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许伟凑上前问道:“林经理,请问你们需要软件工程师吗”
林振华道:“当然需要,我们马上就要搞数控机床了,到时候,就怕你编程编不过来呢。”
方延武问道:“我是研究石油化工的,你们未来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林振华答道:“我们的目标是,10年之间攻克80万吨乙烯装备国产化难题,你有兴趣参加吗”
“没问题,我在美国的时候参加过类似的项目。”方延武自信地答道。
何飞道:“林经理对arketg怎么看”
林振华答道:“营销是企业的命根子,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营销专家了。”
“能给我一个营销总监的位置吗”何飞给林振华出着难题。
林振华呵呵一笑:“这就看你能不能把自己推销给我们公司的董事会了。如果你连自己都卖不出去,我们怎么相信你能够把公司的产品卖出去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越说越是兴奋。这些人都是在单位上憋屈许久的,好不容易见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那早已沉睡的雄心都被激发起来了。
项哲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就已经说过,汉华重工是一个非常有生气的企业,这让他们心里多少有了几分期待。现在他们亲眼见了汉华重工的这位年轻经理,一下子就被他的气质给吸引住了。见惯了国内企业领导那种老气横秋的嘴脸,林振华那开朗、阳光的性格,那对技术的领悟,以及对人才的尊重,都让海归们萌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各位,我们汉华重工非常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代表公司,诚恳地欢迎大家到汉华重工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大家如果放心,尽可以辞掉现在的工作,到我们汉华重工去。如果还有一些疑惑,以停薪留职的方式,甚至是兼职的方式,我们都欢迎。我承诺,各位到我们公司之后,一切待遇从优,房子、票子、车子,都会让大家满意的。”林振华说道。
“妻子呢”方延武笑着问道。
“没问题,我们可以安排家属。”林振华答道。
胡妫哈哈笑了起来:“林经理,你误会了,小方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呢,他是问你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妻子。”
林振华道:“这就更没问题了,我们那里漂亮姑娘随处可见,就怕你挑花了眼呢。”
“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就写辞职报告。”许伟说道。
何飞从兜里掏出两张信纸,向众人炫耀道:“我昨天就已经写好了,谁需要的可以拿去参考一下。”
267和平环境下的战略集结
267和平环境下的战略集结
“爹爹,咱们去哪呀”
“去江南浔阳”
“去那干什么”
“挣钱”
“那里有钱挣吗”
“有,有大把大把的钱”
“那我们还回铜陵吗”
“回,等爹爹挣了大钱,咱们回铜陵去建新屋子。”
在长江的一条机帆船上,载着冯茂乔一家老小,以及他的18个工人。在船舱里,是他视若珍宝的五台机床,还有几箱子工具、配件等物品。冯茂乔站在船头上,手里抱着五岁的小女儿,兴致勃勃地给她讲述着自己的发财梦想。
在经过几轮谈判之后,冯茂乔与其他一些幸运者一样,被汉华重工正式接纳为自己的供应商。他接到的第一个订单就是500个圆柱齿轮的加工,每一个他可以挣到10块钱的加工费。这500个齿轮,能够给他带来5000元的产值,这是他那个小小的齿轮厂在过去一年中的总产值,而现在,这仅仅是汉华重工给他的一个月的业务而已。
在汉华重工与冯茂乔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冯茂乔必须把他的生产车间迁到浔阳来。汉华重工为他提供了一个车间的一角,他可以免费使用这个场地一年时间。负责发包的生产经理彭少哲告诉冯茂乔,如果他们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交货及时,那么这个合同结束之后,还会再给他另外500个齿轮的任务,再往后还有更多。
冯茂乔丝毫也不怀疑汉华重工能够给他提供足够的业务,那位名叫项哲的总经理助理专门找他们这些入选的供应商开过一个会议,在会上向大家披露了汉华重工的业务形势。项哲告诉他们,未来两年内,汉华重工将生产100套以上的化肥设备,其中有不少于1000万元的配件和服务需要外包出去。此外,汉华家居公司的电风扇、洗衣机和自行车生产也将采用外包的方式,届时仅这一部分的外包业务量也不会少于1000万元。
不少于2000万冯茂乔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他下意识地扭头看了看会场上的人头数,然后根据这个人头数计算着能够落到自己名下的业务额。他惊喜地发现,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年挣到5万块钱也不是难事。
开完供应商大会,冯茂乔搭上一条下水船,急匆匆地赶回了老家铜陵。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工厂和家的搬迁工作。他给18名工人许下了诺言:一年之内,让他们每个人都挣到500块钱这一个诺言让那18个从未离开过本乡本土的农民工毅然地收拾起行李,登上了前往浔阳的机帆船。
“到了到了”工人何九章大声地喊了起来。
“快看,浔阳人在欢迎我们呢”另一名叫作彭书荣的年轻工人兴高采烈地喊道。
所有的人都挤到船边来看,只见在不远处的码头上,果真拉着一条大字横幅,上面写着“浔阳人民欢迎汉华供应商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
何九章抬杠道:“书荣,你说什么呢,人家又不是专门欢迎我们的。”
彭书荣道:“怎么就不是欢迎我们了,冯厂长不是说了,我们就是供应商嘛。”
“好了,都不要斗嘴了,准备上岸。”冯茂乔把女儿交到妻子的手上,激动地对众人下令道。
机帆船靠上了码头,船老大跳上岸,系好了缆绳,然后把几块踏板架在船舷上。冯茂乔第一个踩着踏板来到了岸上,迎面正遇上前来接应他们的彭少哲和田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