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的灯笼照映下,侍卫将豹房大门死死堵住,不允许大臣进入,街道上零星停着马车和轿子。
沈溪下了马车徐步而行,却被焦芳抢先一步赶到豹房门前,此时等候在那里的大臣有六七名,其中有礼部尚书周经、刑部尚书屠勋、工部尚书李鐩。
加上沈溪这个现任兵部尚书,还有兼着吏部尚书职的焦芳,豹房这边居然一下子来了五位尚书。
朝中重臣不约而同跑到豹房来求见天子,尚属首次。
先到的人中,周经这个礼部尚书地位最高,见焦芳和沈溪前后脚而来,先一步上前迎接,拱手行礼:
“连孟阳兄和之厚老弟都过来了,这下六部衙门差不多快要凑齐了吧?”
周经资历很老,天顺六年的进士,如今为官已历四十六载。
沈溪跟周经算是老相识,当年沈溪不过是个举子,拜会刘大夏时就见过时为户部尚书的周经。
当时户部亏空案,周经丢官去职,一直到朱厚照登基为帝,才由附逆刘瑾的甘肃巡抚曹元举荐,得以回朝任礼部尚书,而曹元,正是周经的女婿。
论地位,身为礼部尚书的周经,比兵部尚书沈溪高上一等。
沈溪对周经的印象不错,当年户部亏空案其实跟周经关系不大,之后这些年不断有大臣举荐周经回朝,可见民间对周经的清议颇佳。沈溪上前见礼,周经对沈溪笑着点头,不过随即他又将目光落在焦芳身上,问道:“孟阳兄也是为弹劾御马监监督太监魏彬的事情而来?”
焦芳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没料到会在豹房外见到这么多同僚,当下看了沈溪一眼,道:“老朽随之厚过来,他说有紧急军情奏禀陛下。”
周经和屠勋等人正在为无法面圣而苦恼,闻言眼前一亮,屠勋连忙凑上前问道:“是宣大前线的军情?”
沈溪面对众人热切的目光,微微拱手,笑而不语,这让在场的大臣有些尴尬。
工部尚书李鐩跟沈溪关系不错,不想多问,其余几位则觉得沈溪有些不识相,长者问话,他居然不答。
还是周经出来为沈溪解围,笑道:“看来之厚要奏禀的事情关系重大,既如此,便着人进去通禀一声,我等也好跟着进去面圣。走走!”
由周经号召,众大臣都往豹房走去,等到了大门前,依然被侍卫拒之门外。
侍卫领班道:“诸位大人,可别让小的为难,此地非诸位面圣之所,若要面圣,还是移步宫门为好,若再久留的话,我等担待不住……请诸位大人早点儿打道回府,免得我等难做!”
周经就好像笑面佛,乐呵呵道:“有何为难的……只管进去通禀便可,眼下有紧急军务,这位你们应该认识,兵部沈尚书,那可是陛下器重之人,他有重要军情通禀,难道尔等还要拒之门外?若前方军情有变,不知是否能担待?”
周经拿出军国大事作为要挟,那些忠于职守的侍卫兜不住了。
侍卫领班脸色一变,道:“诸位大人稍候,卑职这就进去通禀。”
众人一看便知道眼前这班侍卫经不起吓唬,周经三言两语便打发其头目进去通报,满心以为很快就能见到朱厚照。
只有沈溪知道今晚要面圣的话,困难重重。
果然,不多时那位侍卫领班折返出来,客气地抱拳行礼:“诸位大人请见谅,您们依然不得入内!”
就算笑容常在的周经,也不由怔住了,诧异地问道:“这是为何?难道陛下对前方军情不闻不问?这位将军,可有进去见过陛下……”
侍卫领班默不作声。
沈溪从其飘忽不定的眼神,便知此人进去后没见到朱厚照,而是见了顶头上司,比如说钱宁、张苑和戴义等人,被打发出来阻挡大臣入内。
焦芳斜着看了周经一眼,道:“伯常,既然见不到陛下,且夜已深,吾等该回去了。之厚,你是否要回府?”
这些人中,只有焦芳前来的目的不是为弹劾魏彬。
焦芳意图明确,文官集团想做什么,他就拼命拉后腿,尤其谢迁和沈溪要做的事情,更是非阻止不可。
现在看起来沈溪地位不高,但阉党最忌惮的其实只有沈溪一人,毕竟现在沈溪深得皇帝宠信,可跨过内阁和司礼监行事。至于地位更为尊崇的谢迁,却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内阁权力主要掌握在与司礼监狼狈为奸的焦芳手中。
沈溪道:“既然是紧急军务,自然要面圣呈奏,今不得见,便是守夜也在所不惜。”
焦芳本以为沈溪会知难而退,却未料这小子也是犟驴一个,心想:“怎跟谢于乔性格如出一辙?这可跟以前我听闻的圆滑世故的沈之厚有本质的区别,莫不是他别有目的?或者他是想等我走后,再设法面圣,弹劾魏彬,甚至参劾我和刘宇?”
