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深入的策略。
整个作战计划即是以十九个土著师与英军在缅甸河谷进行正面作战,这些土著师的战斗力还很差,不过这些土著师因为精神支柱存在,因此战斗意志是有的,在这种作战意志以及军法的维持下,可以做到不溃败,勇敢向前冲锋。
但要想战胜英军显然不可能,因此战略上则是且战且退,在损失八到十个师的情况下退到北部山区边缘。
在且战且退的期间,果敢国防军再动员二十万土著参战,等待英军来到北部山区边缘时将其诱入山区。
如果能够成功将英军诱入山区,那么就很好打了。
如果英军不进入山区,则以四十万的兵力对英军进行合围,然后用人海战术围攻英军,把英军的弹药补给消耗得差不多之后,再由果敢国防军正规师进行突击,从而消灭这十万英军。
这个战术是刘博琛曾经在军校里学的,那时候正是元首给他们讲的作战方式,只适用于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
而且提前是必须是在采用人海战术的同时,士兵必须有精神信仰,同时在作战当中必须有其他大国的支持。
这种作战方式实际上只适用于亚洲的一些国家。
缅甸此时正好有一定程度上符合这样的要求,首先在精神信仰上是解放缅甸人民的旗帜,缅甸土著肯卖力作战。再则果敢王国背后就是中华帝国这个强大的后盾。
刘博琛因此选择这样的战略,而且选择这样的战略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消耗掉缅甸土著的人口,又让人家心甘情愿的上前线,等日后中国向缅甸移民后,汉人可以取得人口上的主导地位。
再则这样的战略基本上没有失败的可能,因为敌军在不断的胜利之下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且将敌军不断诱入深处,敌军的补给会出问题,到时候只要切断敌军的补给,敌军的战斗力就会骤降。
再以人海战术将英军包围住,英军若是想突围,果敢国防军有三个正规师足以抵挡英军的突围。
夏钧看完刘博琛递交上的作战战略,不由笑了笑,这种作战战略正是后世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两次战争中用来对付美军的。
美军每次都是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一路高奏凯歌,结果突然被人海包围,最后只能仓皇突围、逃窜。
整个朝鲜战争打下来,整个北朝鲜的男人基本上所剩无几,朝鲜女人则把中国志愿军的士兵藏在家里借种,后世的北朝鲜人民很多都是中国人的种。
可以说朝鲜战争的胜利,完全是靠尸山血海堆出来的。而美军在越南的失败,除了有朝鲜战争失败的相同原因外,越南的地形也是美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再则,这两场让美军失败的战争都有一个因素存在,那就是中苏两个大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支持。
在这样的情况下,果敢国防军采取这样的战略是完全可行的,唯一的担忧就是发展事件太短,缅甸土著还没被忽悠彻底,在战场上不一定会奋勇向前。
不过也无妨,反正打打看嘛,打不过最多退入山区,再慢慢打造核心,只要培养出了一群煽动缅甸土著的人才,那么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支援缅甸的十万英军在武器装备上十分强悍,完全是欧洲西线战场上的标准配置,武器都是最先进的,甚至各种中式武器都能在其中找到。
这些英军到达缅甸后,英国缅甸总督立即下令反攻,夺回被叛军占领的北部省份。
随即英军在中部与果敢国防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作战中英军凭借优势炮火和强悍的装备,很快就将中部的十个土著师击败。
果敢国防军且战且退,并且派遣部队骚扰英军补给,以及其他英军占领地区。
很快十万英军就分成了四股,分别扑向到处起火的缅甸各省,其中以向被反攻的一股英军最强,拥有五万兵力。
这股英军拖着各种重武器,一路上果敢国防军无法抵挡。
不过这些英军的行军速度有点慢,果敢国防军可以从容的撤退,在作战中土著士兵大部分都能够勇敢向前,但也有不少缅甸土著裹足不前,这些裹足不前的土著士兵全被军阀处置了。
而其他三股英军的战斗也很顺利,大片地区被英国殖民政府收了回来,混乱的缅甸局势初步涌现出了曙光。
第一更到
第一卷第两百六十六章:预算,教育部搞商业
第两百六十六章:预算,教育部搞商业
一九一六年年末,中华帝国的一九一七年财政预算再次展开。
徐树国首先报告了今年的财政收入情况:“四个季度各种税收总和一共为141亿元,去年财政预算实际支出大于预算9亿元,明年可预算财政为132亿元。”
去年搞的财政预算没有算入今年增加的那500吨黄金储备,同时还有支援果敢王国的花费,以及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花费,因此超支了九亿元。
一百三十二亿啊
这么多的钱
各部门的部长们听得心神摇曳。
“咳咳”章太炎轻轻咳嗽了一声,按照往年的惯例,都是教育部先要钱,夏钧见章太炎咳嗽了一声,笑着说道:“今年预算很宽裕,按照往年惯例,就从教育部先开始吧”
“启禀元首,今华夏一统,需入学受教育之儿童、少年为六千万人,全年衣食花费为6亿元,师资及书本等需花费2亿元,硬件设施投入需10亿元,高校科研经费需要2亿元,应急及成人教育经费2亿元,合计需要22亿元经费。”章太炎洋洋洒洒的列出了各项花费项目。
“高校研究经费怎么要两亿元,去年不是只有一亿元吗”建设部部长许文博诧异的问道。
章太炎反驳道:“去年一亿元投入进去已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今天加大投入不是很好吗”
“这个当然好。”许文博想到元首说过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顿时不接嘴了,而且章太炎相比陶成章来说,抠钱的力度却是小了很多。
往年教育部绝对是最宽裕的部门,每年都有不少经费用不掉,全被教育部砸到硬件设施上面了。
二十二亿的教育经费,只是小意思而已,今年帝国财政真是财大气粗,教育部提出的这个经费数额也没人刁难就直接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