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俞太后眼睛通红,死死地盯着昌平公主,因愤怒激动声音有些嘶哑:“你出去”
昌平公主胸膛起伏不定,心里的怒火似随时喷薄而出。
她忍了又忍,最终还是忍了下来,临走之际,扔下几句:“母后不愿见我,以后我不再进宫便是。就算女儿不孝吧”
昌平公主没再看俞太后的面色如何,转身离去。
年少的俞妍亲眼目睹这一幕,吓得脸都白了。再一转头,见到俞太后忽红忽白变幻不定的面色,愈发害怕。
万幸俞太后没有再次被气昏,用力深呼吸片刻,勉强缓了口气:“妍姐儿,你过来,扶哀家坐一坐。”
俞妍低头应是,战战兢兢地上前,扶着俞太后坐起。
俞太后瘦得惊人,俞妍力气不大,也能扶得动,暗暗松了口气。目光掠过俞太后满是戾气的眼,俞妍心里又是一阵惊惧。
如果可以,她根本不愿进宫来。俞家确实大不如前,不过,内宅闺阁还算安稳。她深切的怀念自己的闺房和平稳安静的生活。
皇上再俊美再好,也是皇后娘娘的。和她没什么关系。
就连她这个情窦未开的少女都能看明白,为何俞太后固执己见地认定了她能给皇后娘娘添堵
她根本就不想做这颗废棋。
没有人在意俞妍这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心里怎么想。
俞太后不在意,帝后也从未放在心上。
之后一连数日,昌平公主果然再未进过宫。
俞太后的病症时好时坏,也愈发暴躁易怒。这一日,芷兰也被罚跪在寝室外半日。起因是芷兰说话不慎,提起了昌平公主。
芷兰是俞太后身边最得用的女官,素有体面。
这一跪,将脸面丢得干干净净。
众目睽睽之下,芷兰跪足了半日,直至天黑时,才被传令可以起身。
芷兰的膝盖早已跪麻了,全仗着玉乔扶着,才勉强站了起来,迈步时,双腿麻木,脚落地时疼痛不已。
芷兰不肯呼痛,硬撑着回了屋子。
玉乔和芷兰虽偶尔争锋,感情却颇深厚。见芷兰这副模样,玉乔心中难受至极,泪水顿时涌了出来:“芷兰,你我一片忠心,伺候主子尽心尽力,从无半分懈怠。今日你只提了昌平公主一句,太后娘娘便大发雷霆,罚你跪了半日。”
“太后娘娘根本没将你我放在眼里啊”
奴婢也是人。
同样有血有肉有感情。
被主子这般对待,芷兰心中焉能不痛
芷兰眼中泛起水光,将头扭到一边,半晌才低声道:“玉乔,今晚你代我值夜吧”
玉乔擦了眼泪,点点头应下:“你好生歇着。”
玉乔没有料到,这会是她和芷兰说的最后一句话。
夜半三更,芷兰独自一人在屋子里,上吊自尽了。
第九百二十七章轻生
芷兰之死,在福临宫里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
当夜,无人察觉芷兰上吊。直至隔日凌晨,小宫女久久敲门无人应,心里发慌,叫了几个宫女一起来推门。
推开门后,众宫女俱被吓得面色骇然,尖叫起来。
横梁上,一道白绫悬挂而下。
芷兰静静地悬在那儿,面上一片死青,尸首已经僵硬。
值守了一夜的玉乔,强忍着困倦起身,不敢惊醒俞太后,轻手轻脚地出了寝室。迎面一个宫女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差点撞到玉乔。
玉乔不快地瞪了过去:“出什么事了”
宫女哭着道:“芷兰姐姐上吊死了。”
玉乔眼前一黑,紧紧抓住宫女的胳膊,声音不自觉地尖锐高亢:“你说什么芷兰怎么会轻生寻死”
宫女哭道:“这样的大事,我怎么敢乱说。芷兰姐姐已经没气了,她们几个正合力将芷兰姐姐的尸首搬下来。我急着来送信现在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
玉乔脑海一片空白,眼前不停地晃动着芷兰秀雅温柔的脸庞,全身颤抖个不停。泪水早已流了满面。
芷兰,你太傻了怎么就这么去了
玉乔忍不住哭了起来。哭声传进寝室里,惊醒了俞太后。
俞太后睁开眼,怒声呵斥:“玉乔,你为了何事喧哗”
玉乔用袖子擦了眼泪。她无心整理仪容,木然地进了寝室,在床榻边跪下:“启禀太后娘娘,芷兰去了。”
俞太后刚醒,头脑有些混沌不明,一时竟未听懂是怎么回事,兀自怒道:“去哪儿了立刻去宣芷兰来伺候。”
身边这么多的宫女,芷兰最细心沉稳,伺候也周全仔细。俞太后身边根本离不得芷兰。
玉乔鼻间一酸,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太后娘娘,芷兰昨夜上吊自尽,尸首已经凉了。再不能伺候太后娘娘了。”
俞太后:“”
俞太后所有的神情都僵住了。
久久无言。
寝室里只有玉乔断断续续的哭泣声。
身为皇后的谢明曦,也在此时收到了福临宫里送来的消息。
骤闻噩耗,谢明曦也有些惊愕。
芷兰是犯官之女,年少被送进宫为宫女,凭着细心沉稳能干,入了俞太后的眼,得了重用。不过,芷兰从无嚣张跋扈之举,待人平和,在宫中风评颇佳。
谢明曦对芷兰也没什么坏印象。
没想到,芷兰忽然就死了。
谢明曦忍不住追问了一句:“芷兰怎么会忽然轻生”
前来送信的宫女红着眼睛应道:“奴婢不敢妄自揣度。不过,昨日芷兰说错了话,被太后娘娘罚跪了一个下午。之后,进了屋子再未出来,半夜时上吊自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昨日罚跪之事,只是个引子。真正令芷兰没了生志的,是日复一日的凄苦煎熬,是毫无希冀和未来的痛苦。
人没了心气和盼头,也就没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谢明曦暗暗唏嘘一回,站了起来:“本宫这就去福临宫。”
便是普通宫女寻死自尽,也得由皇后下令,才可安葬。更何况,芷兰是宫中品级最高的女官,是俞太后倚重为左膀右臂的亲信。
谢明曦亲自去福临宫,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