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606(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1403 字 2020-05-11

张苑咬着牙,只能愤怒甩袖,望着沈溪随同戴义一起入内。

等人进去后,张苑愤然自语道:“好你个戴义,本以为你会听咱家的话,咱家发达了也可提携你一把,让你继续留在司礼监,既然你如此不识相,胆敢跟咱家争夺圣宠,那可就别怪咱家对你手下无情!”

……

……

沈溪对于张苑跟戴义等人争斗,并不是很在意。

不管是张苑上位,还是戴义最终上位,在沈溪看来差别不大,这些人即便拿下司礼监掌印之位依然要倚重背后的势力,宦官在做事上不可能完全听从外臣,像萧敬那样为人谨慎谦和的司礼监掌印,可遇而不可求。

无论司礼监掌印太监职位最后归属了谁,直接受到影响的都是阁臣,尤其是内阁首辅谢迁,而不是他这个兵部尚书,对此沈溪不是很上心。

进到乾清宫内,照理说这里已不陌生,但沈溪此番光临,还是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因为朱厚照实在不靠谱,身为皇帝不务正业,即便之前沈溪有过几次面圣,但基本都不在乾清宫内。

原本皇帝面见大臣的地方,现在反倒成为了摆设,沈溪面圣必须要到宫外豹房去,不伦不类,让沈溪觉得这天子之威如同儿戏。

乾清宫大殿桌案后面,朱厚照坐在龙椅上打瞌睡,此时的小皇帝已非常疲乏,吃喝玩乐一宿,清早本来就是人最疲倦的时候,加上他刚刚从灯红酒绿中归于平静,身体从紧绷到放松,能有精神就怪了。

戴义上前行礼:“陛下,沈尚书来了。”

“嗯?”

朱厚照闻言抬起头来,面色稍微有些发红,不知是因为饮酒过量,还是因为感染了风寒。

朱厚照看着沈溪,勉强一笑:“沈先生到了?请坐……赐座!”

周围没什么人,戴义亲自去搬了一把椅子过来,放在沈溪身后。戴义笑道:“沈尚书可真有福气,能得到陛下赐座……”

这种恭维话,沈溪听进耳朵里都感到难受,他发现现在宫里这些太监对他都很巴结,张苑到戴义已经算是宫里太监中除刘瑾之外地位最高的存在,现在为了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都在拼命恭维他,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

沈溪恭敬行礼:“微臣只是前来奏禀军情,不敢君前失礼。”

朱厚照道:“沈先生,咱们又不是外人,这里也没外人,坐下来说话方便些,不必太过拘礼。”

沈溪心想,就算你朱厚照说得在理,但我身为臣子,跟君王奏报事情时坐着说话,未免有些太过不懂规矩了。但随后仔细一想,朱厚照从来都不是一个讲规矩的人,若太坚持反倒惹得大家都不愉快,于是沈溪只得坐下,但还是保持谦恭的姿态。

朱厚照问道:“沈先生,之前朕已问过张公公,得知前线一些情况,看来宣府这场仗,有些拖延啊,不知多久能出结果?这都已快一个月了吧?”

沈溪打量朱厚照,心里多少有些无奈。

瞧这皇帝做的,昏天暗地一个月,连时间都搞不清楚,一门心思只要最后的结果。

这是一个不注重过程的帝王。

沈溪回道:“宣府战局存在诸多变化,如今鞑靼人尚未攻破张家口堡等处堡垒,没有办法进入我大明腹地,这便已是前线将士的功劳。”

朱厚照皱眉:“朕知道前线将士功劳不小,但朕要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沈先生不是不知,朕之前因上一次胜仗……折损一些面子,若不能弥补的话,或许被人笑话……朕就指望这场仗了,可一直不出结果,让人着急。”

说着,朱厚照又用热切的目光望着沈溪,“沈先生,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战局进程?最好能在三五天内,取得一场大捷,以慰军心民心?”

沈溪心道,这熊孩子显然把战争当成孩童过家家,又或者纸上谈兵,画个进攻的箭头,可不代表能把箭头所指区域完全占据。

沈溪道:“如今两路人马齐聚宣府,鞑靼主力也云集于宣府关外,陛下迟迟不肯调动三边兵马回援,鞑靼人无所顾忌,自然战事呈焦灼状态!”

