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那段话是讥讽,好歹还有些遮掩,这番话可就是摆明了在骂老头凭着关系才能做到这位子了。这一番加枪带棒的话语把李至气的直吭吭,不断的告诫自己,这小贼嘴里有毒,万万不可中他奸计与他计较,否则自己肯定要吃亏,好不容易平复了心神,努力作出一副平静的样子道:“你不敢狡辩了吧既然已然认罪,老夫也不和你计较这番不敬之语,且看下一条吧。”
高文举很无奈:“看来不与李大人说个清楚明白,还真是容易让人误会不对,是容易让李大人您老误会。想必旁人也不见得能达到李大人这番境界。也罢,下官就来分辨几句,否则,李大人这个大帽子扣下来,我高鹏个人荣辱是小,关乎到我高升客栈的名声,那可不是开玩笑,日后要是传出去我高升与匪人勾结的流言,这生意还做不做啦,几百号人还等着这个吃饭呢。”
李至气呼呼的怒斥道:“胡搅蛮缠,看你能死撑到何时”
高文举道:“依着李大人的思维模式,下官倒要问一句了,那绑匪好端端的,旁人不绑,为何要去绑令郎呢为何不去别家勒索赎银,却偏偏要向李大人开口呢照着李大人的推理模式,这岂不证明,李大人与那些绑匪之间互有干系哦,下官明白了,想来是李大人看我高升不顺眼,有意用此法来拖高升下水。高实在是高”
李至终于忍不住了,怒道:“你信口雌黄,血口喷人老夫岂会行此龌龊之事虎毒尚不食子,老夫又如何会为了区区一个客栈置小儿性命于不顾眼前铁证如山,你这小儿居然还敢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高文举轻轻将手向下虚按了一下:“李大人,请消消气,有理不在声高嘛。若是声音大了就有理,那又何必廷辩,大家站在街头扯着嗓子比比谁喊的远不就结了”
众人一阵大笑,就连赵恒身边站着的两个宫娥也拼命捂着嘴,浑身颤抖的筛糠一般。笑声中,一脸无奈的赵恒说了一句:“文举有事说事,有理说理。李大人是前辈,不可如此造次”
高文举连忙向赵恒施了个礼:“陛下训斥的是,是学生无礼了”
他有这条件,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学生,倒也不算违制之举,不过两人这一番对答,听在百官耳里可就有如明天霹雳了。听听,皇帝叫他的时候,喊的都是表字,这说明两人之间关系非同一般呀,若硬要说是天子门生方才有些殊荣,恐怕连说话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要知道,这可是朝堂之上呀,陛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莫不是在向文武百官有所昭示。现在看这君臣两人的表情,大家心里还不明镜儿似的,这位是得了圣眷啊,这回李大人可真是踢到铁板上了。
李至在这一瞬间,自然也意识到了个中情况,一下子,一股寒意如同三伏天被浇了一桶冰水一样,浑身都有些不自在了。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突然脑中灵光一闪,殿试时的场景清晰的出现在了眼前,顿时恍然大悟,这小子背后的确有人,可那不是李沆,是陛下呀这回可真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他在这发愣呢,高文举却一点没有放过他的意思,一脸恭敬的向他道歉:“下官方才无礼之处,还请李大人恕罪。”也不理他到底恕不恕罪,接着就开始了辩解:“李大人方才仅以绑匪在鄙店落脚,便断言小店与绑匪互有勾结,请恕下官无法接受。”
李至这时候心里苦的像咬破了个苦胆一般,他处心积虑的设计这些东西,无非就是想借着打击高文举的机会把隐藏在他背后的李沆给揪出来。没想到,李沆没揪出来,倒揪出一条真龙天子来。别人都无所谓,哪怕是李沆位居宰相他也敢斗上一斗,可这位,实在是招惹不得呀。自己今天这一切,可全都是靠人家才有的。现在自己想借着陛下的势来打击高鹏小儿,似乎已成泡影。如此一来,无论高鹏与李沆之间有无关联,自己都只能就望洋兴叹无可奈何了呀。
李至也是个久经官场的老油子,事到如今,既然已经知道了事不可为,无论怎么个斗法,最终自己都占不了便宜,哪里还肯再往下陷,再说这高鹏小儿的嘴可比毒蛇要毒多了,这还没进行到一半呢,自己就被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了,再辩下去,会不会和儿子一样被气吐血都不知道,儿子那是少年体壮,将养上一阵也就无碍了,自己这把老骨头,要再失了红,恐怕拖不了几天就得归西。拿老命来打一场赢不了的官司,全然没有必要了。
李至一想到这里,也不愿意再让高文举继续扯着这个话题再对自己冷嘲热讽了,一转身,向着赵恒施了个在大礼道:“陛下微臣亦觉得此番参劾高鹏颇有不妥之处,微臣恳请撤回参奏”
静死一般的寂静李至认输了虽然大伙猜测了许多种可能性,但尚未辩论到最重要的证据之前,李至居然撤诉了这个变化可太让人意外了。
而赵恒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李先生终于认清眼前的形势了,连坚持了三年的称呼如今都变了,再不称朕做官家而改陛下了,也不自称老臣而改微臣了,看来这敲打敲打还是很有必要的。要是他真的就此悔悟、洗心革面,朕要不要再给他一次机会呢毕竟是随了朕这么多年的老人了啊
这一变故,最意外的却是高文举,他其实准备了一肚子犀利的言辞打算好好在朝堂上来教训教训这个狐假虎威的老家伙的,谁想到,自己方才发挥的太投入,表演的过分给力,以致到感动了在场所有人,搞的皇帝都现身表了态,意外的是,让这老狐狸察觉了皇帝的态度,居然做出了如此决绝的举措来挽回损失。还有最后要借着那有辱斯文的事情发难,将老头父子这些年的种种不法之事揭露出来呢,怎么就这么收场了这也太让人失望了吧
可他虽然早有准备,却是真的没想到场上居然起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时间竟然不知要如何是好了,而且人家在向皇帝请旨,也轮不到他插言,只好趁此机会,苦苦思索破敌之策。
这时候,赵恒发话了:“李卿要撤回参奏,众位卿家可有异议”
这摆明了是要放李至一马了。按照惯例,在廷辩结果未最终裁决之前,遇到原告撤回参奏时,只要没人反对,这事就算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大家就当没事发生一样,只是日后这参劾之人终生不得再次以相同罪名参劾同一人了,算是给个教训吧,因为一般这种情况发生时,都说明原告已经看不到赢的希望了,而被告又是个被动参与者,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除了这么个好处之外,也没别的可以给人家补偿。
这样一来,看起来好像是没有输赢,其实还是高文举占了便宜了。群臣这时候谁愿意没事找事去捅那个马蜂窝,明知道现在再这么争下去,输的那个肯定是李至。而这老头又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又是原告,就算参劾之事输了,对他也没什么坏的影响。要是自己出言反对,硬逼着两位牛人这么争执下去,最后人家也不见得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