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子之前还嚣张不已,这会儿见到沈溪,就好像老鼠见到猫一般,赶紧行礼:“是,大人。”
沈溪视线并未在一个人身上停留太久,很快转向别人,高个子整理衣服的同时,心中满是失望,他本以为能让沈溪见到他的辛苦,谁知道沈溪只看到他狼狈的模样,心底里暗自埋怨自己在崇拜的人面前丢人现眼了。
这次陪同沈溪前来视察的,正是之前被高个子调侃的监军张永,这会儿张永神色疲惫,跟在沈溪身后东张西望,满脸的不耐烦。
沈溪和张永代表的是朝廷。
在沈溪看来,视察不能敷衍了事,不能让士兵感觉主帅只是应付公事,因此尽量让自己看上去平易近人些。
“沈大人,您这满城乱蹿,又是为哪般?军中上下忙成一锅粥,城外鞑子随时都会攻城,您就不心急如焚?”
张永无法理解沈溪宽松的心态,所以他才不停出言质问,希望能从沈溪身上获得一些有用的讯息。
沈溪笑了笑,安慰道:“张公公,你急什么,如今应该着急的不是我们,而是城外的鞑靼人,鞑靼人这会儿正愁如何攻破咱们的铜墙铁壁。”
张永不屑地说道:“小小一座城池,凭什么说铜墙铁壁?鞑靼只需要集齐数万兵马,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冲上来,用不着半个时辰,土木堡就会失守,到时候你我就要身首异处,沈大人您信不信?”
沈溪笑而不语,在他看来,张永是那种永远只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类型,说的好像土木堡防线有多不堪一击似的,其实在沈溪看来,即便鞑靼人全面进攻,土木堡依然可以坚守个三五日,因为鞑靼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这问题,他回答过云柳。
鞑靼人若倾巢而动,或许可以攻下土木堡,但花费的代价会极其巨大,沈溪自问即便最终不能阻止土木堡失守,也会让鞑靼人付出两三万兵马的损失。
沈溪相信达延汗巴图蒙克,以及鞑靼国师亦思马因都能看到这一点,草原上人丁本来就不多,加上之前攻取张家口堡和宣府镇城又付出巨大代价,要是在土木堡折损兵力太多,会影响下一步攻打长城内关和京师。
所以,鞑靼人不会花费太大的代价来攻打土木堡,而是会选择试探性攻击,一旦确定土木堡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克,很可能会分兵继续往居庸关而去,留下部分人马继续驻防。
“张公公,如果你累了,可以先回去歇息,本官接下来要往战俘营一行……”
沈溪听烦了张永的唠叨,此时他想去见的人,是俘虏的鞑靼女将军火绫,是一位跟沈溪渊源颇深的女人,可惜火绫对于战局判断属于照本宣科懵懵懂懂那种,即便有一定头脑和武力,但面对狡诈多端的沈溪,只有失败一途。
张永将心一横,道:“沈大人,您别想在阵前当逃兵,咱家在这里说了,您要往何处去,咱家一步不离!”
沈溪摇摇头:“那一切请自便吧!”
对于张永的跟随,沈溪显得无所谓,直接往城东战俘营而去,那边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坑道正是城中集中关押鞑靼战俘的地方,其中自然也包括鞑靼头号战俘火绫。
第一一六二章自荐枕席
土木堡北门外新建营地。
天地灰蒙蒙一片,随着暮霭笼罩,能见度越来越低,眼看夜晚就要来临。鞑靼国师亦思马因独自一人在燃起炭火盆的中军大帐,借助油灯的光亮查看土木堡地势地图图。
这份地图,比一天前亦思马因看过的那份又详细了许多。
昨天鞑靼人几路人马汇拢后,亦思马因派人逼近土木堡外围阵地搜集情况,包括城外一共有几道战壕,战壕的大致深度、宽度和走向都有详细记载,然后将之忠实地反应在了地图上。
“类似于三国时期诸葛亮摆下的八阵图,无懈可击,任何方向都没有明显的破绽,简直是天衣无缝啊!”
亦思马因对沈溪土木堡城外修筑的工事群推崇不已,从古到今,从来没听过谁守城会把防御重点放在城外,修筑这么多堑壕的。
阿武禄默默地站在旁边,闻言秀眉微蹙:“国师,你是否太过高看沈溪小儿?”
亦思马因抬起头看了阿武禄一眼,道:“我从来没高看过沈溪,此人的军事造诣确实非同一般,应是出自名师教导。”
“这小小的土木堡,原本不具备防御条件,偏偏被他用一道道堑壕保护起来,不仅加大了防御纵深,而且力度也大为增强,如今俨然已成为西北边陲要塞,若不能在两三日内破城,唯有绕过土木堡这一条路可行!”
