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3(2 / 2)

唐朝好医生 望平安 6927 字 2019-05-07

李世民带着三千禁卫,起驾离开长安。李治率领留守文武,一路送出城外。骗山行宫离长安并不远,快马奔驰当日往返,不过皇帝圣驾出行,自然要慢一些。当天出发,天黑休息,次日启程再走,数十里路程,走了两天。

此时的蹦山行宫,自然远不如唐明皇时代的那么巨大,但规模也不算小了。李世民建的汤泉宫是在前隋行宫的基础上修的,很大气但并不如何的豪华,这于李世民的性格有关。

进入行宫,李世民便去了星辰汤那里,星辰汤是他的御用温泉,下面是太子汤,星辰汤排出的温泉,流入太子汤中,这样一来可以摆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同样也有皇太子常沐父皇恩泽的喻意在里面。

李世民一进行宫,休息了一下,便去了星辰汤里泡温泉。星辰汤很大,他一个泡着没意思,圣旨传下,一众重臣全都跟着去了,陪着皇帝泡澡。

不管从哪方面讲,王平安也算是个重臣,有资格去星辰汤里给皇帝搓搓背啥的,可他却不能去,因为他是主考官,他得批卷子去啊

在皇帝特地拨出的一座大殿里,王平安和礼部侍郎坐在桌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声长叹。

王平安道:“诸大人也是主考官啊,而且是正主考,他怎么不来批卷,却也跑去泡温泉了”

礼部侍郎心里头也挺不是滋味儿的,他挺大岁数的人了,比皇帝还要大不少,大老远从长安跑到骗山,不能泡温泉,却还要批卷子,他也挺痛苦的。

礼部侍郎道:“皇上一日离不得诸大人,自然要他相陪。而且,估计着是皇上要考察一下你我二人,看看我们单独批卷,是否批得公正。”

王平安嘿嘿笑了两声,心想:“既然正主考不在跟前,那就是我这副主考说了算了。”他冲伺候着的官吏挥手道:“把皇上夸过的那份考卷拿出来,我要先批那份。”

考功员外郎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哪份,当即挑出秋仁杰的卷子。送到王平安的桌前。三场考试的卷子都已经装订到了一起,评语只要写一个即可。

王平安问道:“这个评语是怎么下的。有格式吗,如何评级”

礼部侍郎答道:“不评级,只要按顺序放,就知道名次了,评语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格式方面倒是没有定倒。”

王平安嗯了声,看都没看考卷,提笔写下三个大字,好好好

第五百六十七章吴王又能如何

;宗点后,王平安把竿一放。又冲考功员外郎挥年。道干去给大人写评语”

考功员外郎嘴巴咧开,怎么着也合不上了,心想:“这么痛快啊,大笔一挥就完事了好歹你把卷子翻翻,做个样子出来呀”手捧试卷,呈给了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揉揉了脑门儿。心想:“要是这么个批法,估计两天时间,就能把进士科的全批完,创科考批卷速度之最”

他将试卷在桌上铺开,仔细看了起来,事实上他在秋仁杰答题之时,特地留心过,已经大致的看过一遍,诗词歌赋也便罢了,那篇时事策论写的确实不错,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士子,一点儿也不象当场知道考题,当场做出的文章。

就算是用脚丫子想,他也明白,王平安肯定是泄露考题了,把策论题目提前告诉了秋仁杰,要不然开玩笑一样,就算是让他这个礼部侍郎来做此题目,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出这么一篇好文章来。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人家小秋有个好哥哥呢,谁让皇帝亲自跑去视察,还当众夸了秋仁杰呢皇帝已经下了评语,说是亮眼,那别人要是说不够亮,岂不是瞪眼说瞎话了

将卷子看过一遍,语法通顺,没有错别字,更无涂改之迹。礼部侍郎为人到也干脆,提起笔来,在王平安的评语下面,也写了三个字,妙妙妙

写完之后,让考功员外郎送回给王平安看。

王平安看了评语,笑道:“大人,咱们倒是英雄所见略同,竟然都认为这份试卷乃是本科之中,最好的卷子”

考功员外郎的嘴巴网合上没大会儿的功夫,又咧开了,一直咧到了腮帮子,心想:“只看了这一份卷子,就说这是最好的啦”礼部侍郎笑道:“王公所言极是,连皇上都说亮眼的卷子,自然是最好的了。”

指着卷子上的好好好和妙妙妙,王平安道:“咱们的评语是这个,你倒是说说看,诸大人的评语会怎么写”

礼部侍郎眨巴眨巴眼睛,心想:“我上哪猜去,诸大人不痛斥咱俩批卷马虎,就很不错了”

王平安道:“他肯定要批,好得妙,妙得好”说着话,他哈哈大笑。

礼部侍郎撇了撇嘴,心想:“扯淡,我要顺着你的意,难不成诸大人也要顺着你的意,人家才是正主儿,你和我一样,就是俩陪衬”

嘴巴一正,他满面含笑地道:“定是如此,猪大人定会如此下评语的。”

两人说了几句,这才重新看起别的试卷来。

王平安办事给力,反正也不用花本钱,自己人该给好评语,该把名次往前提,那是一定要提的。又命人找出邱亭轩的考卷来,顺便看了两眼,叫道:“好啊,这份考卷也不错,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字字珠饥,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啊”

赞完之后,他提笔便写评语,写的就是刚才说的那句话。写完之后,又叫人给礼部侍郎送去。

考功员外郎嘴巴已经合上了,见怪不怪了,已然荣辱不惊,面色平静地将卷子呈给了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心想:“又是一个你要照顾的人如果这么个照顾法,那进士的名额也不够你照顾的啊,干脆你一个人写评语就得了,我在一旁给你研墨。”

铺开试卷,他看了起来,不多时看完,点头道:“不错,诗赋两篇立意一般,可这篇策论倒也不见得比刚才那份逊色多少,想必这位姓邱的士子,也是参加过徐州赈灾的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