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卓从后面开始找,最开始他找得还很认真,但到正案时,他已经看得有些马虎了,因为沈溪的名字正好是圆圈的下面,字体是倒过来的,沈永卓或者觉得沈溪不可能一场即过,正案内圈只是扫了一遍,没仔细看。
最后沈永卓用略带遗憾的口吻道:“七弟,你年岁还小,后面总有机会。”
说完赶紧带着沈溪回家。明天将举行第二场招覆的考试,沈永卓显得有几分着急。
从县学门口拥挤的人群中出来,很多学生骂骂咧咧,说自己学问好,录取不上那是朝廷的损失,是百姓的损失。
悲喜的人都有,还有个四十多岁的老童生,终于在正案内圈找到自己名字,正跪在地上叩谢天地。
沈溪路过的时候仔细一瞧,这不正是入场时被几个衙役责难的那个刘老二?
“苍天啊,我终于有中秀才的机会了,我一辈子的辛苦……值得了。”刘老二跪在那儿高声嚎叫,就好像他已经中了秀才一样。
考上的欢天喜地,没考上的或者等来日招覆再考,或者用功读书以待来年。
有落榜的书生,身上有几个余钱的,并不急着回乡,趁着入夜前找个酒肆,买上两壶酒图个宿醉,尤其是那些过了三十岁的考生,这种落寞孤寂的心情尤为突出。
以前沈溪总觉得范进中举中所提的事太过极端,中了举就能把人逼疯有些匪夷所思。但当他真正身处这个只有科举才能改变社会地位的时代,见识到读书人一辈子辛苦只为能科场题名,那种一生为功名所累的感触很深。
“不好了,有人投河了,快去看看……”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突然间西溪河边那边热闹起来。
沈溪心想考不上童生又不是天塌了,真要这么极端不成?等沈溪和沈明钧匆忙来到河边,才知道投河的不是考生,或者说,连个男人都不是,而是个女人。
“……妻啊,你怎么这般想不开,为夫今年考不上,可以等来年啊。”
原来不是落第书生自己投河,而是他的妻子悲愤之下感到前途无望是以投河。
人已经在水里了,这书生只是在河边一个劲儿地哭诉……百无一用是书生,他妻子跳了河,连个竹竿都不找,就知道在那里絮絮叨叨,听着就让人心烦。
“快快,谁赶紧下河去捞人?这水有几人深,若是再不想办法,人就救不上来了……”
二月天,冰雪消融,水温很低,谁敢在这个时候冒着生命危险跳到河里去救人?沈溪虽然前世会游泳,但这辈子因为小时候调皮捣蛋摔死过一次,就没学游泳的机会,而且他才是个孩子,就算会游泳,下水救人也不是很明智。
好在这时候,河面上过来一条船,在渔夫的帮忙下,终于把那跳河的女人从河里捞了上来。
要说那女人也有几分姿色,只是身上的衣服极为破旧,许多地方打着花花绿绿的补丁,看上去也就二三十岁,一个挺娴静的妇人。
上了岸边,一堆人围着,却没人敢上去搭把手。
这年头男女大防,妇人的贞洁比什么都重要。街上本来没几个女人,河边看热闹的清一色都是大老爷们儿,女人躺在河边乱石嶙峋的土坡上,嘴唇惨白,整个人一动也不动。她男人是个读书人,根本不知如何施救,就在那里一个劲儿瞎嚷嚷,好像光靠说话就能把人救醒过来。
“喂,赶紧按按你婆姨的身子,看看还有气没?”有人提醒道。
那书生这才恍然,伸手探了探妇人的鼻息,哭喊的声音顿时高了八度:“吾妻,你去之后,我与小女如何过活啊。”
沈溪心说难怪,嫁了读书人的丈夫,等于是半辈子吃苦,加之没生个儿子,将来连盼头都没有,所以才会想到轻生吧!
沈溪在旁边看了干着急,跳河的人,刚救上来没气是很正常的,肺部进了水,气管被水给堵住,能喘上气就怪了。从女子落水,到如今救上来,前后时间并不长,就算因为缺氧晕死过去,也是可以救回来的,但最重要的是时间,时间一长,晕死就变成真死了。
沈溪不管别的,直接走过去,拿起那妇人的手腕,脉搏微弱近乎于无。
那书生喝道:“你个小娃,作何?”
“起来!”
沈溪不跟这种百无一用的书生废话,要是坐视一条人命在自己面前消失,他还真有种负罪感,但以他男子的身份,给一个妇人做心口按压终究不妥。
“你!按着你妻子的心口,连续按压,快点儿!”沈溪近乎是对那读书人吼着说道。
“君子之德……”
那书生正要废话一通,沈溪怒道:“再君子,你夫人就没命了?君子之德重要,还是你妻子的命重要?”