“国师的意思,是准备继续围而不打咯?”阿武禄秀气的脸上涌现一抹黑气,让她丢尽面子的沈溪,虽然身陷重围,却好端端地在城里过日子,而她则担心回去后会被自己丈夫追究责任。
阿武禄的想法是,一定要以一场胜利来结束自己的职务,同时让沈溪知道得罪她的悲惨下场。
本来唯一能指望的人就是亦思马因,因为在她看来亦思马因是鞑靼人中最富有智慧的一个,同时他手握重兵,是当前最有机会战胜沈溪之人,可惜亦思马因明显在攻打土木堡这件事上选择保存实力。
亦思马因解释道:“明人在土木堡的防御虽然纵深大,力度强,但有个致命的缺憾,那就是不能长久坚持,即便上报可汗,他也不会同意我们在土木堡耽搁太长时间,不若直接调兵往居庸关进发!”
“亦不剌已在催促,兀良哈兵马如今已开进张家口堡,可汗正领兵于新平堡、永加堡、怀安卫一线,与明朝大同、太原等地东进的兵马一战……”
亦思马因所说都是阿武禄知晓的情况。
阿武禄听了半晌,抬手打断亦思马因的话,道:“国师请说,这一战,究竟是简单应付了事还是全力以赴?”
亦思马因没有回答,因为连他自己都没做出定论。
自宣府出兵时,亦思马因可以说是下定一举拿下土木堡、生擒沈溪的决心。
可当兵马开到土木堡,亲眼见过沈溪修筑的防御工事,亦思马因心头的惊讶难以言喻,他感觉到这场战事打下来可能会折损大批兵马,耽搁太长时间,沈溪这是在用自己的小命跟他对弈。
亦思马因摇摇头,为难地说道:“如果能承受巨大的兵马折损,土木堡或许可在一日内攻陷,如若不然……最好以派兵监视、主力继续东进为佳!”言外之意,他并不打算在土木堡这弹丸之地折损太多兵马。
因为鞑靼人的阶段性目标是攻取明朝人的京师,逼迫明廷投降或者宋靖康时中原朝廷迁都江南一般,获得明朝的江山,至不济也夺取江北之地,再图谋整个天下,小小的土木堡不应成为阻碍。
只要能拿下居庸关和大明京师,则沈溪在土木堡内的挣扎毫无意义,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
阿武禄声色俱厉:“好,我非常欣赏国师的魄力,那就给国师一天时间,在明天日落之前,我军一举攻克土木堡,我会亲自为国师请功犒赏!”
亦思马因虽然对阿武禄很欣赏,但听到这话心头依然无名火起……我说是可以在花费巨大代价的情况下一日攻克土木堡,你是没听懂还是怎么着?你觉得为了你的面子,我会白白牺牲那么多士兵,葬身在土木堡这无关紧要的城塞下?
亦思马因板起脸:“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阿武禄冷笑一声:“国师难道听不懂我的话?还是认为我没能力犒赏三军?”
“昭使如何犒赏……”亦思马因皱眉问道。
阿武禄挺起胸膛,不卑不亢道:“国师想以如何方式犒赏,妾身都会遵从,待城破时,国师凯旋,必当有美酒、美食犒劳三军。往居庸关之路,妾身当自荐枕席,如同侍奉大汗一般侍奉国师左右,给予汗王之礼……来日大汗面前,再为国师请功!”
对于一个草原人来说,烈酒、好马和美女,是他们最热衷征服的目标。
俗语云:英雄难过美人关,亦思马因从开始就对阿武禄非常欣赏,如今阿武禄用“自荐枕席”的承诺,换取他拼尽全力对土木堡一战,令亦思马因陷入沉思。
这是感性和理智的考量,亦思马因不认为攻打土木堡会有多大收益,这是他不选择全力攻城的原因。
但是,鞑靼军中将士可不这么认为!
如果放弃攻打土木堡,会严重影响军心士气,对于之后攻打居庸关会形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毕竟身后有一只毒蛇盘踞,沈溪随时都可能威胁鞑靼人的补给线,权衡利弊其实还是拔除钉子最为合适。
亦思马因虽然心动,但仍旧义正言辞:“昭使身为大汗汗妃,岂能说出此等话来?当我是何人?”
阿武禄仰起头:“当国师乃是铁骨铮铮的男人,是可以让小妇依托的英雄豪杰。妾身崇拜英雄,所以委身于大汗,若国师荡平土木堡,自然也是妾身心目中敬畏的英豪,妇人为英豪自荐枕席,有何不可?”
