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2(1 / 2)

唯一战胜国 菜鸟如林 7748 字 2019-05-03

海上围堵。

为了提高民族凝聚力,夏钧于三日通电全国,号召各省响应国战。

“告各省同胞,今中日山东之战已临,此战关乎国之命运,孰能无睹。民国四年钧出兵战倭寇于山东,所为者非一己之利,所争者亦非仅胶州一地。他日甲午之败,尚可言满清无能。然今民国已立,国待振兴,岂可任由倭寇肆虐我中华之土,欺凌吾等四万万同胞之尊严钧自当率华东子弟奋勇一战,以为国民之表率。不才初胜,然寇焰亦炙,今寇卷土而来,意灭吾国。吾等炎黄血脉岂可作壁上观,当奋勇响应国战。只需国民不怯,四万万人同心力戮,定能荡灭山东日寇,以雪甲午之耻,告慰先人之灵”

通电一出,各省沸然。

北京、天津等地师生罢课走上街头,抗议北洋政府置身度外,随之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市民挥舞着旗子走上街头高喊:“响应国战,打倒日寇”

北洋政府就算是出动军警也无济于事,许多军警甚至都对北洋政府置身度外感到不满,特别是帝制闹剧之后。

人民情绪激动,北洋政府内部同样乱成一团,袁世凯此时威信大跌,已无法完全镇住那些北洋军官。

袁世凯是不想掺和这场战争的,因此并未及时对民众做出答复。

消息传到四川,蔡锷接到电文,当即决定响应国战,随即发出通电支持,并承诺至少动员川军三十万奔赴山东。

蔡锷的决定当即得到了四川人民的支持,熊克武等四川军阀同样拥护国战,意见出奇的一致。

四川子弟同样以打国战为荣,从各地奔赴报名点参军。

四川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最为强烈的省份,出了什么事马上就是一群人,纪律性更是绝佳。

能吃苦,不怕死,这就是川军。

只是刚开始动员而已,四川子弟报名就如此踊跃,大大出乎了蔡锷的预料,按照这样的情况,动员三十万人奔赴战场之是小菜一碟。

唐继尧在十月六日通电全国,云南响应国战号召,将动员十万滇军。

就在四川响应国战之时,北洋军之中,吴佩孚看准局势,向曹锟建议出兵响应。

曹锟虽然没多少本事,但却知人善用,对吴秀才言听计从,于是曹锟突然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通电全国,宣布北洋第三军响应国战,即日奔赴山东。

曹锟的举动就如同溃堤一般,冯玉祥也紧接着发出响应通电,以应国战不少底层军官顿时躁动,甚至出现整个团私自往山东开赴的现象。

袁世凯得知消息,再次口吐鲜血,此时北洋军霎时间分崩离析,岂能让袁世凯不急,但急完也没办法了,只得下令向日本宣战。

再不向日本宣战的话,北洋就要垮了。

此时各省皆通电响应国战,北洋军内部同样出现分裂,在这样的时刻若是北洋政府无动于衷,无论山东战场是胜是败,等战后都会遭到国民的清算。

十一月八日,北洋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驱逐日本侨民,查封一切日本在华资产,并动员二十万人响应山东战局。

北洋政府的宣战,总算是把那些少壮派军官的情绪安抚了下去。

而在山东战场,日本在停止了炮击和派遣飞机之后,华东军也暂时停了下来,一场一处而发的战争又戛然而止。

四川、云南、北洋政府皆发出通电响应国战,紧接着贵州、广东同样发出了通电,此时中国主要省份皆响应了山东中日战争。

这些通电日本政府同样收到了,这是明码通电,毫无保密性可言,原本看似四分五裂的中国,突然间一致对外,这让日本政府的高层感觉心惊肉跳

下午还有一章。

兄弟们,月票在哪里

第一卷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第一百六十六章:日本惊惧

日本一直努力的使中国陷入内战,并且试图用毒品来瓦解中国人的意志,并且消耗中国的国力。

这一切都是为了入侵中国而做准备,中国实在太大了,而且人口众多,日本在仓促间根本无法征服这个国家。

然而现在一切都在往日本政府的理想状态的对立面发展,之前贩毒网络被华东政府给打掉了。

现在中国各省也被华东政府号召起来一致对外。

在财力方面,日本政府目前不得不承认,华东政府所拥有的财力已经超越了日本,而且已经发展起了基础工业。

也正是如此,日本政府才会如此着急与华东政府决战,试图以军事行动阻止中国的发展。

日本政府知道,如果放任中国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日本将会被远远甩到身后,首先人口、资源上就远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如果想在未来进行扩张,首先就得确保亚洲第一强国的身份,如果中国强大起来了,那么以中国这个传统的宗主国身份,日本任何的扩张行为,都可能遭到中国的干预。

而且中国也是日本扩张的目标,毕竟他们已经打下朝鲜了,随时可以向东北三省扩张。

只是情况现在很糟糕。

本来日本政府再想山东增兵二十万,山东日本的人数上升到八十万,而华东军的数量只有六十万,虽然他们后面还有很多民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