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战争中曾给俄军带来巨大损失的针式便携式防空导弹,箭10防空导弹,不好说都是苏军留给车臣武装的吧按照历史,明年10月,前苏军少将杜达耶夫将出任车臣总统了,高加索局势将趋于失控。大批战术武器将流失,方向各异,只要花钱,一定能拿到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第二天杜波留夫回复荣飞,金星公司可以答应联投的要求,一周内将报出图154飞机的售价,苏方所需的商品在一周内电传中方。中方接到传真后应在一周内将商品的价格报知苏方,在二个月内将第一批,总量为交易额的30,然后苏方将在收到货物后一个月内交付第一架飞机。具体的交接及验收方式另行确定。荣飞和隆月商量了一下,基本同意了金星公司的要求,只是将先交付的货物比例下调到20,按照对图154的价格估计,这个20也是很大一批货物。
与金星公司的会谈出乎意料的顺利,只用了一个上午就达成了协议,双方共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双方在备忘录中同意扩大贸易的金额与范围。整个会谈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荣飞知道此刻的苏联人在外贸方面怕是要当中国人的学生。最令荣飞高兴的是这个结果足以说明金星公司的能量,这让他增强了对苏贸易的信心。
离开哈尔滨兵分两路,隆月去北京,疏通北京的某些关系。这个协议应当是很具震撼力的,之前恐怕没人会想到用日用品换飞机,当然除掉南德公司的那位老总,荣飞无耻地剥夺了本该属于此人的新闻。飞机落户中国不像汽车那样简单,民航总局那里需要挂号是一定的,隆月还要仰仗老父的作用。荣飞一路回到北阳后,将与金星公司的谈判结果通过程恪上报市里。程恪对荣飞的结果表示惊讶,这有些玩大了吧
“日用品滞销是肯定的,组织一批商品出口能带动g省的经济,好处摆在那里,我不相信省里的领导看不见。至于飞机,我省不要还有别人嘛,我坚信只要价格合理不愁买家。”荣飞轻描淡写道。
好处当然看得见。程恪看了荣飞给他的那份商品清单,确实都是些日用品,甚至包括食品鱼罐头,“这苏联人怎么什么都要啊”
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恶果。荣飞不想在程恪面前过多的表现出先知先觉,而程恪这个年龄的干部基本都计划经济情有独钟,或者将计划经济当做了社会主义的标志。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好几年,其中未必没有苏联这个失败案例的教训。“程市长,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请市政府帮我组织一个招商会来完成这个订单,可以吗”
程恪想了想,就商品的种类而言,北阳至少可以提供其中的90,“我想没有问题。”
“招商会要竞标。对外贸易最重信誉,其中最关键的是商品的质量。我们千万不能做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蠢事。”荣飞对程恪说。记忆里的知识告诉他,对苏贸易很快就因为质量问题丧失了俄罗斯人的信任,连带着国家的信誉也受损了。
“可以,这是应该的。不过我要请示。”程恪知道省里有组建g省地方航空的设想,现在真的具备条件了。
“另有一事,”程恪斟酌着话语,“新都的那块地,你还是让出来吧。”
“为什么”
“有人看上了那块地。陶氏手里的工程不少,傅家堡,凤仪桥,高速路,甚至还有黛山。对吧不必要争这一块地。”
程恪说的是事实。“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和新都签了协议的。”
“新都和你很快就是一家了。孟启新绝对挡不住资金方面的诱惑,这个人我是知道的。具体的情况我不想多说,正如你曾经预测的那样,如果国家对福利分房的政策作出调整,房地产将是非常火爆,非常盈利,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退一步海阔天空,你听我的吧。”
陶氏的力量确实有限,新都搬迁后的改造绝对放在明年之后了,但荣飞必须知道是谁在抢自己的生意,听程恪的话似乎此人很有来头,“我想知道我的竞争对手是谁。”
“很快你就知道了。荣飞,我很欣赏你的性格和做生意的方法,知道吗”程恪眯着眼看荣飞,“就像你和苏联的这单生意,开风气之先,做别人不做或做不来的事,这就非常好。风气确实变了,私有经济正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增长,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个城市。放眼全国,北阳绝对不是孤例。你能想到的挣钱路径别人也能想得到,我觉得你最擅长的就是开风气之先,听我的,让出来吧。”
估计是胡友荣或者省里什么人在施压。荣飞想,自己独步北阳的局面怕是要结束了。
“对了,省里的领导可能会见你,关于飞机的事。”
第三卷横空出世第七十八节省长召见
荣飞没想到省长梁宏在与程恪谈话的二天后便召见了他,地点在省政府。他是坐办公厅派来的车去的。同去的有隆月。
g省的省委和省府不在一处,省委在安河边上的一幢新建的大楼里,省政府却留在老式的督军府内。老实说,荣飞更在意古色古香的督军府,不过之前他可没有机会进这个警卫森严的大院,只能在院外看着里面的钟楼假山柏树森森。这位督军在民国初建也算时风云人物,主政g省倒是做了许多好事,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上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北阳的军工业的底子就是这位督军打下的,荣飞曾供职的北重的前身北阳军械所就是督军大人建的。这位曾留学国外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的督军对古典建筑非常感兴趣,在他主政g省时花大力气建了督军府,其间遍布楼台亭阁,颇得园林之妙。建国后督军府成为g省党政最高机关的办公场所,八十年代中期,省委搬了出去,省政府仍留在这里。
景色在窗外一闪而过,让他想起了梦境中曾经参观过的中南海。有次部里的朋友给他一张中南海的参观卷,得幸参观了菊香书屋等书中多次看到的仍然神秘的庭院,现在的场景和那次参观有点相同。
在一栋灰色的二层小楼装饰简朴的会客室坐了十几分钟,秘书将荣飞带进梁省长的办公室。
窗外的树枝挡住了日光,屋子里光线不是太好,屋子里的颜色偏暗,书柜办公桌沙发都是暗色调。和电视上相比,梁宏显得更苍老一些,头发已经斑白了,可见大人物在公众面前的形象有待考证。这位主管全省经济工作的封疆大吏对于一般的老百姓显然是遥不可及,荣飞一时间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很年轻嘛。耳闻不如目睹。请坐吧。”梁省长从办公桌后转过来伸出手与荣飞握手,秘书给荣飞端过茶。“报备的资料从市里转到省里,很想见见创立联投的传奇人物。”荣飞没有吭气,进入高层的视野利弊难言,却不是他可以左右的,梁宏对隆月说,“你就是隆老的闺女隆老身体好吧我在党校听过他的课。”
“我父亲常说起您。”隆月与梁宏握手,显然他们也是第一次见面。
目光落回荣飞脸上,“年轻人,跟我说说和苏联生意的事。详细说,不保密吧”梁宏很随意地坐在荣飞侧面的沙发上,看着荣飞。荣飞注意到省长脚下穿的是老式的园口布鞋。梁宏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他知道联投的掌门人是谁。
这是一个意外的机会,荣飞的思绪马上飘到了已经开工的傅家堡开发区,“梁省长您好,联投的一切对您都没有秘密。”他开始讲述对苏贸易的起因和现状,讲到以物易物换飞机,荣飞以为省长会打断他的话问一些问题,但一直没有,梁宏一直在听。一直到他讲完,梁宏没有插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