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子你在御马监看来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啊。”楚钟南突然笑了起来,“可你们别忘了。你们口中的这二十万人马正在相互残杀呢”
“大王若是出兵,为了自保,他们自然也就会联合起来。”赵长山说道。
“所以啊,我不会出兵。”楚钟南笑道。
“你”
“坐视我大明官军与清军八旗相斗,尔后坐收渔翁之利。看来,洪承畴和皇太极都没有看错,大王真是胸有山川之险啊。”钱谦益冷笑道。
“我运气好罢了。其实这场仗从一开始。大家就都看得明白。只是大明一方最蠢,明知道这里面有陷阱也不管不顾地跳了过来;皇太极很聪明。可惜他放弃地太多,也把人看得太贪心了,他更加没有想到,我会把放在他北面的大军撤回去,让他佯装全力与我北面第二军交战,让明军放松警惕,继而与我南面大军产生磨擦的计划破产。而综合看来。大明和大清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无可奈何。皇太极如果不把地盘让出来,那么,用不了几年,他的大清就会被我小北荒连续不断的骚扰弄得筋疲力尽,难堪大战,可他又没有别地办法改变这一切,所以,也只有在实力还算雄厚地时候赌一把;而大明呢。不管是祟祯皇帝,还是洪承畴,亦或是关宁军的祖大寿、吴三桂,他们都不能不去收复故土,坐视原本属于大明地土地在与里空着,否则。他们就会是罪人,光是那些文人的口诛笔伐,就够他们受的了。而大清与大明的无奈,也就成全了我楚钟南。我刚占了朝鲜,领土足够大,所以已经没什么人口的辽东要不要也无所谓;我兵精粮足,没人敢来轻易惹我;我远在鸭绿江之东,千里之外,似乎不会影响大明与大清的交战,可大明与大清却有着数十年的仇怨”楚钟南又得意地笑了笑:“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我这一方。就算是洪承畴和皇太极都知道我很危险。也无可奈何。尤其是洪承畴,他上有皇帝和朝廷各部官员压着。下有那些不知所谓地清流推着,想不开战都不行。”
“大王不嫌自己太得意了吗”钱谦益微微怒道。
“我有什么好得意的。这只不过是一个事实。”楚钟南摇头笑了笑:“皇太极那伙人咱们不去说他。钱先生,你是一名老人,年近花甲了,应该知道如今的大明到底是一番什么景象。大义哼,老朱家已经失德失了几十年,光看看李自成、张献忠他们起起落落,落落起起,屡屡被朝廷打败,势力却越来越大,就知道,大明祖宗留下的遗泽庇护不了他们多久。”
“当今圣上励精图治”
“祟祯刚愎自用,志大才疏,耳根子又软,还喜欢推卸责任,他朝廷上的那些官员也没几个有用的,却对蒙庇圣聪颇有体会,也做得非常不错这一点,身为曾经的官员,钱先生你应该很清楚才是。”楚钟南笑道。
“大王果然志向远大,可你怎么能确定,这天下就属你了洪承畴和皇太极都是聪明人,就算你不出兵,他们就会按你想的那样厮杀了他们现在一直在僵持着,可就是在防备你小北荒”赵长山突然又道。
“老山子,看来你是真地学的不少东西,比老林子强多了。不过不会太久了。你不知道,洪承畴和皇太极都快没粮了。”楚钟南笑得越发开心,“只要得不到我出兵的消息,再过些日子,他们就不能不开始决战。因为,如果不先自己决出胜负,等都没粮了,他们就算是想打也打不动了,那样一来,我更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把他们收拾掉。”
“楚钟南,你若谋反,就不怕天下人唾骂吗”钱谦益突然大声怒叫起来。
“呵呵,你这意思是说,你很忠心喽”楚钟南笑笑,“可是,天下像你一样文名远扬的人也并不少,我之所以想让你投靠,不过是因为你来的正是时候,而且名声还算不错罢了。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你已经远离朝堂十几年,没落下什么太大地恶名,我连理都懒得理你。”
“哼,既然如此,大王何不再去寻找别人前来效力”钱谦益冷笑道。
“没那功夫。”楚钟南抬了抬下巴:“顺手捡一文钱和主动去找人要一文钱,这之间的差别太大,他们不值得我耗费这么多功夫。”
“哼,大王倒是够傲气”赵长山冷笑道。
“不是我傲,是因为我有实力。好了,也不跟你们废话了,钱先生,”楚钟南伸了伸懒腰,又盯着钱谦益微笑起来:“一句话,来不来我这儿效力来,我自然会用你,如果你能力超卓,说不定还会重用;不来,死范文程和宁完我就是你的榜样”
“你”这人居然想把两国的使节都杀了看着楚钟南那并不像是开玩笑的笑容,钱谦益的心直往下沉。
第二卷东北三国志第两百零一章钱谦益
第两百零一章钱谦益
历史上,南明朝廷覆灭,柳如是牵着钱谦益去投江殉国,可到了江上,钱谦益伸手试了试江水,却说什么水太凉,不宜投江,说可以改日再来,柳如是对他很失望,想独自殉国,却被钱谦益死活拉住,两人的感情也从此多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尤其是在钱谦益又主动剃发,投靠了清廷之后,更是如此。据说,钱谦益随清军北归之后,柳如是独居南京,因为失望,还与人通奸,给他戴了好多顶绿帽子。钱谦益的儿子得知此事,感到极为愤怒,遂报官追究,结果,钱谦益回来听说此事,竟大发雷霆,把儿子给赶离了家门,不许再来拜见,并说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保持气节,又岂能去求全责备一名女子
清顺治五年四月,钱谦益因黄毓祺案被株连,羁囚南京大狱。经柳如是全力奔走营救,请托斡旋,才得以免祸。出狱后,被管制在苏州,寄寓拙政园。顺治六年,和柳如是从苏州返回常熟,移居红豆山庄。表面上息影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暗中却开始和西南、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钱谦益的诗文在当时颇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但因为其中饱含许多思念明朝的章句,乾隆四十四年,钱氏著述被列为“悖妄著书人诗文”,其中被载入县志的也均被删除。
去世那一年康熙三年的夏天,钱谦益卧病不起。而丧葬费用尚无着落,恰好盐台顾某来求文三篇,答应给润笔一千两白银。此时,钱谦益已无力作文,只好求来访地黄宗羲代笔。黄宗羲不太愿意,略显推辞之色,无奈之下。钱谦益不得已才将其反锁于书房之内,逼迫黄宗羲连夜写完了三篇文章。这才解决了丧葬费用。钱谦益降清,可说是其一生污点。但毕竟是因为生性怯懦,又迫于事势。而且,他虽然投靠了清廷,却并没有像吴三桂等人那样反过来为主子杀人放火,也并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据说。他临死前还呼喊着“当初不死在乙酉日,这不是太晚了吗”
钱谦益去世时,柳如是还不到五十岁,乡里钱氏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吮血立下遗嘱,然后解下腰间孝带悬梁自尽,情形极为悲惨。而此时距钱谦益去世仅两个月。柳如是死后。不但未能与钱谦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钱家坟地,柳如是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