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925(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1538 字 2020-05-11

张苑笑了笑,道:“还真是因人而异,江彬这小子正得势……正如沈大人所言,他是陛下信任之人,要对付起来很不容易。以目前的情况,张氏两个国舅失宠后,就是江彬来执掌军权吧?”

“这不就是你应该防备之事?陛下想让他执掌京师兵马,难道你身为司礼监掌印,不该做出一些反应?”沈溪道。

张苑眨巴着眼睛,过了半晌后,好像明白什么,道:“那按沈大人所说,咱家下一步要针对的并非是张氏一族……他们总归有陛下和您沈大人去对付,咱家只需防着江彬崛起就行了,对吧?”

“对了对了,确实如此,一定要找人把京营大权给拿住,这才是涉及陛下安危之大事……”

说到这里,张苑非常兴奋,再度拱手行礼:“多谢沈大人提点,咱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哈哈,还是您沈大人厉害,无往而不利啊!”

……

……

沈溪出豹房后,先回了吏部衙门,不多时豹房便有御旨下达,由沈溪督办京城逆党案。

至于逆党案细节,正德皇帝没有在御旨中传达,不过这消息当天便传到京城各衙门,而沈溪在执领吏部和兵部的同时,也挟制三法司,这突如其来的大案让原本就总领人事权的沈溪手头权力空前聚中。

得到御旨后,沈溪马上前往大理寺。

接待沈溪的是大理寺卿张纶。

张纶这边已得到正德皇帝颁发的御旨,得知沈溪要督办一桩要案,至于案子细节他并不了解,见到沈溪后也不敢多问,只是问及自己负责的职责。

张纶恭敬行礼:“沈尚书,这衙门您想用,随时都可以……不知需要大理寺调拨多少人手给您?”

年岁上,张纶大沈溪很多,但论朝中地位,张纶跟沈溪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见到沈溪如同见到顶头上司一般,甚至连参见谢迁都未必有这么恭敬。

沈溪道:“本该借刑部衙门办案,但年底年初这段时间刑部事情正忙,便在大理寺这边处理案情。暂时有多少人牵扯到案中尚不得而知,一切以皇命为准!”

沈溪拿出正德皇帝来当幌子,也可说是最大的紧箍咒,朝中任何人都不能说三道四,否则就是欺君罔上。

本身张纶并不属于任何派系,但到底是文臣,沈溪对他的信任还是有所保留,到大理寺卿这职位,论在朝中的资历已算不低,想要完全调配并非易事。

张纶听出沈溪有打官腔的意思,苦笑道:“下官唯沈尚书之命是从。”

沈溪点头:“本官先成立一个工作小组,你派几名属官加入便可,案子尽可能不扩大化,若有贼首只管先惩戒贼首,杀一儆百,让朝堂恢复安宁便可。”

张纶试探地问道:“这案子听说牵扯到了皇室中人?”

实在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张纶想从沈溪这里打探一些案子的内幕。

沈溪却直接摇头:“事不宜多说,陛下只是委派差事,具体情况要等进一步落实。倒是坊间有不少传闻,应该派人压一压,不得让人再对案情有更多非议。”

张纶一怔,随即恍然:“也是也是,民间那些人吃饱了没事干,总是在茶余饭后谈论朝廷是非,确实该好好惩治一下……现在该跟顺天府那边打声招呼了吧?”

沈溪道:“由大理寺派人到街头巷尾张贴公告,不让人随便议论便可,何须惊动顺天府衙门?”

张纶笑着点头,心里却在打鼓,暗忖:“这本来就该是顺天府和下辖两县衙门该做的事,怎还轮到大理寺具体办事?大理寺有那么多衙差吗?”

以张纶想来,事不关己最好,不过沈溪已点名大理寺衙门作为办案场所,并且要大理寺上下配合,张纶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配合。

张纶道:“回头让宗献来陪同沈大人办案,这……下官很多事不方便出面……”

本来以大理寺卿本人配合沈溪办案最为合适,但张纶属于老奸巨猾的类型,自己不想出面,就让手下顶替,他想到的是之前帮沈溪处理李梦阳等人案子的大理寺少卿全云旭。

沈溪本来就对张纶这样处世油滑缺少担当的大臣没多少好感,宁可多用年轻人来帮忙处理事情,不管这些人政治倾向如何,但至少会做实事,同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

沈溪颔首道:“宗献之前做事还算得体,这次由他来帮本官的忙,再合适不过。至于衙门内的差役,先安排去张贴公告,工作小组本官自会安排他人加入。案子结束后,连衙门带人一并归还。”

张纶想了想,大概明白沈溪的意思,笑道:“沈尚书如何安排,下官遵从便是。牢房那边……”

“牢房便不必了。”

