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她自己一点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没觉得自己现在的身份有多了不起,或者就算知道了也不在乎,反正在她看来,宫人也好,妃子也好,没什么大差别,就算当了妃子,也不过是一天吃三顿,晚上躺下也就占那么大块地方睡觉。难道位分升了,过去能吃的东西就不能继续吃了,过去常说的话就不能继续说了
萝卜这东西不稀罕,冬天里头普通人家除了菜干,咸菜这些,也就只能吃到白菜、萝卜这些菜蔬了,主要是这两样东西挖个菜窖就能存很长时间。以前王昭仪就时常能闻见陈嫔身上一股萝卜味儿。
只是没想到她现在还是没改了过去的脾气。
也是,她就是这么一个人。
以前王昭仪挺瞧不上她的,明明身份已经不同了,还改不了一身贫贱习气。
现在她不这么想了。
陈嫔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她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挺好,又没有妨害到别人。经过这么一病,王昭仪忽然发现,陈嫔应该是她这辈子最熟悉、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了。
她的家人早就都不在了,跟了皇上之后,其实皇上对女色也不上心,她没伺候过皇上几次,甚至连话都没有说过几句。这么些年来,她和陈嫔吵吵扰扰,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比起其他人来,陈嫔其实才象是个家人。
“对了,我的宫人刚才看见潘才人出去,没多久就回来了。”
王昭仪问:“她去哪儿了”
这些日子潘、邓二人都不怎么出门,天气冷是一方面,主要是她们毕竟是新人,没站稳脚跟之前,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屋里更稳当些。
她们还来给王昭仪见过礼,王昭仪对她俩不亲近也不太疏远,请她们坐下用了茶,一人送了一份儿见面礼,说让她们若缺了什么短了什么只管说话。
陈嫔既然这么说,想必潘才人肯定做了什么事。
“她去宜兰殿了。”陈嫔说:“娘娘体恤,平日里也不让人天天去请安,她突然一个人跑去,指不定是打什么歪主意呢。”
王昭仪不象陈嫔一样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不过她也觉得陈嫔说的有理。
很快陈嫔的猜测就印证了,过了午内宫监就打发了人来,说是潘才人和邓才人都是新人,于宫规不熟悉,所以特意让人来教导她们规矩。
陈嫔就对王昭仪说:“她一准儿得罪皇后娘娘了。娘娘那么好的人,倘若是小过错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不知道她到底干什么事了。”
内宫监来的人虽然没说潘才人犯了什么过错,用的理由乍一听也很正常。
可问题是,潘邓二人并不算新人。
她俩可是在宫里待了好些年的,陈嫔打听过,这两个人都是一年进宫的,在御前伺候也有两三年,要说她们不懂宫规那她们这些年都是怎么过来的
但内宫监的人既然说是来教宫规的,那必定潘才人有违犯宫规的地方了。
陈嫔特意到银露轩去绕了一趟,回来说:“就是冲着潘才人来的。邓才人那儿有一位尚宫,邓才人就在屋里捧着宫规看上半个时辰,那位尚宫就说今日教导已毕。可潘才人那儿就不一样了,那位尚宫捧着宫规念一句,潘才人也要跟着念一句,听说已经这么站了小半天了,那位尚宫也没有松懈的意思。”
这样区别对待显然不是为了教规矩来的。
虽然说站着诵读宫规不算什么严厉的惩罚,但是这么一来,有眼睛的人都看出潘才人不得脸,内宫监的人一点儿面子也没给她留。
宫里人最会见风使舵,以后潘才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是皇后娘娘的意思”
王昭仪想了想,又摇了摇头:“不会,娘娘不是这样的人。”
陈嫔着手里的一块儿橘皮:“那八成是闵公公了,他收拾人花样儿可多了。”
“左右不关咱们的事,以后远着她些就是了。”
陈嫔说:“我知道,你以为我傻啊,我理会她作甚。”
邓才人这里受影响不大,但潘才人那儿就不一样了。
邓才人拘着自己屋里的人不让她们去潘才人那儿瞎打听,更不要自作主张多说什么做什么。
可是潘才人在那边哭,哭声都传到这边来了。
本来住的就近,有点动静两边都听得见。
邓才人的宫女起身替她掖被子,轻声问:“主子冷不冷要不奴婢再添点儿炭吧。”
邓才人小声说:“不用了。”
宫女轻声说:“那边儿的在哭呢。”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什么挫磨。
“没事,就当没听见。”
邓才人明白,潘才人现在就哭这才哪到哪她哭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第四百一十九章灯会
“瞧那边儿那盏灯,咱们过去细看看。”
刘琰摇摇头:“脚酸的很,我先歇一歇。”
吴小惠从善如流:“那我也歇歇。”
福玉公主就在自家府里头办了一场灯会,请的都是至亲好友,既热闹,又不会太杂乱。
刘琰本来劝她不用办的,毕竟花费不小。福玉公主笑着说:“没多少花费。那些花灯好些都是旧的,让人收拾出来翻新修补了一下,反正晚上点了灯也不大看得出来。焰火今年就不放了,另外所用的灯油蜡烛这些是一些亲戚共同凑的,一家十来斤不算什么。我也就是出点人手,再置办些酒食糕点,大家聚一聚图个乐子。”
大姐姐真是会操持,这一场元宵灯会办下来,花费确实不大,而且办的很是热闹别致。
别致在哪儿呢
今儿没有宴会歌舞,大姐姐让府里的人穿着外头百姓们的衣裳,也按着外头那些小买卖人的样子做了推车、担子、拉起棚子和幌子,就在园子的路旁叫卖起来。
外头有的,他们这儿都有。
眼下刘琰和吴小惠两个人就坐在一个卖元宵的摊子前头,一个一个小板凳连板凳了看着也和外头的一模一样,就是用粗木刨一刨拼成的,全用的枊榫,一根钉子都没有用,这坐起来当然不是太舒服,可是要的就是这个野趣儿。
站在元宵摊子后面是个胖厨娘,笑呵呵的问:“二位姑娘要什么馅儿的”
吴小惠也好久没有逛过街市了,今天她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你这儿都有什么馅儿啊”
“嘿,我这儿的元宵皮薄馅儿大,味儿可好了。有豆沙的,山楂的,桂花芝麻的,玫瑰红糖的,要是姑娘不嫌贵,我这儿还有鲜肉火腿的呢。”
“我要一碗鲜肉火腿的。”吴小惠转头问刘琰:“你呢”
“豆沙的吧。”刘琰是在宜兰殿用过晚膳才出宫的,晚膳就有她挺喜欢的肉圆,她吃了好几个,这会儿想吃点甜的:“多给我盛一勺汤。”
胖厨娘应了一声:“好嘞,姑娘们稍待,立马就好。”
她们坐在小桌旁等着,胖厨娘揭开锅盖,白生生圆滚滚的元宵就在锅里翻腾打滚。吴小惠小声说:“我原以为你今天来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