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6(2 / 2)

天烽 碧海情深 6772 字 2019-05-04

吕布一直沉默不语,视线在陈宫、魏续身上往来游走,眼神中流露出犹豫。“二位说的都有道理,可路只能选择一条去走其余人呢可有其它计策”

经历洛阳一役后,宋宪变得愈发谨慎起来,听到吕布询问,沉思片刻回答道:“主公,属下赞同魏校尉的计策,不过,陈军师的话也不无道理,如今天下混乱,无根之浮萍绝难持久。故此,保证根基稳固当为第一要务。然而,天赐良机也不可错过。”

“那该怎么办”侯成问道。

宋宪看了看陈宫,又望了望魏续,只说了三句话:“抢掠第一,攻占第二,速战第三”

是夜,吕布亲率三千骑兵与魏续、郝萌、李封三将率先向济阴郡奔去。其后不久,李邹、赵庶、成廉各引步卒四千尾随吕布地脚步杀入济阴郡。陈宫留守,居中协调各方。眼望吕布逐渐消失在夜幕中地身影,一脸地无奈又夹带有几分茫然。

于是,济阴郡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各方角逐地战场。

“杨爱卿,你说这如细沙般的白色颗粒是蔗糖”刘协好奇的瞪大双眼,一边品尝白色细沙的甜美滋味,一边向旁边地杨彪发问。

“回皇上,正是夷州最近制造出来的蔗糖。据传,蔗糖在冀州、幽州价比白银,约合五十铜币一袋。”杨彪恭敬的回答道,“这几袋乃是颖川荀氏子孙中在高勇手下最得势的荀彧进献,其人也已上路,准备来到洛阳亲自觐见皇上。”看到皇上起了兴趣,杨彪适时的说出了此行的目地。

“荀彧可是司空荀爽的侄儿”刘协略一思索,便记起了一些事情,其中牵扯到荀氏一族。

杨彪很是惊讶,他没想到皇上居然能知道几十年前的事情。当下急忙道:“正是。荀彧祖父荀淑曾为郎陵令,乃名士。其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具为名士。荀氏一族忠君爱国,想必荀彧也受其家族影响。”

“忠君”刘协露出一丝莫名的苦笑,“你看高勇手下还有忠君之人吗”一双阴冷的目光紧盯面前印有“夷州蔗糖”四个大字的纸袋。

“这臣下不好判断。不过,有传言说荀彧在一些地方与高勇政见不和。故而,渐有被高勇排挤出权利核心的苗头。臣料想,此番荀彧前来,恐怕也与此事有关。”杨彪小心翼翼的选择词汇,即希望刘协适当的重视,又不希望过于重视。

“嗯,听爱卿这一说朕也略微明白了。高勇手下也并非铁板一块,也有派系之争。”刘协双眼一亮,旋即恢复正常。

杨彪悄悄上前半步,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据查,高勇手下文官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是少壮派,多是高勇提拔重用地年轻学士,思想激进,对于高勇地崇拜无以复加;一个是保守派,多是些威望崇高但年龄偏大的老人,思想保守,虽然在高勇手下做事,但是心思却未必在他身上;还有一派实力最小,乃是中庸派,这派中多是一些平庸但资历老地人,其中大部分是原州郡最早投靠高勇的一批官吏。”

刘协闭目静听,待杨彪中断之际,突然问道:“高勇手下的将领有没有派系或是矛盾”

杨彪一怔,微微摇了摇头,“目前尚未听说。此点大概是因为高勇让所有的军官都到那个传言中最厉害的奉天军校学习,从而避免了派系产生。”

刘协微微点了点头,神色之中稍显失望,轻出口气,捻起一小撮蔗糖放入口中,“荀彧若来,立刻通传”

第九卷厚积薄发第二章天子之令1

第九卷厚积薄发第二章天子之令1

经过短暂的修缮与恢复,洛阳已经找回了一点皇都韵味,毕竟城池的规模摆在那里,在和平来临之后,逃难到附近山区的人首选的回归地仍然是洛阳。原本空空荡荡的街巷逐渐出现了人流,贩夫走卒往来穿梭,肩挑背扛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期望。

“主公,洛阳恢复的不错嘛这才短短月余,竟然有了十数万人的规模。”一名贴身侍卫为眼前景象吃惊不小,忍不住嚷了出来,可语气之中却夹带着几分不信与蔑视。周围几人也随声附和,至少在他们看来,经过战火洗礼的地方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当初的辉煌。

高勇左右望去,人流的确比当初离开时多了一些,“怎么你们不愿相信其实也没什么,毕竟司州尚未开始新制改革,人们只是凭着记忆与本能聚集到天子脚下。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在这些洛阳百姓心中,天子的地位可是不低呢”

“不低哼,无权无势,处处仰仗他人鼻息的人还有何地位”侍卫瞥起嘴来,大概是受到高勇的影响,皇帝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要远远靠后。

高勇回头看向说话之人,狠狠蹬了他一眼训斥道:“不许乱说话,这里是洛阳,就算在我们控制下也要尽量注意言行一切行事都要注意低调,绝不能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记住了吗”

“是,主公”十余人齐声应诺。

高勇扫一眼。心底虽说很满意,可面上仍要装出严肃的表情,“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言罢继续向将军府走去。几名侍卫面面相觑,老老实实地跟在高勇身后。

将军府内的管事早已接到通告,提前将府内一切准备妥当。高勇简单的洗漱一遍,然后稍稍吃些饭菜恢复体力。此时已是午后。太阳懒懒的斜挂在天上,几朵白云飘荡。时不时地为洛阳挡住刺眼的阳光。往长椅上一躺,高勇闭目养神,思考着该给西凉韩、马网罗什么罪名,需不需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