑士之上,怎么也死了?

孙乾把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了一遍,最后环视诸将,问了两个问题:你们认为公孙度是吴侯的对手吗,谁才是辽东真正的统治者?就算公孙度暂时逃过一劫,返回襄平,你们能击败吴侯,立下战功,以赎公孙模阵亡之罪吗?

大帐内鸦雀无声。孙乾的两个问题问到了他们最担心的事:从长远看,双方实力差距明显,公孙度肯定不是孙策的对手,败亡是迟早的事。为一个必败的人卖命,值不值?从近期看,就算他们不背弃公孙度,公孙度也不会放过他们。公孙度性格狠厉,公孙模阵亡,他肯定要追究责任,尤其是昨日参战的骑兵将领,临阵脱逃,依军法轻则罢免,重则斩首。击败孙策,将功赎罪?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最后,孙乾提出一个选择题:你们是愿意支持公孙度,家破人亡?还是愿意支持吴侯,建功立业?

答案不言自明。众将互相看了一会儿之后,纷纷起身施礼,愿听吴侯将令,把刚才要为公孙度奋战到底的誓言抛诸脑后。

看着这些前倨后恭的辽东将领,孙乾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意。背后有强悍的武力支撑,效果就是不一样。两个月前,这些辽东人可没有这么客气,果然是边鄙之人,信服武力而不知仁义,不打不乖。

……

公孙度站在山坡之上,看着跋涉前进的步骑,浓眉紧皱。

身后不远处,江东军的战旗若隐若现,战鼓声隐约可闻,沈友的人马又追上来了,不知道这次是凌操还是严白虎,又或者是那个叫周泰的少年。

公孙度后悔莫及。早知道这些江东蛮子这么擅长走山路,他绝不会取道丘陵,简直是挖坑埋自己。这里根本没有大路,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有的地方甚至要开路。江东军追得又紧,他留下断后的人马接连被击溃,伤亡虽然不大,对士气的影响却非常严重,有不少士卒战败之后就没回来,不知道去了哪儿,也许投降了,也许躲到山里去了。

再这么下去,他担心能走出大山的人有没有一半。

公孙度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却掩饰不住心中的失落。这几年南征北讨,他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困难,而且一错再错,意外一个接着一个,已经无法回头。

孙策纵横中原无敌手,果然不是虚言,袁绍败得不冤。

想到这一点,他心里就有些说不出的愤懑。孙策是江东寒门,论出身还不如我呢,为什么孙策在几年之间就能创下如此基业,我却被孙策打得不能还手?这几年在辽东无敌,原本还觉得天下大乱,自己有机会割据一方,甚至可以逐鹿中原,现在看来不过是坐井观天罢了。

“升济,形势堪忧啊。”许攸收回目光,打量着公孙度,毫不掩饰眼中的怜悯。接连数日的战斗,他已经清楚公孙度身边这些所谓精锐的实力,别说不是孙策的对手,就连公孙瓒的部下都比他们强得多,也就仗着人多势众,欺负欺负高句丽、扶余人,遇到真正的精锐立刻现了原形。

公孙度沉默以对。他现在不想和许攸说话。许攸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用了许攸的计策,他也不会落到这一步。可是这话他说不出口,计是许攸出的,决定却是他做的,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孙策的战斗力如此强悍,步卒正面作战,他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两倍的兵力优势都无法取胜。

可惜现在知道已经迟了。他只希望能撤出这片丘陵地,赶到汶县,在开阔地与孙策再战。孙策只有不到两千骑,他会发挥辽东军骑兵的优势,让孙策知难而退,用实际战绩回应许攸对他的蔑视。

许攸忽然扯了扯公孙度,向远处指了指。公孙度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士卒逆着队伍走来。山路本来就狭窄,将士们牢骚满腹,现在有人逆行,情绪更加激动,虽然没有人喝斥,却有意无意的扛挤,让那人走得跌跌撞撞,非常艰难。

公孙度一眼认出那是信使,心情突然忐忑起来。看这信使的神色,恐怕不是什么好消息,难道公孙模那边出了事?他迅速考虑了一下,又觉得应该没什么好担忧的。公孙模有步卒近万人,骑兵五千,就算正面作战,孙策也没什么。何况公孙模还有大营可守,孙策应该没那么容易得手。难道是公孙模不听命令,出营迎战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就真的该死了。

信使赶到面前,双手递上一份军报。一看军报上的封泥,公孙度心里就咯噔一下。

封泥上是司马张敞的印,不是公孙模的印。

公孙度后脖颈直冒凉气,连指尖都有些发麻。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公孙模死了,营中无将,司马张敞接管了指挥权。他连忙打开军报,军报内容很长,张敞详细的叙述了公孙模出战的经过,看到公孙模不带步卒,只率领骑兵迎战孙策,公孙度便知不妙,气得破口大骂。

“竖子,竟敢违抗我军令,着实该死!”

许攸从公孙度手中接过军报,迅速扫了一遍,脸色也阴了下来。公孙模战死,大营堪忧,粮草很可能会落入孙策之手。如此一来,公孙度就算走出这片丘陵也无法补充粮草,空有数万大军也无济于事。

“你这几个族人怎么这么没用?一个比一个无能。”许攸忍不住骂道:“五千骑败给孙策一千骑,你怎么能让这样的人担任大将?”

公孙度勃然大怒,反唇相讥。“我的族人虽然无能,却是力战而死,你许子远倒是智计过人,不也一样败给了孙策,葬送了袁本初的大业?”

第1797章心灰意冷

许攸盯着公孙度看了好一会儿,脸色铁青,眼神也变得狰狞起来。

“原来你一直觉得官渡之战是我的责任?”

公孙度有些后悔,当此危急之时,与许攸发生冲突并不明智,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扰乱军心。他心里知道了,却不肯示弱,冷笑道:“纵使不是,也不能说你有功。”

“这么说,此战失利也是我的责任了?”

公孙度沉默,心中说不出的失落。他没有诿过于许攸的想法,只是对许攸的狂傲自负不满,这才出言反击。他知道许攸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但他没想到许攸的反应如此激烈,竟有当场翻脸的意思。由此可见,在许攸眼里,他从来不是什么辽东王,他永远是那个来自辽东的边鄙之人,带着洗不净的寒酸气。

纵是辽西大族,如何能入中原名士之眼?况且他只是小吏之子,因为机缘凑巧,与太守死去的儿子相仿,这都得以举孝廉为郎,如同入赘过继,向来为人不齿,在这些中原名士眼中更不值一提。

许攸当年就曾调侃过他,如今依然不改,以为他窘迫便可臣使之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直到现在,许攸别说是称臣,就连最基本的尊敬都没有,还是居高临下的看他,把他当作那个什么也不懂的边鄙之人。在这一点上,他连郭图都不如。郭图至少还能保持礼节上的尊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