周经笑道:“既然之厚要等,我等也不急着回去,便在这里一同等候就是……这些天晴空万里,京师气温急速回升,几有炎夏之感,正好可以在这儿吹吹风纳纳凉,顺便絮叨絮叨。”
刑部尚书屠勋、工部尚书李鐩以及后面的大理寺卿张銮、通政使王敞都过来应和周经的话,表示愿意一起等待,这让焦芳越发着恼。
这些人都不走,若他独自离开,意味着这里发生什么事他将一无所知。
周经很高兴,道:“既然诸位都不走,正好唠唠嗑,与诸位参详一下朝事……之厚,你意下如何?”
沈溪笑着点头:“甚好!”
沈溪说着看了焦芳一眼,道,“焦阁老毕竟年事已高,若要回府休息,便早些回去,在下恭送。”
焦芳心想:“一群狡猾的狐狸,老的少的都有。”
谁都不走,焦芳自己也不打算离开,他选择死皮赖脸留下,想知道沈溪到底想耍什么花样。
侍卫领班行礼:“诸位大人,你们留在此处,实在是让小人难做啊!”
“有何关系?”
周经笑着说道,“我等离大门远一些,不打搅诸位公事……孟阳兄、之厚,我们走几步叙话,这里到底不是朝堂。”
焦芳注视沈溪,但见沈溪神色平常,不见有何变化,心里不由开始猜测沈溪用意。
几人走到距离豹房大门三四丈远的地方,周经让下人从马车上搬出马凳来,道:“地方简陋,没有桌椅,便宜行事吧!”
沈溪让王陵之把自己的马凳也搬过来,很快大家伙儿落座,就算乘轿而来没带马凳的,也都跟旁边的人挤一挤,重臣们围坐一起,倒有几分朝议的感觉。
只有焦芳觉得眼前的画面很荒唐,没有屈尊落座。
周经招呼道:“孟阳兄一起如何?”
焦芳冷笑一声,没有应答,因为他要坐的话只能跟沈溪一起,沈溪的马凳只坐了一个人还有空位。
沈溪对杵在那儿的王陵之道:“去找门房要张椅子过来。”
周经惊讶地问道:“之厚,这怕是……不妥吧?”
沈溪笑着一摆手,没多解释,王陵之还真去了,而且真的讨了把藤椅过来,等藤椅放下后,沈溪起身道:“焦大学士请入坐!”
在场几人都看向焦芳,只有这么一张椅子,一般人可不好意思落座,但在场人中以焦芳地位最高,坐下来也没什么问题。
最终,焦芳落座。
说是要坐下来谈事,但很多事本身就极敏感,有焦芳这个阉党魁首在,谈论起来实在不方便。
若要谈论各衙门的事,各人都不想张嘴,毕竟白天已经够辛苦了,不想晚上还被公事羁绊,但要谈论别人长短,又不想招惹是非。
周经一看场面尴尬,不由打量沈溪,寻找话头:“之厚,之前你说有紧急军情呈奏陛下,不知可否详细一说?莫非宣大前线有了胜败?”
沈溪微微摇头:“面圣才可说的事情,焉敢轻易泄露?”
若有旁的年轻后生如此故作神秘,必然会被这群老家伙抨击至死,但对于沈溪,这几人都没辙。
论地位,兵部尚书或许不及阁臣和礼部尚书尊贵,但论实际地位,得圣宠的沈溪甚至还在几人之上。
而在对抗以刘瑾为首的阉党上,朝臣都在看谢迁和沈溪,谁都知道沈溪在朝中地位非同小可,没人将沈溪当作普通后生看待。
周经笑道:“既然之厚不肯说,那就作罢,不如说说兵部刚开设的军事学堂,不知如今学生几何……”
又是没有营养的废话!
第一七九八章非唯一途径
豹房门口都能凑起一桌马吊了。
焦芳、周经、沈溪和屠勋坐在四方正中的位置,其余官员则挂边角,像李鐩、王敞和张銮三人基本没什么发言权,更别说是官秩靠后的几位。
周经笑呵呵道:“孟阳兄年岁不小,作何不回去高床暖枕歇着?要不,咱们一起回?还是让之厚这样年轻力壮的后生留下,索性宣府战事跟你我关系不大。”
焦芳瞪了周经一眼,搓搓手道:“老朽顶得住!”
周经笑而不语,目光却往沈溪身上瞄。
光是这暧昧的眼神,沈溪便知道,周经应该是得到谢迁的授意,专程来豹房这边吸引火力,无意中帮了他的大忙。
又过了半个时辰,街面上刮起了风,吹得树叶刷刷作响。周经有些撑不住了,毕竟现在已经是秋天,就算白天再热,晚上也会降温,昼夜温差很大,于是提议:“几位,若是挨不住的话,咱们在中间点个火堆如何?”
