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武德殿内,已经很久未开颜过的李世民紧锁着眉头,叹了口气对坐在他身边的王易感慨道:“贤婿,,若我大唐连续几年这般遭灾,那如何是好刚刚出现的繁荣,又成为过眼云烟,唉,朕在担忧,今年这般灾情,百姓还能安居乐业吗”
“陛下,天灾无法避免,那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但我们可以做的,却是可以将灾害所带的损失降到最低。”王易瞅了两眼眉眼紧锁的李世民,声地道:“陛下,今年内天下这般遭灾,但朝廷应对及时正确,赈灾的粮食和物质很快运抵灾区,各地并没有因为遭灾而出现大规模的流民,受灾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他们有饭吃,有衣穿,依然能很好地过日子,而且灾区没什么大的瘟疫出现,这本就是一个奇迹,这正是明,陛下所行之策的英明,各级官府应对灾情的及时有力,这只有盛世时候才会出现这般情景,陛下应该感到欣慰才是”
李世民瞪了王易一眼,似有点不满意王易这拍马屁的话,见状王易马上改口,“陛下不必心焦,臣觉得,只要南方诸州晚稻收成好,晚稻的产量比早稻高,今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依然不会差的,只要粮食产量平均到全国各户口上,能保证每人一年所需,那就完全不必担忧各地官仓的粮食所存还是很丰富的,陛下也不要担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让没有产出的百姓买不起粮”
王易这话让李世民有点满意了,点点头道:“唔,朕已经严令各级官府,严密监视各地的粮食价格,一旦有人哄抬粮价,必严惩不怠,朕也让各地官仓中的官粮,在必要时候大量投放到市场中,以平抑粮价,幸好前几天丰产,各地官仓存粮足够丰富”
“陛下,正是有前几年极大丰产时候下所存的大量物资、粮食,才能让朝廷在大灾之年做出这般有效的应对,官仓里的粮食本就不是堆着显耀的,而是在这种危急时刻派上用场的,陛下令各级官府大力赈救灾民,无偿提供无数的粮食物资,此举是非常得民心之举,一定会让天下人称道的”王易绞着脑子想了一下,再带点吞吐地道:“陛下,大灾时候全民应对,是最能激发一个国家臣民的凝聚力的,若此时应对得当,就如陛下这般,天下间的臣民,一定会更愿意听服于朝廷,听服于陛下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来,也是件幸事”
听着王易这般并不是很自信的法,李世民斜着头看了王易一会,点点头,“的有理,朕也这么认为这种时候,若应对失当,那对于我大唐来,就是祸乱的根源,历史上多少的大乱,就是从大灾开始的”李世民着,对王易露出一个赞赏的笑容,“贤婿,朕还要感谢,正是因为之策,让大唐连续几年取得了丰产,甚至这种大灾之年,还是让人看到希望”
“陛下”王易想谦辞,却被李世民打断了,“而且,在大灾之时,所提议的诸多安置灾民的计划,还有应对瘟疫的措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灾之后,没有瘟疫,这是个让朕惊异的奇迹,正是所提之法,避免了灾区出现让人恐惧的疫情,朕一定给予重赏”
听李世民又要赏他,王易赶紧推辞,“陛下,虽然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但只要预防的好,瘟疫也是可以避免的臣略懂医道,对瘟疫预防也略知,若不把所懂之学献出来,解决天下苍生之灾,那是罪大恶极之举。因此为陛下献计是臣必须要做的,这是对天下百姓必须要尽的义务,臣不敢因此得陛下赏,若陛下想赏赐臣,不若把赏赐之物捐给受灾的百姓,就当臣再为灾民尽一份善举”
听王易这话,李世民脸上的赞色更浓了,“唔,这般,朕甚是欣慰,朕会满足这要求的”
“多谢陛下信任与体谅”王易着与李世民相视一笑。
王易原本请命领个大权在握的抚慰使身份,去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特别是指导预防瘟疫的工作,他知道古代时候,大灾连着瘟疫是经常性的事,会导致无数的灾民丧生,而他这个现代医学的高材生,对预防医学方面研究也不少,应对灾后预防瘟疫的手段还是不少的,因此他在得知各地出现灾情后,也第一时间写了一份非常详细的预防灾后疫情的方案呈给李世民,包括饮用水消毒、人和动物尸体的消毒深埋、杀灭蚊蝇等方面的知识要点。
李世民接受了王易所提请的预防瘟疫的方法,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各级官府,让各级官员在安置灾民时候严格按王易所提预防瘟疫手段执行,但拒绝了王易想去现场指导的呈请。
王易知道李世民拒绝的理由,在被拒后,也没一再要求。今日再起这事,王易还是有点自傲。
李世民站起了身,走到殿内大开着的窗子前,示意王易也走过去,在两人一道看着外面的景色时候,李世民又问道:“贤婿,今年不只遭灾,连原本臣服于我大唐的四夷也趁机作乱,,朕要如何应对诸夷的作乱”
“陛下,诸夷作乱,必当要用铁腕的手段将其平灭,但现在我大唐遭此大灾,并不适合四处用兵,臣觉得,应该杀鸡骇猴,找一个距离最近的胡夷部落开刀,震慑其他夷狄,让他们暂时先老实了,待以后再慢慢收拾那些不老实的部落和国”王易的没有一点含糊。他是个充满血性的汉子,极度厌烦如他所处后世时候,遇到与外的纠纷,只会抗议与交涉,数百万的军队养着数十年不打仗。要学就学老美,哪个国家不听话就动,如今的大唐有实力这般做。
夷人确实是比较可恶的,前几年大唐迅速强大,发展速度让任何的人吃惊,诸夷都老老实实,除了一个吐谷浑敢蹦达几下外,大唐其他地方边关都是无战事,但今年大唐遭灾,边关的乱事也多了起来,实在有点让人忍无可忍。
年初时候,焉耆王突骑支遣使入贡。起初时候,焉耆入中国由通过大漠行走,但在隋末时候这条朝贡路闭塞,需要经由高昌,但高昌王时常扣留朝贡的焉耆使团。突骑支上表请大唐皇帝复开通过大漠之路,以便往来,李世民许之,但此举引起高昌王怀恨,遣兵袭焉耆,大掠而去。李世民在听知此消息后,曾经大怒,发誓一定要给高昌王麹文泰以颜色看看,若不是诸臣劝阻,年初李世民就会发兵讨伐高昌。
还有,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不顾大唐皇帝的严责,发兵击请附于大唐的薛延陀,但为薛延陀所败。败后的肆叶护并不收敛,时常派兵侵犯依附大唐的西域各国,这是让李世民非常恼怒的事。
在江南遭灾时候,岭南一带也不平静,雅州的獠人起兵作乱,随后剑南一带的嘉、陵等诸州獠人也作乱,如今雅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邗江府统军牛进达正率兵在平定獠人叛乱。
除这些未伤及大唐根本的叛乱之外,最让李世民头疼的是,处于青海的吐谷浑。在这两年,连番进犯我大唐边关,兰、鄯、凉、河、姚等诸州时常被其侵扰,虽然吐谷浑的侵犯都被边军击败,但还是让李世民非常的恼火,但大灾之年,又下不了举大军讨伐这些不听话部落的决心。
听王易这话,李世民眉头跳了一跳,脸上露出了笑意,点点头,但没再什么。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王易府中两个女儿,都已经长的有点大了,两个东西都会走路,会开口话了,十八个月左右大的王子吟,可以摇摇晃晃地拉着比她几个月的妹妹,依依呀呀地闹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