沈溪道,“这案子牵扯不是太大,可能只是叫几个人来问问案情,处理一下便可,若有人需要问罪,会在衙门临时设个关押之所,随便找个厢房,能关人就行。”

张纶恭维:“还是沈大人高明,下官都听您的,这就去安排……”

……

……

这边张纶紧忙调派人手协助沈溪。

但因年前京城各衙门已基本处于停工状态,临时找人没那么容易,过了中午全云旭和几名大理寺属官才匆匆赶来,配合沈溪工作。

沈溪向全云旭吩咐:“此番不需要有太多人协同办案,很多时候请来问话的都是朝中勋贵,可能需要先准备好椅子、茶水等。”

全云旭问道:“那大人,公堂不知该如何设置?”

沈溪一摆手:“摆几把椅子,随便找几个人陪同,防止有人冲撞本官便可。”

第二三八四章移驾审案

沈溪在大理寺开衙之事,并不算秘密,很快为谢迁所知。

谢迁本在准备年后官员升迁考核,等于说要阻击沈溪的考核结果顺利通过,却突然得知这个消息,心里非常不痛快。

“……大概意思是说,这案子归之厚管,且可调动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人参与,至于吏部那边,本就在之厚管辖下,他要征调谁也非常容易,这案子多半涉及朝中勋贵,尤其是两位外戚!”

王敞亲自登门把消息告知。

此时谢迁没在自家府上,而是在他那长安街的小院内,本来小院很安静,却因王敞的到来变得躁动不已。

王敞也是从沈溪回吏部衙门做准备时得知一些情况,马上来跟谢迁说明。

谢迁道:“那他人呢?”

“滞留大理寺,至今未归,可能今日就要问案。”

王敞道,“豹房派人卸了寿宁侯和建昌侯军职,现下御旨已到五军都督府,不出意外的话,那边会有人来找谢阁老议事。”

谢迁仔细思索其中关节,此时下人进来通禀:“大人,五军都督府派人前来知会,说是豹房派出人马将寿宁侯府和建昌侯府给团团围住,不允许任何人进出,还说牵扯到了谋逆大案。”

谢迁紧忙问道:“寿宁侯和建昌侯今日不在军中?”

下人愣了下,摇头:“不知。”

谢迁紧忙将手上已准备好的案牍放下,当即要出门,王敞问道:“谢阁老是怕两位国舅闻讯后铤而走险?”

谢迁气恼地道:“胡闹,真是胡闹,连外戚都敢随便乱动……之前陛下亲征时,两位国舅镇守京师,没有出何乱子,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为何要这般着急动手?若是出了什么偏差,如何跟太后娘娘交待?”

王敞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谢阁老这是为了京师安稳,而不想动京城几大势力……外戚张氏兄弟虽然平时也胡作非为,但到底还是维持了京城的稳定,且是太后的亲弟弟,若是君臣交恶,势必影响到太后跟陛下母子间的关系。”

谢迁道:“老夫这就去大理寺问个清楚。”

王敞急忙道:“谢阁老还是不必去为难之厚了,他到底是受皇命所托,且他查案未必会牵涉到外戚,这只是豹房派人去监督两位国舅,以防不测……若是有真凭实据的话,也不该只是派人去围住两位侯爷的府邸,而是直接抓人了。”

谢迁突然站在那儿,好像是被王敞的话说动。

过了一会儿,谢迁回过头看向王敞,问道:“那意思是,现在案子只是刚开始,没说要审到谁,只是如今外面对于外戚谋逆的事情传得有鼻子有眼,所以陛下派人先将两侯府给看管住?”

“对,大概就是这意思。”

王敞终于松了口气,因他知道谢迁的脾气,也知谢迁在当上首辅后雷厉风行的性格,觉得能劝住谢迁不去找沈溪很难得。

谢迁道:“案子什么时候不好查,非要到年关时来审,这到底是何缘故?不过却也正好,估摸寿宁侯和建昌侯今日并未到衙所,被直接拘押府中,如此也能保证京中安稳。”

王敞问道:“那现在是否要找人跟五军都督府那边打声招呼?”

谢迁未答,此时门子又进来道:“老爷,又有探子回禀,说是大理寺派人去各处张贴布告,说是禁止京城百姓谈论逆党案,今日城中很热闹,百姓纷纷上街,聚集在布告前指指点点。”

“他又想干什么?”

谢迁老脸横皱,“说是不闹腾,却把事情弄得沸反盈天……现在怕是连不知情的闲杂人等也会问上两句。”

王敞琢磨一下,道:“现在案子指不定牵扯到谁,还是先维持朝中安定为妥,不过今日朝中各衙门的人也不多,若是想让大臣们安心,怕是要挨家挨户去说。”

“不用了。”

谢迁摇头道,“既然决意走仕途之路,难道不知在京城当官需要秉承基本的原则?闲事莫理!既然他们没牵扯进案子,就不该怕被追责,若是之厚敢妄加定罪,老夫绝不轻饶!”

