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408(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1493 字 2020-05-11

以鞑靼骑兵的冲击力,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将明军杀得人仰马翻,最后轻松获胜。

那还是明军相对强悍的边军,边军尚且如此,更何况没有实战经验的京营兵?

显然沈溪对麾下官兵的调教,要优于边军将领,而且沈溪统领的兵马连战连捷,士气高涨,胆怯心理相对薄弱。

这一战开战后,士兵们并不显得多慌乱,基本能完成自己领到的差事,即便有错漏,同伴也会出言提醒,而且会互相扶持,这在大明其余军队中很少见到。

“砰砰砰!”

乌力查身边的亲卫不时被冷枪冷箭击倒,靠得越近,明军火铳的准头越高,而且明军在这种防守战中,并不弱于鞑靼骑兵。

乌力查逐渐琢磨出一件事,不一次性杀进明军军阵中,可能就要被明军这么无休止地放冷枪冷箭,将他麾下兵马逐步蚕食掉。

第一二〇五章末日来临

“沈大人,鞑子变阵了!”

土木堡城西门楼上,胡嵩跃看得真切,发现鞑靼人悍然对明军的步兵方阵发起了冲锋。

沈溪没有回话,他用望远镜比胡嵩跃看得更为真切……此时由乌力查率领的鞑靼骑兵,的确对明军南翼步兵方阵发起了进攻。

沈溪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鞑靼人选择突击,是在被逐渐消耗兵力的情况下,被迫做出变阵,属于被动的行为,因而少了最初杀来时一往无前的凌厉,明显拖泥带水,威胁并不如看起来那么大。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又有谓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蒙古骑兵是常胜之军,但在土木堡,他们多次遭遇灰头土脸的失败,现在他们对阵明军的时候,已然没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临时变阵导致战意直线下降。

而夏有德率领的千人队,在稳住阵脚后,已能按照沈溪的要求,对鞑靼兵马展开反击。

此消彼长,战局悄然发生偏转。

虽然鞑靼骑兵拥有机动方面的优势,场面上依旧占据上风,但明军步兵方阵却像个刺猬,你来碰我一下就要被扎到手,导致鲜血淋漓。双方有来有回,从马上栽倒下来的鞑靼骑兵数量激增。

明军其余三个步兵方阵,一直跟鞑靼骑兵周旋,逐步向南翼方阵转移,四个步兵队伍慢慢靠拢,让乌力查压力骤增。

位于阵中的夏有德,骑在高头大马上,此时他已经有足够的自信调度兵马作战,不时挥舞战刀指挥战斗。

因为夏有德所处位置较为明显,成为鞑靼骑射手的主要攻击目标,但因夏有德身着重铠,距离又远,加之夏有德眼明手快,身手也不错,不时将射来的箭矢格挡开,到现在为止依然无恙。

“火铳……”

夏有德大声吆喝,可惜现在阵中喧哗四起,明军士兵心浮气躁,需要用呐喊来壮胆,所以并没有听清楚指挥官在吼什么。

密集的战阵中,不断有人中鞑靼骑兵射出的箭矢而倒下,两边损耗速度几成正比,随着战事推进,乌力查统率的骑兵队折损超过百人,明朝步兵的折损也有七八十。

“是时候了!”

沈溪仔细观察战场局势,回过头下达命令,“传我军令,上火炮!”

张永连忙劝道:“沈大人,如今激战正酣,敌我双方纠缠在一起,您推出火炮有何用?”

沈溪不动声色:“火炮上战场,主要是吸引鞑子的注意力,如今推上战场的全都是废炮和哑炮!”

张永瞪大眼睛,想了半天也没明白沈溪要做什么,但有一点他知道,沈溪现在头脑非常冷静,不会胡乱下达命令,当即陪笑:“沈大人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不如让咱家给沈大人扛旗,沈大人下去休息一下?”

如此废话自然得不到沈溪的回应,他依然全神贯注看向前方战场,全当张永在放屁。

……

……

战场局势处于胶着状态,鞑靼人突然发现,明军火炮阵出现了。

这是在鞑靼骑兵陷入被动必须更改作战策略时,明军突然主动做出的一次变阵。

鞑靼人对别的没什么忌惮,但对火炮阵忌惮颇深,因为这几年鞑靼人数得上的几次大败,都是被这坑爹玩意儿带来的,鞑靼兵见到这东西不自觉便会产生心理阴影。

乌力查拼杀在第一线,一刀将前方躲避不及的明军步兵的脑袋给砍了下来,又迅速挥刀格挡开左右刺来的两支长矛,正要继续冲杀,后面百骑长冲了上来,大吼大叫:“将军,明军出动火炮了!”

