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0(2 / 2)

重生之宋武大帝 殷扬 6850 字 2019-05-04

“见到你们,我真地是很高兴。”李隽依然是未语先笑,眼睛都快笑成一朵花了。道:“这半年来,就别提有多想你们了。”

战争地指挥者,在平常人眼里那是威风的代名词,其实战争非常残酷,作为战争地指挥者就更加辛苦了,至于有多辛苦,只有亲身经历过地人才能说得清楚。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怕吃苦,装病不出征,差点把脑袋给弄没了,由此可见战争有多苦。

李隽这话决不是说假话。这半年里宋军在他的指挥下虽然一路凯歌高奏。但是其中有多少困难李隽这个总指挥官不会不清楚,有好多时间在心里想要是李庭芝他们在身边。和他们商量商量,那该多好。虽然柳河子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但是李隽是那种嘉纳雅言的人,主意越多越好。

李庭芝他们听得出李隽话里的真诚之意,一个皇帝能够如此想念臣子,只能说明他把自己放在心上,把自己当做亲人,当做兄弟,不是当做供他驱使的工具使用,这是真情的表白,很是感动,眼里闪着泪花,文天祥激动地道:“皇上,想死臣了”

南宋已经到了灭亡地关头,正是李隽力挽狂澜,才造成今日之局势。对于文天祥他们这些一心振光南宋,光复故土的热血志士来说,李隽是他们的灵魂,是他们的主心骨,李隽不在身边,他们就等于缺少了灵魂,没有了主心骨,无时无刻不在盼望李隽早日回到临安。要知道,临安虽然没有前线那样危险,苦差事还是不少,要是李隽在临安,一切自有策出无方的李隽拿主意,那该多好。

可以说,文天祥一语说到李庭芝他们心里去了,无不是点头赞同,一副此言大获吾心之模样。

文天祥是气节名臣,砍他的头容易,要他低头难,他还是一个谨守礼法地人,要他说出这样富有真情的话更难,李隽是听在耳里,激动在心头,道:“这叫什么这叫君臣相得。只我们一起努力,必将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古人把君臣关系好说成“君臣相得”,在历史上当得起这四个字的不多。象李隽和李庭芝他们的关系好象亲人一般,的确是当得起这四个字,李隽此言可圈可点。

李庭芝点头道:“这都是皇上圣明。臣等幸事,得附骥尾,得遇皇上。臣等自当尽心竭力,效犬马之资。”

“祥甫言重了。朝廷能有今日之局,是你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是累死我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李隽知道他是代表廖胜功他们说的,笑道:“这次出去,我很是开心,大有收获。”

文天祥站起身道:“皇上一出光复四川,汉中,关中之地,皇上武功远迈太祖,臣佩服。”文天祥忠直之人,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对谁都一个样,要他说出这样钦佩的话真地是很难,真地是当得上一字之褒荣于华衮。

他说的是大实话,李隽只用了半年多点时间就收复了这三处重地,更难得地是在进军关中一役,是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以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横扫了关中,打败了郭侃十万大军,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宋太祖是个马上皇帝,也没有这样地武功。

“皇上圣明,臣等佩服”廖胜功他们也站起来,以敬仰的语气说道。

文天祥忠直之士。李庭芝才情非凡,廖胜功冷静沉着。是个优秀的战略家,杜大用极具战略头脑,陆秀夫质直,都不是轻易服人的杰出之人,他们如此盛赞,足以让任何人高兴。然而,李隽并无喜悦。招呼他们坐下来,道:“履善,你就不要拍马屁了。说实在的,你们如此盛赞,我是听在耳里,不舒服在心头,让我汗颜无地。

“四川,汉中之地的收复。一点悬念也没有,我军占有优势,不仅仅是兵力优势,还有火炮优势,要是连四川和汉中都收不回来,就太窝囊了。

“至于关中一役。说实在的,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是险胜。不是我们打得不好,而是我们地组织工作很成问题。当然,问题在我,是我有点乐观了,把翻越秦岭的困难估计得太低,才造成后续部队不能按时赶到,才会有以少击多地事情。

“对于这事,我们应该好好总结总结。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决不能在北伐中原时再出现这种情况。”

诚如李隽所言,进军关中一役有点冒进。把秦岭带来的困难估计过低了。当年蒙哥从六盘山到四川,一共用了两个月时间,这是很好的先例,可以引以为戒。宋军进军关中,的确是有点贪功了,组织工作上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后续部他不能及时赶到,无法给李隽以有力的支援。

这一仗能够打赢,能够创造奇迹,主要原因在于李隽的应变得法,和他积累的现代文明派上了用场,要不然还真难以对付郭侃大军。

一个帝王能够自责如此,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却不多,汉武大帝晚年地弃轮台诏算一个,那也是因为“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日弱,不得不改弦易辙。而现在的南宋正好相反,蒸蒸日上,前途美好,李隽主动承担责任,自责甚深,实在是上人感佩。

李庭芝他们一齐站起来,很是激动地道:“皇上”后面的话已经激动得说不出来了。

“坐坐坐。”李隽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道:“这次最让我高兴的并不是四川、汉中、关中之地的收复。而是我发现了新的东西。”站起身,走到御案上,把一个包裹打开,道:“我最高兴的就是这些东西。”

李庭芝他们定睛一瞧,包裹里面不是什么稀世奇珍,更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而是一些模型,就是那些李隽在临安买到地战争纪念品,无敌战舰、火炮、三菱军刺、火铳、冲锋号这些宋军手里的利器模型尽在其中。

李隽这人也真是的,觉得好买就买下来了,有什么好显摆的,居然还在李庭芝这些股肱之臣面前显摆,着实让人意外,意想不到。

要是换个人的话,肯定会想“这些东西在临安随处可见,有什么好稀奇的还值得高兴,肯定是神经不正常。”李庭芝他们都是才智非凡之士,才不会如此想,他们知道李隽是一个严谨地人,断无把无用之物给他们看的道理,静等李隽下面的话。

“这些东西,我是在临安买的。”李隽指着这些模型给李庭芝他们解释道:“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让我高兴的是这些东西背后隐藏着的东西。整整一条街,卖模型的店面不下百十家,生意特别红火,老百姓争相购买,这说明了什么”

廖胜功他们一齐道:“皇上,这是民心,战意”

“对,这就是民心,战意。”李隽抚掌赞同道:“这说明朝廷北伐中原的时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