亦思马因打量阿武禄,而阿武禄气势丝毫不弱,瞪大凤眼与亦思马因对视。
许久之后,亦思马因微微一笑,点头道:“待我凯旋之时,望与夫人同庆!”
……
……
沈溪跟火绫的见面并未持续太久时间。
火绫对沈溪态度极为恶劣,动辄破口大骂,甚至求速死!因为她是战败的一方,在草原人心目中战败者可耻,尤其是被敌人俘虏……她宁可自己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沈溪在她面前耀武扬威。
当沈溪从战俘营出来时,天空昏沉,北风凛冽,情不自禁裹紧身上的衣服。
城内官兵,还能享受到热汤热饭,而城外驻留在战壕里的士兵,则只能凑合着吃些干粮,因为沈溪不允许城外防御工事内埋灶生火。
此时鞑靼军营还算平静。
沈溪绝对不会想到,土木堡战事会因为阿武禄自荐枕席而发生巨大变化。
之前沈溪判断,鞑靼人毕竟青壮数量有限,不太可能会用巨大代价攻打土木堡,一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一直到土木堡内粮食和饮用水耗尽为止,但亦思马因出于整体战略考虑,也为得到阿武禄这个让他朝思暮想的女人,居然准备在接下来一战中全力以赴。
虽然战事的持续时间可能只有一到两日,但这段时间几乎就可以决定土木堡的存亡,也能决定沈溪是否能活着回去见到家人。
第一一六三章诱敌深入
十月十七,刚刚入夜,吃过晚饭后沈溪第一时间来到土木堡北门城墙上,望向远处山头上的鞑靼军营。
此时鞑靼人已在距离土木堡北城墙大约十里左右的位置重新扎好大营,一下午的时间基本上扫平了外围鞑靼人自己构筑的陷马坑以及绊马索等,把防线顺利推进到了大明五里防御圈的外围。
沈溪皱起了眉头……这是否预示着当晚会有一场血战发生?
就在沈溪沉思不已时,云柳骑马快速到了城头下,从马背上翻身跳了下来,快步登上城头,奏禀道:“大人,城东和城南的鞑靼兵马皆出营,往前快速推进,此时距离我两面城墙不到十里!”
“哦,不到十里,那下一步,就会和城北一般,鞑靼兵马会向前挺进到五里左右,逼近我们外围防御工事?立即传令下来,撤回第一线驻守的士兵!”
沈溪在土木堡城塞外设置有大量暗哨,这些士兵躲藏的地方靠近敌方阵地,如果遇到战事会非常危险。
斥候的任务就是提着脑袋在战场第一线调查敌方动向,奏禀给主帅知晓,让主帅可以对战局做全面了解。
鞑靼人的异动,超出了沈溪的想象,沈溪预感中不会发生的四面攻城,似乎正在变为现实。
四面城墙外的前沿阵地,都传来鞑靼人蜂拥而出的消息。
敌人出动了大量马车,准备好沙袋、条木、草垫等填埋物,另外还准备有大量梯子和木板,估计是用来作为渡过沟壑的桥梁,看来鞑靼人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沈溪非常担心鞑靼人不计代价地攻城,如果鞑靼人四面进攻的话,以其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将会令城中兵马陷入首尾不能兼顾的局面。
“沈大人,鞑子从城东方向发起攻势,大约出动了五六千人马!”消息陆续传递到沈溪手里。
“大人,鞑子从城西杀来,预计有一万余众!”
“大人,鞑子出动兵马,开始用沙袋、条木和草垫填满我城北外围工事,后续兵马上万!”
“大人,鞑子自城南出击,兵马七八千!”
鞑靼人几乎同时对土木堡发起进攻,沈溪甚至没反应过来,就已进入众敌环伺的状况,也就是说,他之前所做的准备,等于徒劳无功。
不过沈溪还是有些自信,因为除了城南防御相对薄弱外,其余三个方向基本可以做到没有任何疏漏,而且在兵力布置上侧重点,准备有大量预备兵力,甚至可以根据某处进攻强度来做出兵马调度。
对于鞑靼人的攻城战沈溪早有防备,却发起的方式却大大超乎他的预料,鞑靼人居然四面围攻,沈溪除了感觉大难临头外,同时也知道这是一场拼消耗的战事,谁的损更大,谁就会在这场战事中妥协。
作为防守的一方,明军没有退路可言,只有让鞑靼人经不住大面积战争损耗,这场战事才有胜利的可能。
……
……
城北鞑靼营地中军大帐,亦思马因正在为战事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