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各方
“是啊,就像那个李自成给自己找了一个非汉族的祖先,结果就被政治部的人丑化成了恶魔一样”楚钟南既然已经表了态,沃尔姆斯也只有默然。十几年来的经历,他早知道,自己的出身就已经限定了自己不可能真正的在这个国家享有更大的权力。只是他有些不太甘心。他原本在德意志的时候,就曾经是一个佣兵团长,而且还是非常强大的佣兵团长。当时的他并没有什么太高的愿望,就只是想当一个贵族。结果,他来到了中国,曾经的贵族梦改变了。楚钟南如今已经给了他一个更大的舞台。可惜,这个更大的舞台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又突然交给了别人。按理说,他早就应该满足了,可还是感到极为失落。
“血统就那么重要吗”沃尔姆斯嘟囔了一句,“你们的唐朝,你们最尊祟的那个时代,许多大将都是异民族的”
“现在不是唐朝。异民族也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太多的损伤。虽然我个人并没有什么民族上的偏见。可是,现在的大多数老百姓,以及这个国家的精英们并不是这么想的。就像在欧洲,你们也绝不可能真正的让一个蒙古人担任首相或者军队的最高统帅因为那个民族曾经在欧洲制造了太多的恐惧。而在中国,也是同样尤其是我们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有了相当完整的国家概念。进而,我们的学术,思想,道德,各个方面都要求我们要极度的忠于我们的国家,而在这上面,就是民族。”楚钟南叹道。
“民族高于国家”沃尔姆斯问道。
“这个我不敢说。因为我也不知道到底如何看待国家与民族的高下之分这太难了。”楚钟南摇摇头,“我的目标,就是在希望我自己,还有我儿子执掌这个国家的几十年里,制订合适的政策,打造一个真正的国家,还有一个统一的民族中华民族”
“看来李自成的做法违背了你的意愿,是吗”沃尔姆斯突然笑道。既然真的讲不通,他也没打算强求。人嘛,就应该知足。中国人不是有句话么知足者长乐可惜,发明这些话的中国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十几年的战乱,就是因为有些人总是不知足,压迫的更多人无路可走,那么,大家自然只有动武了。不过,他沃尔姆斯可不会犯这种错误。在中国,他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尽量收敛着点儿吧。
“没错,那家伙确实很让我生气。”楚钟南摇头失笑了一下,“李继迁哼,你说他找谁当祖宗不好,非要找这么个人真以为名声大点儿就能给他脸上增光了草莽就是草莽啊。”
“这是你们中国人太过于狭隘。要是在我们欧洲,一个名真正的贵族子弟,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都会受到相应的尊重的。如果有血缘关系,甚至还可以继承其他国家的王位”沃尔姆斯调笑道。
“俄国人放到法国也行吗”楚钟南眯着眼睛问道。
“”沃尔姆斯顿时涨红了脸,但是,嗫嚅良久,他还是点了点头:“如果没有选择,还是可以的。”
“所以,你们才跟我们不同。如果我们的国家,就绝对不行。”楚钟南笑了笑说道。不过,虽然说到了欧洲,可他心中却仍然有一股对李自成的失望情绪。没错,他跟李自成是敌人,可在先前,他还是有点儿敬佩这位闯王的。毕竟,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草民,到几起几落,最终打下了北京城,一时势压天下,李自成的经历堪称传奇。可是,他真的不知道李自成居然在登基之后为自己找了那么一个祖先。李继迁是谁那是叛变了大宋王朝,并且最终奠定了西夏国基础的党项军阀,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爷爷没错,那人确实有能力,有本事,可是,你李自成好好的一个汉人皇帝,非要找个异族祖先难道你不知道大明是抢了谁的江山么是大元朝,蒙古人的古往今来,从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大明朱家这样夺天下夺的名正言顺。如今倒好,你李自成好模好样的,马马虎虎也能称个英雄,突然却又整出个党项人,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么你说你是大唐李氏,甚至是诗仙李太白的后人也行啊找什么党项人没出息
“自己不争气,怪得谁来”再叹一口气,楚钟南暗自摇头。
祟祯十七年下半年,随着东北军改称华夏卫国军,楚钟南暂时停止扩张,先行整合内部以来,十几年几乎不停的战乱暂趋平息,并且,这种暂时的停战状态一直延续了下去,直至祟祯十八年,一个原本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的年份。而在这一年间,除楚钟南外,势力最强的李自成只顾舔拭着自己的伤口,不住的招兵买马。但因为李自成麾下没有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地方的人才,致使辖区河南、河北、陕西诸多地区秩序极为混乱,百姓流离。而且李自成只顾增加兵力,却并不注重对士兵的训练,随着战事渐熄,使得麾下士兵的战斗力不增反减。但是,正当着大顺永昌皇帝,享受着多年来难得的安乐日子的李自成并没有在意这些。尤其是在楚钟南命令卫国军各部后撤数十里之后,李自成更是放心不少。而有李自成这个皇帝带头,那些也已经几乎忘记了山海关之败,以及当初匆匆逃离北京城的景象的大顺国的文臣武将们,也纷纷耽于享乐,无意于军国大事。
而与大顺实力相差无几,甚至还尤有过之的南京方面,虽然也屡屡有人指出此时乃是最关键的时机,应该赶紧招兵买马,然后挥师北上,趁着卫国军立足未稳之机,迎祟祯于北京,但是,这些人明显过于热心,也过于天真了不说一心把持朝政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根本就不愿意挥师北上接祟祯回来,进而使得自己好不容易才巴结到的那位大明太子殿下失去作用,南京附近的江面上还有原东北第三军,也就是如今的卫国军第三集团军的一万水师呢在这一万多精锐士卒的监视下,还有在南京担任重臣的礼部尚书钱谦益从中搅局,还想出兵何况,南京的小朝廷虽然明面儿上掌管着半个天下,长江以南几乎全都听其号令,可实际上,福建一带的郑芝龙根本就只是表面应承一下他们,武昌一带的左良玉也是自成体系。除了这两大军阀之外,南京方面最看重的江北四镇,刘泽清的兵权一直是卫国军的孔有德把持,黄得功、高杰、刘良佐三人也向来都是先顾自己,哪会听他们的去自找麻烦
而除去楚钟南、李自成,还有南京,自然就要数到跑到了四川的张献忠了。这位威名不小,但实际战绩着实不佳的好汉于祟祯十七年八月攻破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
,其他官员当了俘虏。张献忠进入成都时号称六十万大军,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宣告建立大西国,建立健全制度,后称帝,以成都为西京。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的年号居然是:大顺
不过,没有人会在意张献忠到底是想跟李自成表达什么。因为,就在张献忠登基称帝之后不久,祟祯十七年底,经过大半年的准备,一直因为人员不够而未能行使职能的北京大明朝廷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件任务。礼部宣布:祟祯十七年恩科开始之后,数千名的读书人,不管你是秀才还是举人,一起被像赶猪一样轰进了贡院。在贡院里,这些读书人在严密的监视下,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