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1 / 2)

泱泱大唐 黄昏前面 6635 字 2019-05-07

了,今日王易再不过来陪她的话,她都要哭鼻子了。

王易在陪长乐公主睡的时候,也用按量委婉的语气,了自己的打算,妻妾中每个人都是最心爱的女人,他会对每个人都好的,对最的长乐公主更是会比其他几位多一点爱,希望长乐公主能体谅他作为丈夫的难处,但长乐公主并未表态。

王易的口才还算不错,经过几日的哄劝,还有威压,长乐公主和长孙凌终于同意下来,让王易每人陪她们一个晚上,王易这才松了口气。

家里的事搞定,婚期差不多也结束了,王易得再去行他所负的责。

因为时间已经是五月初了,都夏天了,原本王易答应李世民的新一年提案,都未呈上去,他在婚假结束后,也先到宫中请见。

正在看奏本的李世民在示意王易一边坐下后,皮笑肉不笑地问道:“贤婿有没有让朕的女儿受委屈”

“陛下,臣如何敢让公主受委屈”李世民新改口的称呼让王易有点不适应。

“是吗”李世民斜着眼,半信半疑地看着王易,在看的王易发毛时候,这才转过换了副眼神,压低声音道:“子,朕听皇后,希望过几年后再与长乐同房”

“陛下,臣前些时候曾和陛下过,让公主长大成人后再出嫁,如今公主已经嫁给了臣,臣一定要努力让公主的身体保持健康,这事想等公主长大,身体长好后再考虑”王易抬起头,看着表情奇特的李世民,“希望陛下能明白臣如此做的理由,并不是故意冷落公主”怎么又称子了

“好了,不必解释,朕相信”李世民话虽这样,但在完后却哼了声,表示有点不满。

“多谢陛下信任,臣以后一定会把公主养的白白嫩嫩,不让她生病,不让她受委屈”王易有点想拍胸脯保证的念头。

“好了,别这般样子,朕谅也不敢让长乐受委屈,不要朕定不饶朕对可是特别的恩宠,让同娶了朕的女儿,还有辅机的女儿,可千万别让朕在以后有后悔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李世民半提醒半威吓地道:“可得要替朕好好做事,别负了朕对的期望不然休怪朕不讲情面”

第一百五十七章坚决不同意

“是,陛下臣一定用心做事”王易忙不迭地点头承应看来李世民心内的不痛快已经快消除光,对于他的女儿与别人的女儿同侍一夫的结局,也不再耿耿于怀了。

“上次不是与朕,有一关于科举改革的提案要呈上来,为何大半年过去了,也没个音信”

见李世民问这个,王易赶紧解释,“陛下,臣当初所虑不周,在写了几个样本后,看来看去总觉得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考虑到,因此想仔细了解一番后,再做修改,不过臣觉得,科举糊名制必须要实行,那样对于所有参加科举的士子来,会公平得多”

王易起初想向李世民提出修改科举制度,增加一些后来出现的、对于考生来显得相对更公平的条文进去,但他那是基于历史记载去想的,现在他真实去接触了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发觉正在实行的科举制度与历史记载的又有不的出入,他写了几个奏本都觉得不满意。

王易知道,古代的科举与后世被无数家长看得很重的高考相比,在整个社会民众心中的地位更重,包括统治阶层,还有各级士大夫及普通的农家子弟。统治阶层想以此手段来选拔更多的人才为朝廷所用,而包括各级士大夫和寒门子弟,是想通过科举手段进行官场,如此关系重大的事,要改动制度与方式自然要慎而又慎,要服包括李世民这个皇帝为首的大唐统治阶层,必须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行。王易觉得他不提则已,一提就一定要服李世民,因此想再去更多地了解现在的科举方式,包括许多历史不曾记载的细节,然后再详加考虑,这样会更稳妥些。

不过试卷糊名这一点,他却可以很大胆地和李世民。

唐朝以后,甚至包括唐朝中期以后,科举都是糊名制的,也就是主审的考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等信息的,更不要王易后世所处的时代,大考试无数,除了那种骗骗人充充数的开卷考试外,基本上的考试姓名等信息那栏都是被封掉,阅卷的人看不到的,这是最基本的防作弊手段。

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甚至如宋朝以后那般,将考生所写的内容再让其他人执笔,以相同字迹抄录考生的试卷,这些手段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就相对公平很多。

除了这一点,王易考虑的还很多,包括现在并未实行的殿试,还有选拔武士的武举等,当然还有王易出于实用目的,想让朝廷重视除经义之外的其他科目的考试,比如算术、理化等科目,选拔科技方面的人才,让技术能方面都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不过这些他并未完全考虑成熟,这些事项太过于繁杂,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几个月之内不可能考虑周全的,当然不需要有人帮忙,所以他现在也没有将这些东西用完整的文字写出来,只把一些大纲一样的概要写出来,等以后慢慢润色了。

听了王易大概地讲了科举这方面的事,李世民沉思半晌后,脸上露出恍然状,“唔,所虑不错,刚刚的这些也挺有理,朕知道一定花了心思去考虑过这些了,朕也不催,待细细想,多花些时间想,想成熟了再给朕呈上来,朕希望能写出一个让朕满意,让诸臣惊叹的方案来”

“是,陛下多谢陛下”王易赶紧作礼致谢,再瞅瞅李世民那显得很和善的脸,露出点狡黠的笑容,“陛下,臣也曾想过,若是臣没这般幸运,得陛下赏赐,给予重用,而是与其他士子一般参加科举,因为没有名声,投行卷也不知往何处投,有可能连考几年也不会及弟,陛下也看过臣写的奏本,实不能与其他大臣的相比所以,臣觉得,现行的科举制度是需要改动一下”

王易原本,以他肚里那点“真实”的才学,参加科举根本没有高中的机会,但这样真实的情况却不能,话从嘴里出来,变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