读书人稍微一愣,便依言过来,沈溪双手压着地面,作出模样给那穷书生看。
穷书生试着按了几下,妇人口中有水流出,但因缺氧时间太长,暂时没有醒过来。
“往你夫人口中吹气!”
“你说什么?”
这次那读书人有些愤怒,想要跳起来跟沈溪拼命,但他刚才蹲在岸边喊了半晌,腿早已麻木不堪,人刚站起身子就倒了下去。
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小姑娘跟着娘亲到河边来洗衣服,沈溪上去一把将小姑娘拉过来,仔细教了一番,那小姑娘把嘴凑上去,开始在女子嘴里吹气,但一个小姑娘家哪里有那力气能把气吹到妇人的肺里去?
沈溪恨不能亲自动嘴,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不敢轻举妄动。这年头女子的贞节可比性命更重要,要他真作出什么无礼之事,别说是女子的家人了,连街坊百姓都不会饶他。
忙活了半晌,那妇人终于一声咳嗽,人活了过来,脸上多了一抹晕红。
那穷书生大喜过望,赶紧过去扶起妻子,半晌之后,夫妻二人相拥而泣,看得旁边的围观百姓直摇头叹息。
就算是沈溪想出的办法把女人救了回来,但那穷书生连声谢都没有,在他眼里,妻子能活过来应该是“上天怜见”,跟沈溪半点儿关系都没有。
折腾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沈永卓催着沈溪回家,沈溪回到河岸上,正巧见到一身便装的叶县令站在人群中看热闹。
沈溪和沈永卓都认得叶名溯,正要行礼,叶名溯摆了摆手,意思是不用多礼,冲着沈溪点了点头,直接转身往衙门方向而去。
沈溪觉得这叶名溯倒有几分亲民的意思,这样出身京城世家的官员,应该不知百姓疾苦才对,但这叶名溯从上任伊始,就跟城里士绅、商贾和百姓相处融洽,不得不说是一个异数。
“知县老爷认得我们?”
沈永卓刚才见到叶名溯对他笑着点头,脸上带着几分惊喜。
“之前我们参加考试,他可是主考官,或许有一面之缘吧。”
沈溪不知该怎么说,要说他跟这叶名溯的渊源远没有跟前任县令韩协那么多,毕竟韩协是靠着治理瘟疫有方,从宁化县调到南直隶任职。韩协一直巴结的林仲业,属于李东阳派系,如今李东阳已然入阁,韩协也等于是平步青云。
兄弟二人迟迟没有回家报消息,一家老小都在院子里焦急等候。等二人回来,一大家子围了上来,李氏和王氏的注意力都放在沈永卓身上。
“大郎,怎样?考上了没?”
沈永卓苦笑了一下:“祖母,娘,第一场我没能考上,但也没有落榜,还有第二场和第三场可以再考。”
王氏听到后虽然有些失望,但总算松了口气:“也好也好,第一场才录二十人,后面还有三十人,这第一场下来,剩下的人也就不多了,考上的机会大增。是不是,娘?”
李氏这时候也不敢打击孙子的信心,立即点头道:“大郎,你娘说的是。哪天考第二场?”
因为之前家里人都觉得沈永卓第一场肯定过,连第二场什么时候考都没留意。
“明天。”
沈永卓支吾了一声。
“那赶紧进房去作准备,趁着天黑还有一个多时辰,用功补习一下。快。”
一家人都选择性地把沈溪给遗忘了,连个问问沈溪考没考上的人都没有。
等李氏和王氏陪着沈永卓进到正堂,沈溪叹了口气,果然是小孩子没人权啊。
第一九三章一门双杰
沈溪跟着一家子妇孺进了屋子,李氏和王氏等人急忙送沈永卓去东厢书房读书。
在往书房去的路中,李氏顺带提了一嘴“七郎考得如何”,见沈永卓摇了摇头,一家人就没再过问了。
沈家人本来就是让沈溪“陪太子读书”,没考上也没多少遗憾。
沈溪回到屋子,刚坐下来不久,沈明钧从外面赶回来。沈明钧说过会赶紧把宁化这边印刷作坊的事安排好,等县试一过便带沈溪回府城。
“小郎,你祖母把你和大哥的成绩跟我说了,明天你大哥要考试,咱也收拾一下,准备启程回去。你娘应该想我们想得紧,你准备一下,把该收拾的都收拾好。”沈明钧进来就催促收拾东西。
沈溪站起身,扯了扯沈明钧的后襟道:“爹,谁说我没考上的?今天发案我已经过了,只是大哥没考上,我没好意思跟他提。”
“啊!?你说什么?”
