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术领命:“是”
一会的功夫,一队党项士兵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看起来很是枯瘦的男人进来了,那宋人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显然是刚刚遭到了毒打。现在一看到李元昊拉出这副架势,吓的脚都站不住了,没等党项士兵吆喝,自己就跪了下来。
这就是陈元找的下九流,下九流有点旁门左道的功夫,可是他们中间有气节的人却非常的少。
这人本来就是一个小偷,这次答应来党项就是抱着说不定能弄点情报,然后回去过下半辈子的舒服日子的想法来的。
被党项士兵认出来的时候,他还狡辩,可是人家一顿暴打就扛不住了,有什么说什么,当真是知无不言。
李元昊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你是宋朝奸细”
那人拼命的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人也只是犯了官司,不想蹲监狱了才来做这行当的,小人无意冒犯大王,请大王饶命啊。”
李元昊笑了,心中暗暗想到,原来陈世美也有出昏招的时候,如果这次利用的好,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元昊换了一副脸色:“嗯,你只要实话实说,我就会放过你的。”
那人听了这话,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张元马上替李元昊问道:“你们来了一百多人,怎么样能把他们都找出来你们怎么联系的”
那人说道:“我们十个人一个小队,每个小队只有队长知道和上面联系的办法,只有上面的人知道怎么和所有的小队取得联系。”
他有些紧张,说的有些混乱,不过张元还是听明白,笑了一下又问道:“那你的小队其他人都在哪里队长都在哪里”
“我们小队今天刚刚进城,队长说了,在城东的茶楼前集合。”
张元转过身来,冲李元昊一抱拳:“大王,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吧。”
李元昊点头:“做的漂亮一点。”
第441章驸马办报
第441章驸马办报
张元马上带人赶到了这队下九流要集中的地方,每费什么力气,九个人一个没跑掉。
张元知道,自己下面应该做的,是把那个负责联络这里所有这些宋朝奸细的人,给揪出来
汴京。
陈元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从一个印刷作坊里面找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叫毕昇。
这也是一个巧合吧,陈元打算办一份报纸,当时这家作坊的老板找到陈元,希望能够合作。
但是对于陈元来说,既然打算办报纸,那么自己有一个印刷作坊,显然要方便许多。于是和那个老板商量了一下,谈妥价钱,一次性的把这印刷作坊给买了过来。
老板走了,伙计们却都被陈元留了下。他看到一个墙角的一处堆放着一个个小型的石块,当即有些好奇,就问那些伙计:“这是干什么用的”
那些伙计都把目光投向了一个正在印书的人,就这样,陈元把毕昇给找出来了。
“你不用当伙计了,从今天起,你是这里的技术总监,知道技术总监是什么意思么就是以后你负责指导所有人印刷的技术。薪水是伙计们的一倍。你这个活字印刷非常不错,马上给我搞出来,需要多少人帮你你和我说。”
毕总监就这样走马上任了。这意味着陈元这套班子基本上成型。
柳永为主编,毕昇为技术总监,又招一些寒门的读书人来做编辑,自己只要负责经营就可以了,陈元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
但是柳永看着毕昇那有些呆呆的摸样颇为不放心:“掌柜的,他能搞好么”
陈元点头:“应该能,最少我不知道还有比他更合适的。柳永,你以后帮我办这个报纸,一定要和毕昇好好合作,你们这里可以说日后大有前途。”
柳永现在根本不相信这些,陈元拉他来帮忙他都不愿意,这小子做官虽然没有成绩,可是是个官迷。
柳永对陈元也是很尽一个师爷的责任:“掌柜的恕我直言,您这个所谓报纸,肯定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别的不说,人家写稿子你给稿费,你送到那些茶楼酒肆却是免费的,这不赔才怪呢”
陈元笑了:“你不懂。你只要负责帮我审核那些稿件就可以了,至于经营上面的事情我自己会做好的。对于,我已经让欧阳修,宋祁等人写了一些他们对于新政和这次战争的看法。他们两个都是当事人,写出来东西应该会有些说服力的。等他们把稿子送来的时候,你照登就是。”
柳永点头:“知道了,您就是想为新政和强军做一些宣传,可是您为什么也要夏竦和文彦博写稿子呢他们肯定是唱反调的。”
这一点柳永的智商是无法理解的,老百姓喜欢看什么喜欢看热闹啊一份报纸上面如果铺天盖地都是夸赞之词,那就没意思了。有红脸有白脸,唱什么的都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只要先把报纸打出去,让它冲出汴京,走向全大宋,然后自己再慢慢的减少那些反对新政的文章,这样会给百姓造成一个很多人有拥护新政的一个错觉。
老百姓就是这样,很多人都说好,那就是好了。
还有关键的一点,古代的变法为什么屡屡失败关键就是宣传不够。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变什么法,地方官从中很容易能做一些动作。而那些地方官员,八成却又是不想改变现状的人。
把新政较为详细的告诉更多的人,会减少新政实施时候的阻力。
当然,关于盈利,陈元也从来没有担心过。前期或许不赚钱,但是只要发行量上去了,那些大户人家乃至普通的书生都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那些平民喜欢在报纸上面打听的消息的时候,绝对是一笔好买卖。
柳永是不明白这些的。
两个一路上都在商量办报纸的具体事情,陈元的计划是办成半月刊,半个月发行一次。宋朝的通讯网络并不发达所有的消息都要靠人工的传递,如果办成日报的话,等这份报纸出了汴京,到其他地方就已经过时了。
半月刊,好歹有十几天的功夫,够传遍半个大宋的。
第一期的刊物主要内容有两个,就是民间现在最为关注的新政和党项的问题,本来柳永还想把陈世美的故事也说上去,因为那个故事也比较吸引眼球,包拯虽然在最后关于陈世美杀妻灭子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