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阳,今年多大了”李世民似很随意地问道。
王易有点摸不着头脑,这皇帝不是前些时候刚刚问过,不会是忘记了无不过他也不敢如此提醒,依然很恭敬地回答,“回陛下,臣今年十八,再过一些时候,就十九了”
“那可知道我大唐的男子一般是几岁行冠礼的”李世民依然不阴不阳地问询。
“回陛下,一般是二十及冠”王易很郁闷地回答,这是常识性问题,不过也有例外,史书记载李世民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李承乾行冠礼时候,就没有二十岁。
在回答了这个问题后,王易有点顿悟,明白过来李世民今日宣他过来,是问询何事了,当下忐忑不安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预料中的担心果然来了,没想到还这么快。
“知道男子二十及冠,想必也不会忘记朕当日与的话吧”李世民话中阴阳怪气的味道更浓了,眼中也有了一点怒气。
王易有点头大,只得硬着头皮回道:“臣鲁钝,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李世民怒拍了一下案几,“朕不是与过,待及冠以后,朕会亲自为指婚,为何现在就自作主张,跑到长孙府上,和长孙无忌把这事定了有没有把朕的话当一回事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陛下”王易傻眼,李世民今天果然对他兴师问罪了,只是想不到,会当面发这般脾气
第一百二十六章恩威并施
感谢冠阳、风云际会风、佳友229书友的月票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话间的怒意有点让人不可理解。
王易再次被吓了一跳,声地回道:“陛下,这事您都知道了”
“们是不希望让朕知道”李世民眼中有杀气显现,但在看到王易脸上的惊色后,又隐了。
“陛下,不是臣如何敢向陛下隐瞒。”王易赶紧摇头,现在千万不能再惹恼这流氓皇帝,那要吃不了兜着走的,也立即解释,“当日的大朝会结束后,长孙前辈齐国公邀请臣到他府上一叙,在与臣聊事间,起了皇后娘娘为臣和长孙姑娘张罗婚事的问,他了希望将长孙姑娘许以臣为妻的想法,并问询了臣的意思,臣想着皇后娘娘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们都会促成臣和长孙姑娘间的好事,因此也并没多想,就应承了,原本还想进宫来向陛下和娘娘致谢”
王易赶紧把长孙皇后扯进来,哼哼,面前这个暴怒无常的皇帝,把老婆拉进来,总没话了吧,要发火找老婆发去他这个时候也基本能确定,在这件事上,也就是他的婚事上,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意见并不相同,或者他们之间没有沟通好,若真是这样的情况,那挺有意思的
王易猜测,或许李世民真的如他猜测般,心中有诸多的忌讳,所以不希望他娶长孙凌,而挺赏识他的长孙皇后,因为母性使然,对自己哥哥的妹妹,有太多的关爱,期望她能嫁个好夫婿,因此想让长孙凌嫁于他,而之前,李世民可能曾与长孙皇后过,想促成他和长孙凌之间好事的事,事后又没把新的想法告诉长孙皇后,以致两人间表达的意思相左了。
若真是这样,那就好玩了,王易想看看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为此事吵架的样子,但这个念头只是冒了一下,就没有了,长孙皇后会与李世民吵架吗敢吗即使有可能,他也看不到的
有些泄气,看不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吵架时候恼羞成怒的样子。
只不过,王易也想到李世民有过他这事的承诺,皇帝金口玉言,这样的事可不是反悔就反悔的,他也想听听李世民如何回答他的。
但李世民的反应却出乎王易的意外,只见李世民怒哼了一声道:“皇后可当面和过这事吗”
王易想了想,“上次臣随陛下去骊山泡温汤,皇后娘娘她召见臣的时候曾提起过”
那次长孙皇后的是比较明白了,长孙凌已经到了及笄的年龄,可以嫁人了,而王易也可以娶妻了,郎才女貌的一对,凑合在一起正合适,她会为王易主持这好事的。
这样的是足够明白了,王易即使半傻,也能理解其中之意的
“朕的意见就是皇后的意见,朕过,待及冠了,会亲自给安排婚事,现在一心替朕做事即可,不成还要朕再与一遍吗”李世民怒意稍减,“朕答应过的事,自然不会失信于,定然会给赐一桩满意的婚事,不是过,现在还年少,况且大哥还未成婚”
李世民少有这般失态的表现让王易更是吃惊,赶紧作礼请罪,“陛下,臣听了齐国公如此,误会是陛下之意,因此没做考虑就认同了,臣一定听从陛下的吩咐还请陛下勿动怒”
“朕可是对期以厚望,以后凭的才能定可加功晋爵,成为我大唐的股肱之才,千万不可流恋于儿事情事,让朕失望”李世民到这里,停了一会,眼珠子转了两转,才继续,而且是压低声音的,“若觉得房中只一妾室还不满足,朕可以赏几名宫中女子,为的妾室”
“陛下,臣不敢,臣并不贪恋美色,臣也明白了陛下的苦心,臣一定兢兢业业,为朝廷做事,为陛下出谋划策,心无旁骛,不负陛下所望”王易郁闷的很,李世民这样,不会是想把他谈恋爱的权利都剥夺了无看来和长孙凌的好事还真的有磨难,王易也想到当日他向李世民提要求时候,这皇帝含糊应答的情景,可能那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在打歪心思了。
唉,宫中的女子,王易可不敢去奢望得到,谁知道,会不会是被李世民玩厌了不要的女人,长孙凌那个肯定完璧的美女,他一定要泡到手,而且要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没有办法可施的手段得到。
“明白就好”李世民舒了口气,看了王易几眼,再语重心长地道:“一年将尽,贞观四年内,我大唐发生了如此多的重大事件,朝政政策需要很大的变动,来年如何改变,朕还需要和其他诸位爱卿多提有益的计策,如今我大唐尚贫,朕希望能潜心于构划关乎国计民生之事,以的才能,为我大唐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朕知道所想的,远比一般人长远,所虑的,是许多人不会去想的,只要想到有利于国计民生之策,尽可向朕提出,朕自有重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