沈明钧惊愕地打量沈溪,一时间竟怔在当场。
半晌之后,沈明钧脸上才带着天大的惊喜,问道,“小郎,你没看错吧?”
沈溪摇头苦笑:“爹,这是涉及你儿子前途命运的大事,你说我能随随便便看错吗?”
沈明钧高兴得有些手足无措,手掌在衣襟上蹭了蹭:“哎,快把这好消息告诉你祖母,别杵在这儿,一起过去说。嗨,你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回来也不知会一声,连你祖母都被蒙在鼓里……”
沈明钧兴高采烈带着沈溪,把沈溪初场即过县试的消息告诉了李氏,李氏听到后还未有所表示,旁边的王氏却满脸质疑之色:
“小七,你不会是考试考糊涂了吧?就没听说哪家有十岁的娃儿去考县试的,你还说你第一场就过了?可当这县试是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的?”
事实胜于雄辩,沈溪还真没什么好解释的,王氏本来对他就有偏见,加上现在连她儿子都没过第一场,心里当然不接受她的宝贝儿子会不如沈溪。
李氏却喝斥一句:“别小七小八的乱叫,以后要唤七郎。”
王氏应了一声,却把脸转向别处,显出她对沈溪的不屑。
李氏想了想,谨慎地问道:“七郎,发案的时候你可仔细瞧过,真的录取了?”
“我是甲字贰壹号,就在正案中间二十个座次的最下面,名字是倒过来写的。”沈溪如实道,“我看得真真切切,绝对不会有错。”
王氏冷笑不已:“倒过来写的,那就应该是甲字壹贰号,肯定是你看错了。”
李氏瞪了王氏一眼,王氏马上住口不言。李氏道:“家里识字的,要么不争气人在哪儿都不知道,要么圈在屋子里读书。唉!老幺,你出去请个识字的人去那边看看,别弄错了,这可是咱沈家的大事。”
沈明钧匆忙应声去了,过了小半个时辰,沈明钧才跌跌撞撞赶回来,连气都还没喘匀和,就急声道:“娘,我找人看过了,小郎的的确确是过了。”
不但是李氏和王氏,全家人都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沈溪。
李氏非常高兴,赶紧拉着沈溪去给祖宗牌位上香,把这好消息告诉祖先,只有王氏一脸恼羞成怒的模样,进堂屋的时候小声嘀咕:“这县太爷真是个怪胎……”
……
……
祭拜了祖宗,老太太高兴得红光满面,但出来后她还是有些担忧:“大郎明天要继续考试,此事暂且别跟他提,免得大郎想多了分心。”
一家人顿时都不说话了。
毕竟怎么也要为沈永卓的面子考虑,若被他知道比他小八岁的沈溪都考中了,而他却落榜,想必会影响他在招覆和再覆中的发挥。
好在现在沈永卓关在房间里读书,别人是不能过去打搅的,只要王氏进去送饭的时候不提,沈永卓到考试结束之前也不会知道此事。
因为沈溪第一场就过了县试,家里人对沈溪的态度有所改观,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太太特意让沈溪在主桌吃饭。
“……七郎长大了,他以后有前途,若后面好好考,拿个案首回来,以后府试和院试就更顺了,要不了多久咱家里就又多个秀才。”
李氏毕竟培养了个秀才儿子,对于科场的事多少有些了解。
县试在考过最后两场后,会以总成绩来发案,谓之“长案”,届时会以考生的姓名来发榜,这个时候便会厘定名次,考中县试第一名,即获“县案首”。
照理说,考中县试的案首,无重大过错失误的话会照例进学,保送秀才。而考取前十名者,为县前十,至府考时,需提坐堂号。
可现实却因人而异,毕竟知县认可,知府还有一省学政未必会赞同,大多数时候,案首也得参加府试和院试,如果成绩过得去,知府和学政多半会给面子,秀才功名有惊无险到手。
是以,李氏才会有这番言论。
……
……
第二日,县试第二场举行招覆,隔一日后考再覆,两场属于连考。两场中间不发案,发案会等到再覆考完的第三天,即三月初四下午。
到三月初五,三场所取的五十名考生将会举行附加考试。
在附加考试中,除了考核基本的四书文和五经文,还会考察策、论,以及偏题和怪题,诸如诗、赋、琴、棋、书、画,抑或算术,除四书文和五经文会列入总成绩外,其它考试成绩只会记录,在学生府试和院试考核录取中会获得一些特长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