朱厚照无奈地道:“之前不是说了吗,调动三边兵马,耗时日久,实在没那必要,还不如从京营调动人马过去。”

沈溪摇头:“调动三边兵马可以作为幌子,至少鞑靼人知道我大明与其死战到底的决心,乱其方寸,如此才能让前线将士寻觅到战机,进而破敌制胜。”

朱厚照道:“难道就没别的办法吗?”

沈溪未置可否,语重心长道:“除非陛下制定诱敌深入之策,放弃张家口堡,任由鞑靼主力进入宣府腹地,再举兵将其歼灭……这恐非良策,一旦有所偏差,那居庸关、紫荆关等长城内关会告急,京师危矣!”

朱厚照眉头微皱,一副深沉的模样。

至于他到底想什么,沈溪无从知晓,但见朱厚照精神萎靡,便知其难以聚精会神想事。

半晌后,朱厚照才问:“诱敌深入,还是太过危险,这次鞑靼人倾巢而动,若是再出现三年前的状况……朕登基日短,怕是不能让臣民一心共御外辱,这场仗不那么好打。”

沈溪没有插话,这种事还是要朱厚照自行决定。

他知道,虽然朱厚照不管事,但始终贵为天子,涉及军国大事,还是要朱厚照乾纲独断。

朱厚照打量沈溪,问道:“沈先生,若是朕和你亲自领兵出征,你看胜算有多少?”

不知不觉之间,朱厚照又提出御驾亲征,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沈溪已经有些不厌其烦。

沈溪心说:“不止一次跟你解释过,你御驾亲征跟找死没什么区别,还非要往这方面想,难道你就这么崇尚个人冒险主义?”

沈溪摇头:“胜算不大。”

朱厚照咧咧嘴:“就知道先生你不会同意让朕亲自领兵,那你看这样可好,朕想取得这场大捷,以此奠定军心民心,不如就由沈先生您亲自领兵,朕就不去了,若是能取得一场辉煌的大捷,留名史册,朕永远都会记得沈先生您的功劳。”

面对朱厚照热切的目光,沈溪简直有想破口大骂的冲动。

这熊孩子,简直是在给自己出难题,这场战事从一开始,沈溪就没有亲自领兵上前线的打算。

戴义却在旁边笑着帮腔:“这样好,这样好,有沈尚书英明指挥,这场仗必然可以得胜!”

沈溪没有应允,道:“陛下难道不认为,宣府周边兵马,建制过于复杂?”

“嗯?”

朱厚照眨了眨眼,有些不解地问道,“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沈溪道:“陛下先派王守仁和刘瑾前去,之后是胡琏领京营和地方人马往援,若让臣再领兵,那宣府兵马将会陷入各自为战之境地,于大局反而不利。”

朱厚照笑道:“这没关系,只要沈尚书去前线,必然一切指挥权,都会落于沈先生手上,沈先生可以全权指挥宣府乃至九边之地所有兵马,绝对不会乱套。”

沈溪摇头:“设想是一回事,但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朱厚照惊讶地问道:“此话怎解?”

面对朱厚照和戴义疑惑的目光,沈溪好整以暇道:“九边军务自成体系,若是从三边回调人马,边军互相配合,最为妥帖,若增加一路人马,则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各路人马之间为了功勋和面子,自然要你争我夺,在跟鞑靼人交战中无法做到彼此精诚合作。”

朱厚照脸色很不好看,显然不想听到自己手下将士无能的言语。

沈溪却好像完全不知朱厚照所想,继续贬低大明将士的作战力。

“以宣府地方人马为例,宣大总督孙秀成因之前虚报战功之事,对兵部早有成见……陛下切莫问这件事他如何知晓,毕竟连刘瑾刘公公都被安排为监军去了宣府,孙秀成难道会嗅不到其中透露出的气息?”

“若臣再领兵往宣府,孙秀成必然会对微臣所做之事百般阻挠,以至于战事并不会按照预想方向发展。”

朱厚照叹道:“看来,沈先生不愿意相信宣大之地那些将领。”

沈溪面色沉静,道:“陛下设想中,宣府这一战应手到擒来,但纵观历朝历代,跟草原部族交战,中原王朝负多胜少,就在于草原民族的骑兵无法克制……其实陛下征调三边兵马回撤乃上上之选,若不接受,只能静待宣府战事缓慢拖延下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我大明边军取得胜利。”

“唉!”

