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2)

众人继续看文章,但心里都想,从现在看,这个高铭明显比朱勔强多了,要是能一直留下来就好了。

而众人敏锐的发现,在贴文章的告示板周围多了许多其他的文字。

比如:四方墨宝斋,您的首选纸笔店铺。

再比如,金玉刻印铺,价格优,多印有打折。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

高铭这边也没闲着,他派人骑快马往东京递了奏折,跟皇帝表示:在江南一切顺利,百姓都积极献出了自家珍藏的太湖石,供应奉局筛选。

臣想,如果可以,能将贡献最好石头的人一并带上东京,叫他亲自将石头献给官家,以表您和臣民鱼水情深,堵上悠悠众口。

赵佶一听,这个建议好啊,叫你们都骂朕的花石纲,你们看看,是当地百姓主动献给朕的。

关于花石纲在当地是个什么名声,都因为盘剥太狠,闹出方腊造反来了,赵佶当然心里门清。只是他不愿意放弃花石纲罢了,所以视而不见。

但一听到高铭有挽回名声的法子,立即同意。

于是马上回复高铭:没问题,只管进京献石。

还是高铭懂朕啊,替朕解决挨骂的苦恼。

高铭得到皇帝的回复,送了一口气,虽然觉得大概率赵佶会同意,但没看到确切的回复之前,他还是不敢往外放风。

现在有了皇帝的首肯,高铭就没什么怕的了。

于是,隔天,整个杭州城几乎人人都知道了一件事。

在最美太湖石大赛中获胜的三名石主,不仅会被官府购买手里的太湖石,还可以进京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

一时间,舆论沸腾了。

皇帝,官家啊,是不是还能进皇宫啊?

那肯定能了,官家当然住在皇宫里。

天啊,我要是见过官家,够吹一辈子的了,不,我儿子都能吹一辈子。我老子见过官家,听听,太牛了!

嘿,那你有太湖石吗?没有就凉快去吧。

要说全国什么最珍贵?

其实什么都不珍贵,金银珍贵,可有钱人多了去了。

读书人珍贵,可是能做锦绣文章的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最珍贵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有且只有一个!

从稀有程度上来讲,天下没什么能跟他比肩的。

就说吧,谁不想亲眼看看这个珍贵到天下只有一个的人物?

江南的富户士绅们集体震动了,只要自家石头能够脱颖而出,自己就能进宫面见皇帝,自己能见到官家,以后跟其他富绅相处,自然而然也能高人一等。

再说,都见皇帝了,皇帝还不得给点赏赐?

这种荣誉体验,值得付出大代价去追逐。

至于高铭走后,朱勔会不会派人来抢石头,那就另说了。

相信自家石头这么棒,一定能夺得前三名,献给官家。

不就是块太湖石么,赶紧把家里藏着的拿出来参加比赛。

高铭见消息传播开了,还不忘叫人散播危机感。

高大人只在江南待几个月,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等明年再献出石头就没这个待遇了。

事实证明,百姓在藏东西不叫官府发现方面的确有一手。

朱勔本以为自己已经把江南地区,刮地三尺,谁知道,竟然还能蹦出来这么多石头。

所以,等李清照和赵明诚来到杭州的时候,看到的是几乎陷入疯狂的太湖石热。

不是说,江南苦花石纲久已了么?赵明诚看着妻子,吃惊的道。

其实李清照在来的路上就发现了,吃饭住店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歌姬唱一些主题是太湖石的词,她还纳闷呢。

原来在杭州城内早就太湖石热了。

这大概就是高大人在信中所说的新局面吧。李清照笑道。

第108章

太湖石能炒这么热,跟花石纲之前声名远播的烂名声有很大关系。

究其原因,是朱勔自己将好处都占了,贡献石头的人家不仅没好运,反而被盘剥,这才导致怨声载道。

而高铭不盘剥百姓,反而让真正献出石头的人获利,所以获得了空前的支持。

太湖石选美搭配我和太湖石的故事征文,相得益彰。

因为内容不限,题材不限,高铭发现来稿内容是变着法的控诉朱勔的横征暴敛恶行。

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状子。

比如我和太湖石的故事,充满了血腥,朱勔害我家破人亡。之类的内容,频频出现。

但凡是这类内容的,高铭都默默的收了起来。

布告板每天都有新文章贴出来,但是碍于时间紧迫,从最开始的一篇文章,到每天的五篇,甚至十篇文章。

围绕这块告示板,还生出了许多事。

比如心灵脆弱的书生听到人家议论他写得不是太好,不该入围,竟然激动之下要跳河,被朋友给拦下来的。

而有些文章写得太好,大家悄悄怀疑是某个文坛大手套了马甲参赛,议论纷纷,该大手出来特意辟谣的。

告示板这块一直都很热闹,流量完全不用高铭担心。

正式报名之前,高铭考虑到石头搬运不方便,就叫应奉局的人上门登记,只要石头符合参赛的规定,就给报名。

应奉局的人不敢不听高铭的话,但也都在内心暗暗打定主意,消极怠工,一天能登记完的,给他磨个十天。

本官决定,入户登记者,如果能在月末前,登记五个,则开当月俸禄的一点五倍,登记十个,开当月俸禄的三倍,以此类推。高铭又抛出来重磅决策。

应奉局内能吃拿卡要的都是上面掌握权力的,基层跑腿的多数还是拿死俸禄的,听了高铭的话,有当场就表现出兴奋,跃跃欲试的,也有表现得不感兴趣,十分冷漠的。

结果,隔天,大家就发现表现冷漠的那些,一点不落人后不说,甚至还厚颜无耻的枪同僚手下的客户。

有的时候,甚至有人刚到应奉局说要登记参赛,就有两个小吏同时起身要跟他走。

很快,登记报名工作就做好了。

而高铭这边,则和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正式见了面。

三个人一碰见,心里都忍不住的想,原来就是你啊。

高铭的心情复杂的看着李清照,就是你,在差不多一千年后送给我们那么多默写并背背诵全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