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感动不已,站起来关切地问道:
“总指挥,我师是不是先留下一个旅,协助边军弟兄一起守卫川南等谈判完成大局已定,我们再走也不迟啊”
“谢谢周将军你部牺牲太大,弟兄们都很疲惫,还是开赴内江休整吧”
萧益民客气地请周俊坐下,扫视一圈征求大家的意见:
“我打算向省府和大都督请求,将边防陆军第一混成旅,改编为四川陆军第四师,长期驻守我们巴蜀南大门,不知诸位是否支持”
“同意”
“早该这样了。”
“边军第一旅功勋卓著,功劳最大,理应获此待遇”
“第一旅面对滇军有心理优势,是镇守南大门的不二人选”
全都是支持的声音,没有一个反对意见,各部之间的利益交换,在萧益民巧妙的翻云覆雨间,非常顺利地完成了。
第一旅自王键以下无不欣喜难耐,没有任何的嘉奖,比得上官升几级飞速壮大更令他们满足,最加重要的是,他们不再盘踞于狭小而相对贫瘠的川西,实现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冲出川西、发扬光大”的梦想。
在此次论功行赏的会议中,边军第二旅少将旅长王陵基始终含笑以对,他以优秀的指挥能力和忠耿果敢的表现,通过了萧益民和包季卿的考验,此战结束,他将会正式就任边防陆军第一师中将师长,与川军各师师长平起平坐,四川军队中装备最先进、训练最强悍的四个主力团将全部划归其下,足以能让他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
四川边防陆军很快将会取消旅一级编制,再建一个陆军师,以减少指挥环节,强化司令部的控制权和指挥权,这所有的一切,无不是萧益民和他的智囊团日夜苦思梦寐以求的结果,从此以后,川军中最有战斗力的六个师,将会完全纳入萧益民的控制之内。
s:保底第二章完成
求几张月票,为晚上的更新积蓄火力,目标九百票,加油
第八十一章打压与笼络
第八十一章打压与笼络
进入七月,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四九城变得炎热不堪,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过后,京城的下午如同蒸笼般,走在大街上喘气都困难。
宽阔典雅的郑王府中已经搬出冬季储存的大冰块降温,凉爽宜人的总理书房里用上了美国制造的电风扇,可袁世凯仍然感到心火腾腾,燥热难耐。
把手中的最新报纸轻轻放下,袁世凯站起来走到窗边,陷入沉思,宽大书房里坐着等候的梁士诒、杨度、王士珍等人捧着冰镇银耳羹,静静地品尝,谁也不敢去打扰袁大总统的思考。
“太快了,太令人意外了”
这个念头在袁世凯脑子里久久盘旋,挥之不去。
川军在整个战役前前后后的一连串计策,以及各部表现出来的强悍血性和服从能力,不但令各地军阀目瞪口呆,就连北洋将领都连呼不可置信,在中国发行的列强报纸纷纷就此发表评论,无一不对一直被忽视了的、地处中国遥远西部内陆地区的川军刮目相看。
全国各大报纸连续半月不断刊登川滇之战,以无比的热情和极有煽动性的笔法,详细描绘此战的每一个过程,但是对于存心坐山观虎斗的袁世凯和他的心腹们来说,最后的结果仍然让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此役的过程及后果,极大地震撼了袁世凯和他的心腹们,之前恐怕全世界都不会想到川军会最终赢得战争,更不会想到双方动用三万余官兵的战争,仅打了三天就尘埃落地,最后还是强大的滇军主动求和。
如今,萧益民的大名已经传遍天下,欧美各大报纸都对这位年轻的川军统帅赞不绝口,什么“中国军界最耀眼的新星”、“最具现代战争思想的中国统帅”,诸如此类赞誉很快在国内各大报纸上大行其道,就连战争中川军官兵激愤之下的杀俘暴行,都被誉为“果敢坚定一往无前”。
最令袁世凯和他的心腹们无法容忍的是,迅速壮大、名声鹊起的萧溢茗隐隐露出了“明主”之象,萧益民非常的狡诈而富有远见,他先是狠狠把滇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头破血流,紧接着干净利索地完成和谈,以悲悯天下的高姿态,向两省民众和上百名中外记者发出“停止兄弟间痛苦的纷争、体恤两省民众疾苦、和睦相处携手发展”这样蛊惑人心的口号,非常漂亮地结束了川滇之战。
此举一出,竟受到全国各界和欧美列强的大力欢迎和吹捧,如此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的龌龊行径,竟然让这个端茶壶跑堂出身的年轻人名声更盛,让他赢得中外各界的极大好感,国内各大报纸更是把他捧到了天上。
一声长叹过后,袁世凯走到几位心腹坐落的沙发旁,坐在专为他预留的主位上,接过侍从奉上的冰镇湿毛巾,擦了擦光亮的额头,扔下毛巾无奈地问道:“蔡锷的调令下发没有”
王士珍连忙回答:
“已经下达,并已知会京城中外报纸。想必经此一战,蔡松坡也心灰意冷了,战败导致云南省政府内部矛盾激化,各地富商恐惧战火蔓延,纷纷要求罢兵,并停止支持滇军,云南舆论立场骤然转变,滇军上下士气低沉,各级将领各怀心事,同盟会不管不顾再次横插一脚,要求重组云南省府,划清军政权责,方方面面的人物粉墨登场,闹得不亦乐乎。”
“果然不出所料孙大炮那群乌合之众,见缝就插针,他们是唯恐天下不乱啊一次战败,就把号称铁板一块的云南逼出了真面目,古语云兵败如山倒,墙倒众人推,果不其然啊”袁世凯极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