“在哪儿?”

乌力查此时被明军挡住视线,根本看不清楚战场的情况,只觉得四周一片混乱。

但在这混乱中,明军方阵依然保持完整,没有出现可堪利用的破绽。

百骑长奏禀:“就在我们东面!”

乌力查这会儿正对明军紧密的防守阵型一筹莫展,听到这话,不假思索下令:“传我的命令,集结马队,先将明军火炮队伍消灭!”由不得乌力查不重视,因为明朝方阵再厉害,也只能被动防御,只要鞑靼骑兵保持距离,就没有太大威胁。

但明军却可以用火炮发动攻击,一轮炮火下来,鞑靼兵倒下多少,只能听天由命。

乌力查的命令发出后,不多时,鞑靼人的号角声变得短而急促,这是鞑靼兵马变阵的信号,之前散乱的鞑靼骑兵,开始集中,然后朝土木堡城西战壕冲杀过去,正是拖拉着火炮出现在战场上的骡车和驴车的方向。

沈溪见到这一幕,顿时放下心来,有着堑壕阻隔,鞑靼人没法杀进土木堡,可一旦鞑靼人往火炮阵方向冲锋,沈溪埋伏在距离第一道火炮阵后面不到一里的第二道火炮阵就能派上用场了。

这正是沈溪精心设计的战术……连排火炮阵!

鞑靼人不是柿子专挑软的捏吗?我就在四大军阵的中央位置部署火炮,其余三个军阵都没有,如此一来,鞑靼人就只能去攻打两翼,确保了后翼方阵以及后方火炮的安全。

等鞑靼人看到火炮出现,第一个反应便是上前砍杀,这就落入沈溪的设计中!

我先布置个由废炮和哑炮组成的虚阵,引你来攻,我在后面藏第二道火炮阵,等你杀过来时,第一道火炮阵只是发出零星几炮,第二道火炮阵才是重点,到时候百炮齐发,炸得你人仰马翻,那时鞑靼人正好冲到第一道火炮阵前,正是兵力最集中之时。

集结起来的鞑靼骑兵,便成为最好的靶子。

第二道火炮阵位于堑壕区,鞑靼兵马除非下马,否则根本就产生不了威胁。

“下令,四个步兵方阵,往中心聚拢,阻挡鞑靼兵马退路!”沈溪再次发布作战命令。

看清楚形势的亲卫,出城传令的积极性高涨,因为这会儿谁都看出来了,明军在这一战中已经占据优势,毕竟城内还有后续兵马可以增援,而鞑靼人却已倾巢出击。

虽然当前场面看起来依然是平分秋色,但胜利的天平已逐渐向明军倾斜。

“砰砰——”

佛郎机炮射击的声音,再次响彻大地。

大明官兵已经记不得这是佛郎机炮第几次用于实战了,他们只知道,每一次沈溪使用火炮,鞑靼人都要遭殃,相信这次也不会例外。

“轰隆——”

炮弹落地后发出的剧烈爆炸声,就好像军令,之前整齐划一的四个步兵方阵,突然再次散开,以一字长蛇阵,从不同方向朝鞑靼骑兵队伍冲杀过去。

“杀啊!”

如果说之前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防御战,而接下来就是纯粹的短兵相接,是血与火,针尖对麦芒的比拼。

明军将士只能会用自己手里的武器,跟鞑靼骑兵交战,他们要学会怎样避免步兵的劣势,在在场上保存自己的同时打击敌人。

而乌力查这边,领兵顶着不时落下的炮弹杀到第一道火炮阵前,看到空空如也的阵地时,这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鞑靼将领终于发现自己中计,还没等他下达撤退的命令,明军第二轮、第三轮火炮已经铺天盖地地砸落下来。

乌力查亲眼看着身边的骑兵,不断地被连续爆炸开来的炮弹弹片给炸得血肉模糊,肢体残缺不全,四分五裂,而原本在第一道炮兵阵地上的明军炮手已往战壕方向逃去。

“将军,是否发起追击?”

有将领询问乌力查的意见。

乌力查回头一看,原本集合在一起的明军步兵方阵,已散开呈一波巨浪一般向自己涌过来,鞑靼兵马退路已经断绝。再看远处,自己的营地里这会儿显然被明军攻入,到处能见到火光。

“撤!”

