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曦哑然失笑:“罢了,今日确实有些不便。待过些时日,你单独带二宝儿进宫来让我瞧瞧。”
然后,又随口说了一句:“待母后安葬后,佑哥儿小宝儿卿姐儿一同进宫来,和阿萝一起读书吧”
此言一出,颜蓁蓁也就罢了,林微微和秦思荨却是一怔,下意识地对视一眼。
卿姐儿比阿萝小了一岁,以后做阿萝的伴读正合适。
佑哥儿小宝儿和阿萝一起长大,论情分自然胜过别人。可佑哥儿小宝儿都是男童,做公主伴读似乎不太合适
谢明曦忽出此言,到底是随口一言,还是另有打算
谢明曦似洞悉了林微微和秦思荨心里的疑惑,微微笑道:“我既是这么说了,自然有我的安排。你们不必多虑,只管应下便是。”
林微微和秦思荨定定心神,一起笑着应下。
此时此刻不便多言。待日后再细问也不迟。
大人们心思复杂,孩子们可没想这么多。
阿萝听到谢明曦的话,高兴得小脸通红,两眼熠熠闪光:“佑哥哥,小宝弟弟,卿妹妹。等皇祖母下葬后,你们便一起进宫来,和我每日一起读书了。”
六岁的小宝儿还是那副淘气劲儿,眼珠咕噜噜一转,低声笑道:“听说御花园里还养着许多鸟,我们读完书,就一起去捉鸟烤鸟蛋吃。”
卿姐儿皱了皱秀气的鼻子,慢吞吞地说道:“秦姨说了,你再淘气,就会狠狠揍你的屁股。”
小宝儿迅速瞥了亲娘一眼,压低声音说道:“我不说,你们也不说,我娘怎么会知道。”
阿萝也觉得此事有趣,冲小宝儿眨眨眼。小宝儿见阿萝也赞成,高兴地咧嘴而笑。
文静内敛的佑哥儿,看着眉飞色舞眼眸灵动的阿萝妹妹,心里甜丝丝的,像喝了蜜水一般。
阿萝也笑吟吟地看了过来,甜甜的喊了一声:“佑哥哥,你怎么一直都没说话”
佑哥儿脸皮薄,被这一声佑哥哥喊得微微红了俊秀的脸孔。过了片刻,才小声道:“我心里太欢喜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阿萝妹妹,以后我也能进宫和你一起读书吗”
阿萝笑道:“母后刚才亲口说的,那还有假”
佑哥儿大一些,心思比同龄的孩童细腻敏锐得多。觉得自己是男孩子,没资格做公主伴读。谢姨这么说,定是随口哄他和小宝儿高兴
不过,他不想说这些扫兴的话,便笑着点点头:“好,以后我们每天一起读书。”
一边说一边悄悄看着阿萝。
隔了这么久没见,阿萝妹妹长高了,也长得更精致美丽了。眉眼间的慧黠和自信从容,如明珠般熠熠夺目。
小小少年,心中悄然懵动。
阿萝倒是没想那么多,大大方方地看着佑哥儿,笑颜要多甜有多甜:“这一年多里,我每日都惦记你们呢我如今和堂兄堂姐们一同读书,也热闹得很。可在我心里,他们都不及你们亲近。”
佑哥儿听得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
小宝儿也爱听得很,咧嘴笑道:“阿萝姐姐,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你告诉我,我替你揍他”
阿萝立刻想起了霆哥儿,撅了撅小嘴:“是有一个堂兄,总喜欢和我较劲争锋,我和他时常吵架,有时候还动手。”
什么竟然真的有人欺负阿萝姐姐
小宝儿立刻睁大眼,差点跳了起来:“是谁”
俊秀斯文从不喜动手的佑哥儿,也格外恼怒:“阿萝妹妹,是谁欺负你了以后我日日都和他比试读书习字让他羞愧得不敢抬头”
卿姐儿胆子小,又爱哭,自觉自己帮不上忙,苦恼地皱眉苦思片刻,然后说道:“阿萝姐姐,以后让他来揍我。我最会哭了。保准哭得他头痛求饶,再不敢动手。”
阿萝:“”
第九百六十七章同窗一
短暂的相聚过后,三对夫妻一起告退离宫。
孩子们依依不舍,挥泪作别。
谢明曦笑着为阿萝擦拭眼角边的泪珠,柔声哄道:“待你皇祖母安葬过后,佑哥儿他们几个便能日日进宫,和你一起读书了。”
阿萝抽抽噎噎地应道:“可是,还要等好多天呢”
谢明曦哑然失笑,摸了摸阿萝柔软的发丝:“一年多都等过来了,再等几日也无妨。”
好说歹说,总算将阿萝哄得破涕为笑。
盛鸿去了外灵堂,谢明曦领着阿萝去了福临宫。顾山长依旧避不露面。
萧语晗和谢明曦在一处跪灵,低声说话也方便些:“林姐姐她们今日都进宫了么”
谢明曦点点头。
尹潇潇将头凑了过来,小声说道:“待丧事过后,我也要去见见她们。一别五年,我心里真是想念惦记得很呢”
萧语晗颇有同感:“是啊,一转眼就是五年。日子过得可真快。”
这五年间,大齐接连改朝换代。死了两个帝王,宁王鲁王闽王一并丧命,李太皇太后和俞太后也都逝世归天世事变幻,令人唏嘘。
想到亡故的丈夫,萧语晗尹潇潇心里俱有些黯然。
不过,再深的伤痕再多的痛楚,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磨褪色。日子总得过下去。
谢明曦轻声道:“到时候我召方姐姐佟姐姐她们一同进宫,我们昔日同窗一同相聚。”
萧语晗尹潇潇精神一振,低声应了。
半个月后,俞太后的尸首安葬进皇陵,和建帝合葬。
知悉内情的亲王郡王们,心中颇有些不忿。几位阁老,也觉得俞太后不配享有这份尊荣。奈何这是天子之意,为了保全天家颜面,众人只得默默忍了这口闲气。
谢明曦命湘蕙去了一趟俞家。俞家上下,有资格知晓真相的只有寥寥几个。俞光正再次病倒,俞光德也无颜上朝,主动告病静养。
风光了几十年的俞家,江河日下一落千丈。
昌平公主也病倒了。
这一病来势汹汹,接连高烧三日未退。驸马顾清衣不解带地在床榻边照顾昌平公主,顾舒瑾也熬得面容憔悴双目泛红,和夫婿赵一鸣直接在公主府住了下来。
帝后赏了两位太医至公主府,精心照料昌平公主的病症。
昌平公主熬过最艰险的几日,烧总算退了,不过,身体元气大大受损,要慢慢精心调养。
俞太后丧事过后,大齐朝开了大朝会。
天子在大朝会上下旨,任令陆迟为翰林侍读,赵奇为中书令,陈湛为言官。
这三个官职,论品级都不算高。翰林侍读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