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0(1 / 2)

大宋桃源 白翼龙 5808 字 2019-05-04

,眼见着秋闱将近,京城里的几千举子们顿时紧幕了起来。纷纷闭门苦读,以期达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效果,平日里热闹非凡的酒楼茶馆没了这些举子们的捧场,顿时失色不少。京城中再也看到到三五成群,结队而行的青年才俊们谈笑风生的景色了,一时之间气氛竟然有些凝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说是因为蜀地民变的平定。可蜀地远在千里之外,乱了这么多年,就算平静了也和京城八杆子打不着啊。为什么那边一平定,这边举子们就紧张了起来呢这说起来,里面还有个弯弯绕。说是蜀地之民之所以作乱,那是因为之前派去的官员都太贪了,好不容易在张咏张大人再度出知益州,经过一番安抚之后,总算把那些乱民平静下来了,可原本那些官员却大量出缺了。不是在民变中被人录了皮,就是吓的逃之夭夭了,更有甚者,还有几个当时投靠了那些乱民的。

这种情况下,蜀地诸州官员大量出缺。为了杜绝以前那些事情再次发生,陛下便下诏从朝中挑选一些德才兼备之士以充其地。经过一番推举,礼部、工部、吏部几十位大人被挑选了出来,在陛下的殷殷嘱咐中。很快就被送去任职了。

本来这事也和秋闱没关系,可偏偏很凑巧的是,原定本次秋闱监考的十几个大人竟然都在其列。这样一来,可真就让许多原本觉得此次高中十拿九稳的举子们一下着了慌。为啥他们之前通过门路,花了钱要买到榜上有名,可都是经过这十几位大人中的某些人办的事。如今,这些人都做不成监考了,他们那钱白花了不说,那榜上之名估计可就没多大戏了。如此一来,且不说钱追不追得回来,这三天秋闱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过了。

于是乎,由这些原本信心十足的举子们牵头,一股临时抱佛脚的温书大潮在京城中普及了开来。搞的京城中诸多娱乐场所的老板们大是意外,不明白的还以为读书人有什么讲究,不便多说。知道事情本末的,连连痛骂那些当官的害人不浅。要知道这些愿意花钱走门路的举子们,可都是平日里的大财主啊。让这些当官的坑了这么多钱不说,如今害的这些大爷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想赚几个辛苦钱都没机会。

相对于那些愁眉苦脸抱书苦读的“财子”们,高文举和柳三变的日子可谓快活似神仙。高文举每日陪着寿昌东逛逛西逛逛,把开封城周边郊外的几处小景都看了个遍。虽然说还没安展到后世恋爱中那种“坦诚相见”的地步,可平日相依相偎,打打嘴仗的感觉还是让两人沉迷的不可自拔,简直已经成了习惯。

至于柳三变就更不同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朱家兄弟的刺激,他对秋闱那种志在必得的感觉也淡了许多。在谢玉英的帮助下,立了个宏愿,要将传世的一百五十七首大昆乐府重新整理一番。高文举问他此举何意时,他言道,这是受了高文举和朱家兄弟的启发,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认为自己在科举一途,随意便可,不必强求。而这音律一道,则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他要趁着有灵感的时候,将这些东西发挥到最好。力求在音律一道超过高文举。

谢玉英则一边帮着柳三变整理词曲,一边帮着高文举练人员除了亲买回来的一帮歌女之外,连高兴在内的一些随从小斯也被送到谢玉英负责的练营中去培了。谢玉英经过高文举的一番炒作,如今的名望简直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害的京城中许多名妓歌女,甚至达官贵人,无不以听她一曲为荣。而谢玉英则严守着高文举制定下来的规矩,除了偶尔在高升客栈演奏之外,每旬仅出场一次。想要请她上门去演奏,不但价钱高的离谱,达到每次出场费用三百到五百两不等。还要提前预约才行。

谢玉英深知自己老树开新花,一介歌女到了这年”川一但没有没落,其系怀有重放米彩的迹象等等众切”都咒八家高文举所赐,自然对高文举的要求和建议言听计从。除了尽心尽力的帮客栈培人员之外,就是全力协助柳三变整理乐府词曲。

朱家兄弟则在高文举的大力支持下,将深入骨髓的商业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哥俩一个感觉敏锐,往往能动察先机,想出常人所不能的方法;一个心思慎密,每每能找出方案中的漏洞,从而制定方案。防患于未然。这两个商业世家出身的年轻人,在高文举不计成本的支持下,经过短短的一个多月试探,很快就进入了稳定的增长期,两人的生意发展的速度快的令人发指。

寿昌为高文举买来的那个书撞高兴,由于胆小而又贪嘴,被高文举发配去了谢玉英的培营中去受了。高文举告诉他,如果三个月后还不能通过考核,就不要他做书撞了,到时候他就只能去客栈里当二。

没了书幢的高文举一点也不觉得不习惯,每到出游之时,还很狗腿的客串起了寿昌的随从,气的赵德才在旁边一个劲的翻白眼。高文举却毫不介意,还告诉他,这其实也是变相的帮了他的忙,按规矩,赵德才应该主动请自己吃饭才行。

八月初五,天气已经有些转凉了。高文举和寿昌接到赵元佐的邀请,三人又来到了以前钓鱼的地方,一如往日,支上了伞,摆上了椅子,静静的坐下钓起了鱼。寿昌知道大哥是有事要和高文举商量,略略陪了一会,就借口去学着烤东西跑开了。

赵元佐依旧古井无波的下饵、甩线,看也不看旁边的高文举一眼。

高文举连钓三条鱼之后,从怀里掏出个玻璃酒瓶来递了过去。赵元佐伸手接过,飞快的拧开,抿了一口,舒服的哼哼了一声,仰面躺在椅子上望着伞顶。

高文举道:“有心事”

赵元佐“哼了一声道:“这世上总是有那么些人,不知进退。屁本事没有,给人添堵的本事倒有一大把。”

高文举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追问道:“和我有关”

赵元佐笑了笑:“朱家那哥俩手脚太快了。再这么搞下去,要不了两年,整个开封府的店面都要姓高了。本来不是多大个事,好像前几天那个店面的事,挡了某人的财路。”

高文举点点头:“我这就让他们把那店子让出来。以后也暂时不在城里发展了,我也觉得现在的动静有点大。”

赵元佐看了他一眼,笑道:“其实这事我本来不愿意退让,不过我不想别人知道朱家哥俩和你的关系。而且那人竟然搬着我老丈人出面了,没办法啊。要不,我给你换个销子”

高文举摆摆手:“你就别恶心我了。回头少要点彩礼就出来了。”

赵元佐马上摇头:“那不成,一码归一码。这可不能混为一谈。”

高文举笑道:“你不会今天叫我来就为这铺面吧”

赵元佐道:“祁国公府那件事,你做的很好,省了我很多麻烦。”

高文举点点头:“王老伯,人不错”

赵元佐道:“以后尽量别用苦肉计了,丫头没少埋怨我,吓得我一个月都没敢闪面。不过王阔这事就算了,大家少不得以后还得做亲戚。过去了就过去了。”

高文举点点头不再说话。

赵元佐接着问道:“秋闱准备的怎么样了”

高文举淡淡的说道:“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