王敞心里不由感慨:“我的首辅大人,难道到现在你还不明白,这已不是你随便说两句话别人都会跟着你走的时代了?陛下给了沈之厚权限,就是要让朝中那些反对声音闭嘴,不过以沈之厚的为人,到底不太可能公报私仇。”

此时下人过来道:“大人,马车已备好。”

谢迁道:“先去一趟都察院,老夫想知道这案子有何隐情,牵扯到谁,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

……

王敞不太明白,为何谢迁问案要先去都察院。

其实都察院今日没什么人,年底所有衙门都在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准备休沐,左右都御使、副都御使少有当值的,通常是佥都御史以及监察御史在做一些琐事。

王敞本要跟谢迁同去,但想到自己作为吏部右侍郎,不该更多牵扯进案子中,就在出了小院后往吏部衙门去了。

在这件事上,王敞还是秉承着明哲保身的儒家处世之道。

而在谢迁前往都察院时,建昌侯府和寿宁侯府已被官兵团团困住,而当天建昌侯张延龄并不在自家府宅,不过也没到军中,而是到了哥哥寿宁侯府中,当天晚上会有个团圆宴,加之前一天他在寿宁侯府多喝了几杯,一直到后半夜才睡下,到中午都没睡醒。

直到下人惊慌失措前来通禀,张延龄才知道两家府宅被围了的事情。

“岂有此理,简直不把本侯放在眼里!”

张延龄匆忙出了屋,气急败坏便要去找堵门的官兵理论,却在前院被张鹤龄拦了下来。

张鹤龄已先一步去问询情况,在得知是皇帝下令后,顿时生出一种“大势已去”的悲凉感,见弟弟过来,他怒喝道:“作何去?”

张延龄问道:“大哥,听说外面有兔崽子把咱府宅给围了?”

张鹤龄黑着脸回道:“是。至于为何,你该清楚,现在事情已惊动陛下,听说领御旨审案之人,是沈之厚,这下你总该知道紧张了吧?”

“是沈之厚又怎样?他还能无中生有不成?”张延龄道,“之前大哥提醒的事,我都已经办妥了。”

张鹤龄似是怪责张延龄当着下人的面把事说出来,一摆手:“你们都退下,记得若是有人强闯进来,一概不得阻拦。”

“大哥,你这算什么意思?咱就等着束手就擒?”张延龄觉得很不甘心。

张鹤龄道:“这你都看不明白?这明摆着是有人见到咱兄弟二人不在军中,趁着蛇未出洞时先将洞口给堵上……怎么着,你还准备冲出去,回到军中,公然造反不成?那纯粹是找死。”

张延龄气急败坏地道:“早知道这样的话,昨日我就不该听你的,从军营中回来……今日沈之厚那小子也不敢如此嚣张!”

张鹤龄叹道:“现在说这些没用,我出去问过了,是江彬派来的人,还有几个百户的锦衣卫人马,人数倒不太多,名义上也只是来保护而非要拿你我去问罪……现在只希望能早些派人传信出去,让太后知道此事,由太后出面帮忙调停。”

“对对,有姐姐在,看谁敢嚣张。”

张延龄似乎也理清了思路。

张鹤龄瞪着弟弟道:“你啊你,若非你胡作非为,何至到如此境地?希望沈之厚审时度势不要深究,否则你我都逃不脱干系。”

张延龄有些不甘心:“大哥,你的意思是,咱还要求着他不成?”

“你能求得了再说这话……”

张鹤龄没好气道,“沈之厚现在于朝中势力,连谢于乔都对付不了,除了陛下能差遣他外,怕是旁人说什么都无用,若实在不得已,别怪为兄我大义灭亲!”

……

……

本来年底京城一片平和。

但随着除夕日全城兵马调动,城内又兵荒马乱起来。

不过过了中午,街上行人明显减少,尤其是在看大理寺张贴榜文后,时值大年三十,城内又掀起一场大的政治风波,百姓都明白事理,但凡跟自己无关,一概高高挂起,把房门一关便过自己的小日子。

随后顺天府出动衙差,加上豹房调动的锦衣卫,京营军权很快便被朱厚照派去的人拿下。

等消息传到大理寺,沈溪组建的工作组才正式开始办公。

在这之前,必须防备有人乱来,甚至连朱厚照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这更多来自于沈溪的提点,其中江彬起了很大的作用,来大理寺传递消息的也是江彬本人。

江彬道:“沈大人,您差遣的事,在下均已完成,若是要拿什么人,您只管吩咐一声,在下立刻派兄弟把人拿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