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2 / 2)

整个五寨堡内都是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

今天是千户大人黄来福和岢岚州城顾家小姐的大喜事,这也同样是五寨堡各个军户们的大喜事,托千户大人的福,五寨堡人人都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现在千户大人有喜了,这做人可不能忘本。

因此这天中,除了千户宅内张灯结彩外,五寨堡各个军户们也是忙着在自家门口挂出了大红喜灯笼,贴上新的喜联,一起同喜。

还有五寨堡的各个经营店铺地商人,在店的门口也是同样张灯结彩。依现在黄来福在五寨堡的威望,就算各人心中想什么。但在眼下这种喜庆的气氛中。如果自己不表示什么。被堡内的军户们非议的话,怕是将会被赶出五寨堡,那这样自己就完了。

当然,除了五寨堡堡内外。堡外的五寨堡各个农场中,也是同样装扮得喜气洋洋的,到处都是挂满了大红喜笼,鞭炮声,不断听闻,这让一些机灵地商人大发了一笔,因为他们贩来地灯笼红纸等。已经早被抢购一空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盘算,此次千户大人喜事。自己要送些什么礼才好呢虽说千户大人黄来福说了,此次来喝喜酒地人都会欢迎,不需要送什么礼,但对各个五寨堡军官们来说,对五寨堡各个商贾们来说,千户大人说是这样说,但自己可不能失礼不是

因此,五寨堡的军官们,自何副千户以下,这天一早,都送来了丰厚的礼单。五寨堡的商人们,从渠源锐以下,也同样是送来了丰厚地礼单。至于五寨堡普通的军户屯丁们,虽说他们送不起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千户大人给了自己好日子,这做人不能忘本不是俺们送不起大礼,就送点薄礼表示心意不是

五寨堡第三农场。

五寨堡第三农场离第一农场不是很远,第三农场管理周边田地一万多亩,有屯丁们二百多人。不过加上一些屯丁们的家属后,已经有了近千人的样子。

这个农场中,除了原来一些五寨堡的军户外,还有一些原来是流民屯丁们。不过现在这些流民屯丁们已经全都加入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了。

没办法,有五寨堡军户户籍和没有五寨堡军户户籍,这待遇就是不一样,依黄来福定下地制度,没有五寨堡军户户籍地流民屯丁们,不论是月粮,还是奖励,都是没有军户屯丁们高。看着同样的工作,待遇却是不一样,这些原来地流民屯丁们,便全部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

当然,加入了五寨堡军户户籍时,这些原流民屯丁们,也是经过一番思想挣扎的,毕竟他们以前也是听说,见多了,各地州县卫所等军户们的悲惨生活。

不过在五寨堡,这种情形却是反过来,现实摆在面前,有了五寨堡的军户户籍的人,可以过上好日子,而且还是稳定的好日子,只要努力干活,就不愁没饭吃,拥有黄来福大人说的,那个叫什么:“铁饭碗”而且一年的收获下来,光是农场的总丰收奖励,就让每个屯丁们笑倒大牙了。

这个年景中,有口稳定的饭吃,比什么都强。再看五寨堡生气勃勃的样子,将来只会越来越好,在现实的比较下,他们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这个情形,当然也是普遍发生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基本上的,五寨堡原来的民户屯丁们和流民屯丁们,已经全部加入了五寨堡军户户籍,并在这此次的大丰收后,纷纷将自家的妻小接来。这也让五寨堡明面上的人口,带各个农场在内,突破了二万大关。当然了,现在在五寨堡内一些混饭吃的商贾们和流民们并没算进去。

经过几个月的经营,五寨堡第三农场外表已经有些小军堡的味道,而关于堡内的修建情况,都是由管事们提交报告,到了黄来福手中后,集体拔下钱粮修葺,不论是堡内的总屯长和监管们,都是没有权力自作主张,留粮修葺农场的。

此时第三农场门口已经是喜气洋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着。

正文第61章成亲2

更新时间:200931519:08:01本章字数:4503

不过此时第三农场上的各人,都是聚在晒谷场上。各人议论纷纷,等会下午时就要到五寨堡内去喝千户大人的喜酒了,大家送什么礼好呢

晒谷场很大,因为当时黄来福修建各个农场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农场将来的发展,所以各个农场的建设都往大处去想,宁愿农场内留出地方来,也不愿挤了,小了。而且农场内的建置也有一定的规划。如街道的划分,水井的位置,庙宇戏台的位置及各户院落的位置等,都有一定的考虑。

黄来福还考虑到,将来屯丁们可能会有家属住进来,所以当时在修葺各个农场的时候,便修建了许多类似四合院的房子,每一个四合院中,住入一个小屯,约是十户人,内中管理人员就是小屯长,这样的架势,也容易管理。

除此之外,各个农场内还有仓房,粮库,牲畜栏,晒谷场,公共澡房,公共大食堂,公共大茅房等设施。最后一个个四合院,加上各个公共设施,加上堡墙等,最后便形成了整个农场。

按五寨堡第三农场的规划,里面分为二个大屯,有总屯长一人,副总屯长一人,监管一人。每大屯有屯丁一百人,设大屯长一人,副屯长一人。每大屯又分为十个小屯,每小屯屯丁10人,设小屯长一人。当然,这只是屯丁们人数,不过现在各屯丁们纷纷将自家的老小接来,这五寨堡第三农场人口已是越来越多,屯丁们加上他们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已是过了一千人,有一个小镇的样子。

当然。和五寨堡比起来,各个农场,当然包含第三农场内,还是显得粗陋了一些。五寨堡的外形建筑是砖石。里面有一条青石大街,堡内各个建筑都显得高大,堡内店铺也多,商业繁华,是五寨堡周边的决对中

五寨堡第三农场堡墙堡门等却只是夯土板筑。农场内也没有青石板街道,都是土路,各人住的四合院房屋大部分也是土墙加茅草屋顶。泥土的主街道上有时会挤着一些小摊小贩,乱蓬蓬,一切都是显得很杂乱。

但屯丁们却是很满足,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吃饱穿暖,有一份稳定地工作。作为五寨堡的屯丁们。他们每当走出去时,那些各地民堡的民户们,还有一些逃荒到五寨堡来讨生活的流民们,看向他们地眼中,都只有羡慕。

每当看到这种眼神时,各人走起路来。不由都是挺着腰板。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民户的姑娘们,也越来越愿意嫁入五寨堡各个农场中来,放在以前,这是不可思议的。毕竟在五寨堡,有个军户户籍,便容易找个饭吃。因为相对五寨堡的快速发展。只要肯干活,就不愁找不到活干。有了活干。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不知不觉,千户大人黄来福的“铁饭碗”之说,在各人心中,便越来越有市场。想起以前自己衣食不周地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