乌力查虽是莽夫,但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该死战,负隅顽抗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亦思马因撤离时告诫过他,发现情况不对立即逃跑,战败不可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鞑靼骑兵攻击时整齐划一,可当撤退的号角响起,顿时乱成一团。

鞑靼人要杀出重围,必须要冲破黑压压逼来的明军步兵阵线,而且这会儿鞑靼骑兵战意已经极为薄弱,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鞑靼人,早已被当前不利的局面吓得胆颤心惊,不再想如何杀敌,只顾着逃走……

乌力查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从重围中杀出,此时他身上多处负伤,脸颊也被流矢划破一道口子,鲜血淋漓。

明军官兵看出他是鞑靼大将,都争先恐后地簇拥过来。在乌力查眼中,那些明军就跟疯了一样,不畏生死,前面士兵倒下,后续士兵没有吓得转身逃走,反而更加兴奋地杀过来。

明军已经彻底杀红眼!

就在乌力查暗道一声侥幸,准备带着残存的几百骑离开时,惊讶地发现,远处地平线上,有一路人马杀奔而来。

乌力查暗喜,这部兵马基本都是骑兵,速度不慢,激起半天的尘烟,应该是草原哪个部族的兵马。

“乌啦啦!”

鞑靼残军士气瞬间高涨。

可过了片刻,当看到杀奔而来的兵马高高举起的大明日月旗后,乌力查目瞪口呆,心中一片冰凉……他一向信赖的族长亦思马因,居然没能阻挡住明军骑兵,让明军援军杀来土木堡了。

之前士气才有所恢复的鞑靼骑兵,这会儿已经一门心思想如何逃跑。

没有援军的明军战斗力就已强大到难以匹敌,现在援军到来,鞑靼士兵知道自己的末日来临了。

第一二〇六章银甲大将

这一个多月来,为了烧水做饭以及取暖,土木堡周边林木被砍伐一空,再加上构筑战壕,城塞周围全都是裸露在外的土石,正可谓“面朝黄土背朝天”。

随着远处天际传来淡黄色尘沙风暴,奔腾的骑兵身影陆续出现,最后才看到大明日月旗。

城头上沈溪最先发觉远处的异常,张永、胡嵩跃等人就算瞪大眼珠看,也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沈大人,是鞑子援军吗?”

张永虽然年老,但眼睛贼好使,最先察觉到远处来的是骑兵队伍,他大声询问,生怕沈溪听不清楚。

胡嵩跃神色紧张:“沈大人,肯定是鞑子的援军,下令撤兵吧!”

沈溪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来的这路骑兵的情况,并未马上做出判断。

城内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明军官兵紧张起来,原本必胜的局面,但眼下随着这路兵马出现,已经变得不可预测。

但很快,沈溪已确定前来的兵马并非鞑靼骑兵,而是大明骑兵……除了大明的日月旗外,官兵身上的铠甲也全都是大明边军制式。

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沈溪之前预估的刘大夏派出的援救京城的勤王骑兵,这也是被阻挡在宣府以西的刘大夏唯一能派出的兵种。

“是我们的援军!”

沈溪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援……援军?”

在场的人,听到这字眼,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自从驻兵土木堡,援军这字眼说了无数次,所有士兵期盼已久,但一直到如今即将获胜,援军才真正抵达。

张永身体颤抖个不停,哆哆嗦嗦道:“沈……沈大人,您……确定没看错吧?”

胡嵩跃虽然看不清楚,但他对沈溪的话深信不疑,眉飞色舞地说:“肯定没错,沈大人之前不说了吗,刘尚书会派骑兵来援,这回一定是咱的援军来了。沈大人说过的话,从来就没失误过!”

张永老泪纵横:“终于,援军还是来了。不过,眼看这仗都快打赢了援军才来,真应了那句老话,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

城上城下的大明官兵都无比激动,之前守在堑壕里随时准备出击的明军争先恐后地通过木梯爬上地表,看大明自己的骑兵,争相传报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此时每个人心中都是身为大明人的自豪。

前方战场上,明军四个步兵方阵与鞑靼人纠缠在一起。

“杀啊!”

“杀……”

喊杀声惊天动地,大明骑兵好似洪流汹涌而来,将原本已经逃脱的鞑靼兵马一举卷入其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