朱厚照最后长长地叹口气,道,“也罢,朕若连沈先生都不相信,也就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戴义看着朱厚照,似乎想劝阻,但又不敢开口。

朱厚照一咬牙,道:“既然沈先生说,征调三边人马回撤能取得大捷,朕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就按照沈先生说的办,朕即刻下旨,一切听从兵部调遣……沈先生,这样总该没问题了吧?”

沈溪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陛下英明。”

朱厚照被沈溪恭维,显得很开心,道:“这不算朕英明,而是沈先生见识高远,其实翻来覆去,最后还是要征调三边兵马回来,或许派胡琏胡卿家带兵去宣府,有些不值当吧。”

沈溪摇头道:“若能好好配合,还是能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来。”

朱厚照显得很自信,道:“承蒙沈先生吉言,若是这一战可得胜,先生的战略布局,居功至伟。”

这边君臣间互相恭维,戴义听了却发愁。

若是换作以前,他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供朱厚照参考,但现在要巴结沈溪,有些话就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陛下对沈尚书完全信任,甚至连调动兵马之大权都托付给沈尚书,沈尚书大权在握,难保不会生出二心,这权臣当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刘瑾的事情尚未结束,莫不是又要冒出个沈之厚来?”

戴义心中已经把沈溪当作权臣看待。

宫里的老太监,始终把自己摆在皇室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谁威胁到皇权安稳,他们最是敏感。

大臣谋朝篡位,对于朝臣来说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

谁当皇帝,都需要臣子执掌朝政,传统儒家思想不在乎改朝换代,只要不是外夷入寇占据中原便可。

但太监就不同了,太监跟皇家命运捆绑在一起,比之一般大臣,更在意皇位传承,还有皇嗣正统等问题。

第一八一九章论政

朱厚照全盘同意了沈溪的用兵计划。

但他却像倒苦水一般,说出自己的想法:“沈先生,这场仗对朕而言无比重要,要是能打赢,谁都佩服朕,可一旦输掉,朝野臣民都会看不起朕,甚至会将朕的一些缺点放大了说,影响大明江山社稷稳定。”

沈溪幽幽问道:“陛下似乎许久没过问朝政了吧?”

朱厚照面带愧色,咳嗽两声:“朝中有谢阁老和沈尚书这样能干的忠臣,就不需要朕再操心了吧?当初父皇在世时,也不是事事都亲力亲为。”

沈溪不想苦口婆心劝朱厚照回归朝政,他知道这一切都属徒劳。

以朱厚照的生活环境,根本不知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如此浮躁心态,让他专心朝政,正经没几天又会原形毕露。

沈溪道:“陛下不知之前朝中有人擅权?”

朱厚照眨了眨眼,惊讶地问道:“沈先生说的那个人是谁啊?擅权,怎么个擅权法?”

戴义想提醒沈溪不要说,但张开嘴临时却迟疑了。之所以畏首畏尾,显然他心里也很清楚,在朱厚照和沈溪交谈时,他这个皇室家奴在旁听着就是一种罪过,如果再插嘴,那就是自找麻烦。

沈溪道:“既然陛下不知,那臣就不提了。”

这话勾起了朱厚照的兴趣,他眉头紧皱,紧盯着沈溪问道:“先生好生没趣,话居然只说一半,之前朕也不知从何处听来……据说是刘瑾权倾朝野,先生说的那个人就是他?”

沈溪微笑着问道:“陛下这话从何处听来?”

师生二人好像闲话家常,戴义在旁听得心惊胆颤,已有告退的想法,但朱厚照没有出言吩咐,他不敢造次。

朱厚照道:“让朕想想……好像是李荣说的,有一次当着朕的面,李荣居然跟刘瑾扭打起来,那时李荣把刘瑾贬得一无是处,那时朕便在想,不会是刘瑾这狗奴才背着朕,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吧?”

“先生,你在朝中,听说的事情应该很多,何不跟朕说说?”

沈溪淡然道:“臣所言,陛下听得进去吗?”

朱厚照笑道:“虽然朕有些困倦,但既然是先生教诲,朕还是能听进去的,这朝廷上下,朕能信任的人不多,先生恰好是其中一个。”

沈溪想了下,最后还是摇头:“若陛下不想亲自打理朝政,应委托职司人员管理,以大明规矩,内阁大学士拟定票拟,司礼监负责帮陛下朱批,代天子行批阅大权……若是可以协调好,奏本即便不经陛下之手,也可获得妥善解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