李鐩又好气又好笑:“亏周尚书想得出来,这儿可是豹房,若在此地生火,岂不惹来麻烦?”
周经哈哈一笑:“只是看尔等沉闷,说个笑话来听听罢了……唉,看到之厚红光满面,对这寒风似无所觉,不由想起自己年轻那会儿……”
焦芳发现,周经的废话特别多,根本就没有任何营养,让他直打哈欠。
不过焦芳警惕的目光时不时往沈溪身上瞄,他想得很明白:“只要沈之厚进不去豹房,无法面圣,弹劾魏彬的事情就难以成功!”
几个官员尽扯些没用的,沈溪这边是有问才答,其余时候则坐在那儿沉思。
“谁说要弹劾魏斌只能见陛下……”
……
……
夜里起了大风。
狂风呼啸,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晴朗几天的京城气温陡降。豹房外等候的众人,有人终于忍不住回轿子或马车上取暖。
沈溪、焦芳、周经和屠勋却杠上了。
只有沈溪还能正襟危坐,焦芳、周经和屠勋到最后都兜着手弯着腰,身体蜷缩在一起,一个个心里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到了三更天左右,城中已彻底安宁下来,寿宁侯府内,却有知客匆忙往家主张鹤龄歇宿的院子奔去。
“砰砰砰!”
敲门声响起。
张鹤龄本已睡下,被这激烈的声音惊醒,喝问:“谁啊?”
外面传来知客的声音:“老爷,府上有人拜访。”
张鹤龄简直想揍人,自己府中平时是有一些人前来,但基本都是一些投机取巧的士子,希望通过攀附关系而获得晋升朝堂的机会。
张鹤龄怒斥:“不懂规矩吗?这么晚了,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见。何人啊?”
知客道:“是内阁首辅谢迁。”
张鹤龄被谢迁的名头镇住了,只能无奈地起身穿衣,妾侍从被子一角露出一节雪白的藕臂,抓住张鹤龄衣角问道:“谢阁老不是跟老爷不对付吗?”
“妇道人家,问这些做什么?”
张鹤龄虽然不像弟弟那样招惹一堆女人,但十几房妻妾还是有的,且他对妻妾的态度都很冷淡。
等张鹤龄到了前面正堂,知客大致说明白怎么回事。
张鹤龄板着脸自言自语:“谢迁从来没曾登门,今日为何在午夜时分造访?不必说是有要紧事……”
知客不知张鹤龄是自问自答,委屈地道:“老爷,您问小人,小人从何得知?”
张鹤龄让人将正堂烛火点燃,他到底是侯爵,自恃身份,没有出去恭迎,让知客代劳,自己则端坐堂上等谢迁到来。
不多时,谢迁在呼呼风声中来到房门口,张鹤龄仔细辨认一下,果然是谢迁,而不是有人招摇撞骗。
谢迁见到张鹤龄,心底极为不屑。
张鹤龄年岁不过三十,却已是侯爵,还仗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为,就算以前谢迁没有弹劾过张鹤龄,对其态度也不是很友善。
谢迁微微拱手,当作行礼。
张鹤龄站起身来,上前几步权当迎接,挤出一丝笑容问道:“谢尚书作何深夜来访,可是朝中有大事发生?”
张鹤龄思来想去,似乎只有涉及京城防备,身为首辅的谢迁才可能会大半夜的来找他。
毕竟张鹤龄控制着京营,皇帝又不管事,若外夷入侵,谢迁手头无人无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到寿宁侯府上调兵遣将。
谢迁道:“非也非也,老夫来找侯爷,是想请侯爷帮个忙,与老夫一同入宫,弹劾御马监监督太监魏彬!”
听到这话,张鹤龄瞪大眼睛,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他怎么都料不到,谢迁居然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跟他提弹劾魏彬之事。
张鹤龄之前脸色倒也和善,毕竟猜想谢迁是来谈军国大事,但知系涉及弹劾阉党要人,脸色立即转冷:
“谢尚书不是开玩笑吧?此等事,跟本侯何干?”
谢迁不跟张鹤龄多废话,直接道:“弹劾魏彬成功后,三千营纳入兵部管理,京营每年预算照旧,内阁和兵部不予干涉,侯爷以为这个条件如何?”
张鹤龄又是一阵错愕,原来谢迁上门来是为跟他谈条件。犹豫良久,张鹤龄才问道:“如今陛下在宫中?”
谢迁摇头:“陛下滞留豹房不归……不过弹劾魏彬,并非要在陛下面前弹劾,只要太后发话,魏彬权势必然不保,若寿宁侯不随老夫入宫,老夫只能自己去见太后!”
张鹤龄立即想到,自己的姐姐一向对谢迁信任有加,如果谢迁入宫,很容易便见到张太后。
“阁老不必心急,不如坐下来详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